查看原文
其他

80年代的高三:远去的青春还是青春

阿蓝Alan 美好画片碎碎念 2021-02-24
远去的青春还是青春
但在这里听不见
只有光从纯真的玻璃穿过
阿莱克桑德雷《玻璃后的脸》

来自读首诗再睡觉,点击关注





任曙林

高三好像一座围城:每一个高三生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毕业,然而几乎所有人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怀念高三——那高高欲坠的书和卷子,饭点前无限拖堂的老师,练习题下偷藏的漫画和小说,难能可贵的体育课,亲密无间的死党,还有暧昧发酵的情愫。但这座墙翻过去就是翻过去了,似乎再也回不来了。




摄影师任曙林用镜头记录下了80年代北京的中学生活,这些鲜活的年轻人被底片永远地留在了墙的那边。

他拍下了那个年代的高考,仿佛一切都历历在目:桌椅单行摆放,老师用脸盆打来水,放在间隔的地上用来降温;教室前面的讲台上还有几个白瓷杯子,杯口上方有一圈蓝道的那种,谁渴了举手,老师会送过去。





学生们会在考试的间隙相互对答案,表情或凝重或轻快;有些人跑去阴凉通风的自行车棚复习,窃窃的背诵声,此起彼伏盛夏的蝉声。以为会比高中三年还漫长的考试,倏忽一下也就结束了。





然后就是毕业了:拍集体照的时候努力睁大眼睛,不想做闭眼的那个;写同学录写到手酸,留下了无数个地址和电话,相约以后要通话通信,一直保持联系。好像所有的青春故事都发生在夏天,最后悄声地戛然而止。





在这些影像中,有些掐头去尾的照片很有意思。我们只能看到这些年轻人部分的身体,比方说手或脚,但透过它们仿佛能看到主人的表情。任曙林有时干脆坐在地上拍摄:“有腿脚就会有鞋和袜,男女脾气秉性心情思考全写在离地三尺之内。




80年代初期是没有校服的,每个人都可以穿自己的衣服,“我”的轮廓有时会越出衣服的表面,变得生机勃勃。到后来千篇一律的校服出现了,叫人不能一眼看透。但在它们的表面之下,仍然隐藏着无限可能的多样性。





再回到最初的那个命题,或许高三不应该是一座墙,而是我们人生的河流里的一个渡口。即使已驶离它很久很远,我们仍然会随时想回到这个渡口靠岸,去留连探望它的风光和气味,这个渡口,就叫做青春。


阿蓝


人类学田野旅人

摄影艺术爱好者

美好画片碎碎念主理人

















点击“阅读原文”,偷看阿蓝艺术书架




 阿 蓝 爱 读 

诗歌|但愿你幸福


电影|丧尸变春药,这片脑洞太高能!


绘画|你相信童话还是现实?







 戳这里,了解转载、合作、投稿须知
添加美碎微信meihaohuapian
大家还想看哪个艺术家,也可以加微信告诉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