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土”行业“扫”出新天地——潍坊市城市道路保洁机制探析

2016-07-31 环卫科技网
点击“环卫科技网”关注我们

  环卫保洁,市场化还是行政化?这是个问题。在山东省潍坊市下属的各个县市区,环卫保洁市场化与行政化并存。环卫改革,是要一刀切,还是应因地因事因时制宜,笔者认为这些都需要深入探索、分析和研究。

  欢迎加入环卫科技网微信群请添加微信号133 2511 5891验证信息注明加群”。


 ◆ ◆


  近年来,随着山东省潍坊市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推进和城市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城市保洁管理机制和模式也不断创新和完善。尤其是自去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学习宁夏中卫“以克论净”经验,实行深度精细化保洁以来,潍坊市立说立行,创新机制,率先发展,进一步细化提升作业标准,规范完善作业模式,创新强化监管考核,城区道路深度精细化保洁和城市环境卫生质量保持了较高水平,受到业内关注。

  实行城市道路保洁市场化运作,是当前和今后城市道路保洁机制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市场化运作引入了竞争机制,激发了市场活力。各保洁企业按照从业资格审批及市场准入要求,自行配备机械设备增加硬件,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推进企业的自我完善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了环卫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全市环卫行业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2%以上,居历史最好水平。

  特别是以寿光环卫集团、昌邑康洁环卫集团为代表的一部分实力强、信誉好的保洁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以招投标为契机,进入到不同县市、不同区域的保洁市场,县市区的保洁公司也凭实力进入了潍坊城区市场,甚至走出本市、本省、跨出国门,进入到外埠市场乃至国际市场去闯市场、创品牌、增效益,提升了潍坊市的城市管理的知名度、美誉度。他们创新的许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等都起到了典范和引领作用。

  但同时,在市场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诸如统一协调、标准执行等短板。与此同时,市场的放开也导致了不同企业间不正当、不规范竞争现象的发生,也带来部门与企业间管理与被管理、处罚与被处罚的矛盾和对立。

  相反,潍坊市的安丘、青州等地,道路保洁没有引入市场化机制,而是本级政府环卫部门统一负责管理,从市区到镇(街)、村(居),无论是主城区道路清扫保洁,还是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都是一支队伍干到底、一个标准管到底。他们保洁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都走在全市前列,说明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有其可取之处。但这种既当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集权式运管体制,在推行管干分开、事企分离的改革大方向下,是否也要简政放权、重心下移,是否也要经过市场化的洗礼。管理机制是要一刀切,还是应因地因事因时制宜,笔者认为这些都需要深入探索、分析和研究。


  保洁管理呈现四大特点


  从管理体制上,实行管、干分开,市、区分开,事、企分开。自2005年起市里实行环卫管理体制改革以来,重心下移,职能下放,即由原来市级环卫部门统一负责的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运输,公厕、转运站管理等具体作业职能,统一下放到各区政府,分别成立区级环卫部门。市级环卫部门只负责政策制定、监管考核、生活垃圾处理以及市财政投资的环卫设施建设等。

  从运行模式上,对道路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即对道路保洁路段合理划分标段,公开招标确定保洁企业或队伍。首先是对道路进行保洁等级划分。参照国家道路保洁质量标准,对市区纳入监督考核的241条道路重新进行了等级划分,主次干道实行Ⅰ级保洁质量标准,背街小巷实行Ⅱ级保洁质量标准。其次是制定道路保洁标准和质量规范。相关主管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道路保洁管理水平的意见》、《潍坊市中心城区环卫保洁级次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道路保洁市场化运作和精细化提升提供了政策支持。最后是实行市场准入和从业资格审核。参照山东省标准,对保洁企业进行从业资格审核换证。全市有30多家保洁企业取得了道路保洁三级及以上从业资格。

  从作业模式上,制定了全新的以机械化为核心的道路保洁作业新模式和新标准。对中心城区所有主次干道全部实行以机械化作业为主、人工拣拾为辅的保洁新模式,大幅度提高道路机械化清吸率。其中I级道路实行“机吸+冲刷+洒水+人工捡拾”作业模式;对深度精细化保洁的样板路、示范路,机动车道全部实行机械化联合作业,实行“冲洗+机扫(湿吸)+洒水+人工巡回捡拾+沿街垃圾收集设施专业化保洁”作业;非机动车道实行机械化洗扫或吸扫;人行道推广小型作业车洗扫,路牙石每周冲洗2次以上。

  从监管机制上,实行的是数字化GPS监控平台+人工巡查相结合。监管组成由市政局、财政局和各区环卫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组成专门考核小组,具体组织实施。每月印发级次考核通报,公布分数和排名并以此作为依据落实兑现奖惩。


  市场化运作机制发展思考


  ●严格市场准入理顺市场秩序


  市场存在的问题应当仍由市场解决,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主要做好管理调控。对现有资格的保洁从业企业,进一步制定完善标准,按实际设施配备水平、业绩能力、从业表现等加强监督监管,加强审核评价,优胜劣汰,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为道路保洁管理水平的提升夯实队伍基础。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者素质


  主管部门搭建业务教育培训平台、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强化对保洁企业经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考核评定。除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外,教育引导广大保洁公司的从业经理人切实增强大局观念、责任意识,以“路面干净不干净”为首要前提,既要抓好道路保洁质量,又要保障好环卫工人的合法权益。做经理不是当官做老爷,也不只是做企业、做利润、求效益,更重要的是还要做人品、做一份社会责任、做企业的发展品牌和管理形象。尤其是这份为城市“洗脸面”的事业,要做到干一片事业、创一块牌子、树一次信誉。


  ●小扫把“扫出”大天地扶持企业做强做大


  对信誉高、业绩好、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的企业,在企业建设、科技研发、设备更新、投融资平台、市场拓展等方面优先支持、扶持,助推集团化、产业化发展,既积极发挥其在本市行业中的龙头和引领作用,又鼓励其走出去参与外埠市场竞争,占领市场份额。大船带小船,携领其他小型企业共同发展,让环卫保洁这个“土”行业作出更多“妙”文章,小扫把“扫出”大天地。


  ●运用数字化平台实行智慧型监管


  在人工巡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更完善、更有力、更有效的监管考核办法和相互监督制约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和杜绝人为因素、人情因素。建设、利用好城管数字化平台、环卫智慧化平台等新型监管模式和管理手段,完善和加强对一线保洁的监管,包括主次干道的机械化清扫、洒水,辅道、人行道的人工保洁捡拾、果皮箱使用维护,以及作业人员在岗表现、作业质量,环卫工人权益保障是否足额、及时、到位等,提升整体保洁质量和管理水平。


  ●针对存在不足和弊端探索创新运行管理机制


  对市场化运作中暴露出的不足和问题,要正视也要重视,更要不断探索、完善机制。无论是市场准入、设施设备投入、人员人力保障、工人权益保障、保洁作业技术还是监管考核及奖惩机制,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梳理、完善,有些弊端和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探索、逐步规避和消解。这就需要我们以改革的气魄、创新的思维、开阔的视野、敬业的精神、务实的态度,结合全面开展的道路保洁深度精细化示范创建,围绕管理过程中每一环节、每个细节不断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确保环境卫生管理事业特别是城市道路保洁管理工作,理念上不断突破、机制上不断创新、措施上不断加强、质量上不断提升。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新审核企业资格


  市场化机制也好,传统化机制也好,自始至终离不开财政的投入和支持。财政对保洁价格的核定、保洁经费的拨付,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道路保洁的设施设备投入水平,决定着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权益保障水平。当前使用的部分作业车辆及现行的保洁价格和工资标准,是上一次市场化运作招投标的结果和标准,是三年甚至五年以前的标准。在新形势下,政府财政主要是围绕强化设施设备投入和提高环卫工人工资待遇两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对道路保洁机械车辆干扫扬尘、造成环境污染的,要改造为湿扫车,无法改造的必须淘汰,购置使用新型洗扫车。推广应用清洁能源,鼓励推广使用电动清扫车。另一方面,严格按省政府规定的最新工资标准兑现工人工资待遇,此外还包括夏季防暑、冬季防冻、意外伤害、社会保险等权益保障等。建议以新的市场化运作招投标为杠杆、为契机,重新审核保洁企业从业资格或从业能力,合理评估或定位保洁价格,合理加大财政投入比例,督促保洁企业加大设备投入和更新,持续加大机械化、精细化深度保洁创建延伸,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环卫工人待遇,保障合法权益,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城市环卫事业的持续健康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李霄柏



◆垃圾处理频频引发群体性事件,问题究竟出在哪?

◆“互联网+环卫”打造集成式智能化城乡垃圾收集转运系统

◆他们生活在世界最大垃圾场 每天收入13块钱

新加坡超级树公园地下的“秘密”

◆当垃圾中转站遇到违章停车,环卫工人都是这样处理的

◆新加坡:垃圾分类全靠自愿 垃圾回收完全市场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