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岁无锡籍教授胡沛泉辞世!一生甘为人梯,推动我国工程力学进步!

江南晚报 2019-08-25



2月20日

西北工业大学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

发布深切缅怀胡沛泉教授》一文

同时发布了胡沛泉教授的讣告

胡沛泉教授

是我国著名工程力学与航空专家、教育家

是咱们无锡人!



胡沛泉,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工程力学与航空专家、教育家,国家首批二级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资深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创始人及主编,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2月19日20时50分在西安逝世,享年100岁。


胡沛泉,1920年6月1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我国著名工程力学与航空专家、教育家,国家首批二级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资深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创始人及主编。


胡沛泉16岁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土木系,20岁毕业,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旋即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21岁获土木工程理学硕士学位,24岁获得工程力学哲学博士学位。1944年受聘于著名的美国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兰利航空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3年中,以其优异的工作成绩从副工程师、工程师,升任至高级工程师。


1948年,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丰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到他的母校——上海圣约翰大学任土木系教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胡沛泉在华东航空学院任教授、材料力学教研室主任。1956年,胡沛泉坚决服从组织安排,随华东航空学院迁至西安,先后任西北工业大学基本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科研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务部副部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报主编等。


西北工业大学的撰文,用“一湖清泉润西岳  沛然无声映北斗”形容胡沛泉教授的一生。文章说:


胡沛泉先生一生甘为人梯,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创办人之一,他倡议建立了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使学校成为全国最早开展力学专业教育的高校。经其提议,学校1961年在全国较早创建研究生班,发现和培养的一大批优秀人才成长为航空、航天、航海及其他相关领域的院士、博导、总师等知名专家学者,擎起了祖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一方蓝天。

       

胡沛泉先生一生勤勉敬业,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主编之责,呕心沥血、勤耕精作六十余载,力主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精心打造特色品牌,使之成为我国最早一批进入《工程索引》的高校学报。直至鲐背之年,先生仍亲自指导论文写作,坚守学报工作一线,殚精竭虑,为学校学术水平、学术声誉的大幅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增强,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0年2月胡沛泉教授在办公室



青年时毅然归国投身祖国高等教育事业

1920年6月19日,胡沛泉在江苏无锡出生了。因为父亲工作变动,他先后在南京、北京、上海求学,也因深受父亲影响,他很小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胡沛泉看来,6岁开始学习围棋,对塑造他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16岁,高中连跳两级的胡沛泉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土木系,20岁,他本科毕业,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同年,胡沛泉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21岁获土木工程理学硕士学位,24岁获得工程力学哲学博士学位。


谈起自己在美国的求学经历,胡沛泉自豪地说:“在美国我没有花过家里的钱,都是自己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挣钱。”他在密歇根大学担任过讲师,还在建筑师事务所打过零工。


1944年,博士毕业的胡沛泉受聘于美国著名的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 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NACA)兰利航空研究所,成为副工程师。一年半后,他就从副工程师升为工程师,之后,又用了一年半时间,成为高级工程师,不到27岁的胡沛泉成为当时NACA中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


说起自己快速成为高级工程师的原因,胡老先生说:“首先,当时处于二战时期,美国对航空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其次,我在待人接物方面受孔孟思想影响很大,这让我在NACA中人缘很好,虽然同事们来自世界各地,但是大家都很喜欢我。”


在此期间,胡沛泉曾与美国的布狄安斯基等人共同发表《获得固支板临界应力上限及下限的拉格朗日因子法》等5篇论文。胡沛泉还曾给布狄安斯基讲过课,布狄安斯基后来成为国际著名的应用力学家。


1948年,胡沛泉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丰厚的生活待遇,回到他的母校上海圣约翰大学任土木系教授,从此投身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一干就是70年。对于自己回国的原因,他曾打趣地说:“我在美国发展得一帆风顺,毅然回到祖国,其实是对自己非常有信心,觉得自己在祖国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服从国家安排无悔西迁,一家人聚少离多

1952年,是胡沛泉生命中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国内高校迎来了第一次院系调整,胡沛泉成为华东航空学院的一员,任教授、材料力学教研室主任。


1956年,华航的一次历史性的抉择,再一次改变了胡沛泉的命运。当时,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际形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批准华航内迁西安。


胡沛泉告别亲人,只身来到西安。一个多甲子,胡沛泉与亲人一直两地分居,妻子离世他都未赶得上告别。胡沛泉说他有一个愿望,要把埋在无锡的妻子和几年前离开人世的女儿迁到西安。“我们一家三口,生前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我死后,希望我们一家能相聚在西安,这是我一生不曾后悔来到的地方。”


他热爱祖国,痴情教育,生活简朴,为人低调,淡泊名利。每天左手提着大保温壶、右手提着装满论文的编织篮准时来到学报编辑室;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他从来不对组织提任何条件,而组织给予应有的关心他总是推辞谢绝。他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二级教授,仍然坚持住在不到70平米的教师公寓里。90多岁高龄、卧病在床的他仍然每天坚持阅读,关注国家和社会进步,关注学校发展。在阅读中发现好的文章,他会自己编辑自费复印好送给离退休工作处,让大家分发阅读,看到好的书籍,也会自己购买馈赠给离退休工作处,放在阅文室供所有离退休人员阅读。当年,国家正式批准,建立地级三沙市的时候,胡先生立即自费印制三沙市地图发给离退休人员,告诉大家相关情况。

2000年12月胡沛泉教授考察空间材料实验室


甘为人梯教书,一大批院士、学者是其弟子

胡沛泉与季文美等教授一起,在西北工业大学创办了工程力学专业,这也是全国最早的工程力学专业之一。创办伊始,师资、教材缺乏,胡沛泉亲自制订教学计划,组织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工程数学、高等材料力学、弹性稳定理论等课程,并编写了两门课程的讲义。这些讲义内容丰富、文字简洁,至今还是力学班同学的参考书。


当时学校专业快速发展,但人才缺乏。在胡沛泉提议下,西北工业大学1961年在全国较早创建研究生班,共招考录取了61名研究生,其中50名是从全校各个专业挑选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1名是本校各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胡沛泉教授担任班主任,周尧和院士(时任讲师)担任副班主任。这一班研究生,造就了2名院士、5名校长(副校长)或厂长,还有博导、总师等,获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的比比皆是,为国家航空、航天、航海事业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教多年来,他一直甘为人梯和铺路石子,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青年人才,其中包括数十位洪堡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民教授曾深情地追溯道:“我写的第一篇科技论文就是胡老师亲自修改的,从英文摘要的凝练提升到论文内容的字斟句酌,其情其景至今记忆犹新,令我终生感铭!胡老师诲人不倦、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生活俭朴,永远是我们最敬重的师长和学习的楷模。”

2014年1月胡沛泉教授在工作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音容宛在,风范长存。

先生,请一路走好!

END


责编:沛青 

来源:西北工业大学

晚报君近期精选推荐(戳链接)

你守万家灯火,我带来汤圆N个!网友隔着手机屏喊:“喂他!喂他!”


为了陌生人,这两位无锡人闯红灯、开“专车”……主角“光环”亮了!


眼看着无锡这两处泉水越来越有名,村民们却很着急!


遥望西北,深切缅怀

,祝胡沛泉教授走好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