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锡这5座桥要火!最古老的近800年,还有一座苏东坡发起捐建!

悠悠古桥依依乡愁 江南晚报 2019-08-23


江南水系发达

桥是最具韵味的文化符号

不久前

第八批江苏省文保单位公布

无锡有五座古桥入列

你见过它们吗?


惠山区的陆墟桥江阴市的紫金桥是此次公布的39处古建筑省文保单位之一



而宜兴谢桥、玉带桥、画溪桥

则作为拓展项目

增补进第六批省文保单位

“宜兴古桥梁”中


 这些古桥历史如何?

如今又是什么样?

小编带您去看一看~

陆 墟 桥

//


坐标:惠山区阳山镇普照村

桥长11.4米,净跨3.4米,宽1.4米


//


到了阳山镇普照村,一下子便问到了陆墟桥的具体位置,这座桥太有名了。拐进一条沿河的小路,我们停下了车子。90岁的薛阿公正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往河边走,跟随他的脚步,横跨在小河上的一座单孔石拱桥慢慢出现在眼前,小巧、古朴、典雅,保存良好。每年阳山桃花节的时候,来拍这座桥的人多得不得了。



桥的东西两头,分别竖着一块文保石碑,写着它的不凡身世。陆墟(现称陆区)是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小镇,因汉大夫陆端教民开凿阳山石器,在这里形成集市,为纪念陆端,以其姓而名陆墟。陆墟市形成以后,乡人在陆区港的大成河上架设木桥,便于行人。宋宝庆三年(1227),陆璨取当地的阳山石料,建成一座单孔石拱桥。明朝成化二十年(1484)和清咸丰五年(1855)两次重修,形制一直未改。



桥上有多处石刻文字,有些至今清晰可辨。桥孔拱石上,留有始建和重建的题刻。石栏板南北各有望柱四根,各有一字,组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桥孔南北两侧的明柱上刻有桥联两副。南侧桥联上联为“茆村鸡声微闻欸乃”,下联已漫漶。北侧桥联为“雁齿云排红迷桃岸 鸭头春涨绿浸柳堤”。彼时春季的陆墟小镇,陆墟桥畔,定是一派诗意盎然。

 


紫 金 桥

//


坐标:江阴市南闸镇涂镇村锡澄运河边

桥长6米,净跨3.5米,宽1.5米


//


感谢“江南人文古迹寻访群”的群主梧桐女士,痴迷访古的她提前一周到江阴帮忙探路,终于在天黑之前被她找到了,并给我们发来了桥的精确定位。梧桐每个周末都会到无锡四野及周边地区访古,看桥无数,她把江阴紫金桥称之为“迷你桥”。究竟有多“迷你”?当我们就站在桥边,甚至可以忽略掉它的存在。它实在是小,就像是水浜之上,村民随意铺设的一块石板。



老桥南北走向,桥北面村民老金走上桥,向我们指认哪些是老构建,哪些是后来重修时换上的。乍看老桥虽不起眼,但仔细看,桥上的狮子石刻工艺很是精良。宋代造桥技艺已趋成熟,与同样成熟的石雕工艺相融合,造就了这座石桥传世。作为江阴唯一遗存的宋代桥梁,这座桥曾因年久失修而倒塌,2004年原貌修缮。桥修好了,后期维护也很重要。



原来距桥不远处有座宝塔,此地是塔下塘。别看现在桥下是潭死水,过去,这里可是货真价实的一条河,直通运河,紫金桥就是锡澄运河支河上的一座小桥。据传,紫金桥之东的小河上还有一姐妹桥,名白玉桥,但早废。


说起紫金桥,不能绕过它所在的南闸涂镇。南闸始建于北宋,早在唐代,这里就形成了市集贸易,到了宋代,这里的集市已颇具规模。而古涂镇的繁华正是缘于它的交通便利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涂镇东靠无锡至江阴的驿道,是运粮河上的要地,也是旧时商贸交易之地。而今的涂镇,只有运河边上的紫金桥是其昔日繁华的见证者了。



画 溪 桥

//


坐标:宜兴市丁蜀镇汤渡村

全长 34.94米,中宽4米,堍宽5.15米


//


 宜兴古称荆溪,清代画家、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绘制的《荆溪十景图》如今保存在宜兴市档案史志馆。其中有一幅画,徐达章绘制的《画溪花浪》,是荆溪十景之一。画面溪山流泉,极尽美好,画溪桥横亘于画溪河上,宛如画溪上一架飞虹。

    

关于画溪桥的诸般美好,年逾古稀的宜兴文士吴达如先生用画笔做过很多次描绘。吴达如自小在花溪河边长大,画溪桥是他童年生活的重要印证。时至今日,他每年要去画溪桥写生。立在画溪桥上,远眺高高的南山,用丹青妙法记录画溪桥的前世今生。

   


画溪桥的历史记载很多。唐昭宗时,宰相陆希声所著《君阳遁叟记》文中称画溪河为“蒙溪”。相传溪流两岸多紫藤花,与红桃绿柳辉映如画,遂名画溪。到了明代,宜兴人任名臣诗咏画溪河:“青山曲曲抱溪回,十里藤花送酒杯;啼鸟过时红欲碎,游鱼涉处绿成堆。”此情景,足见画溪桥所在的画溪河美如画。

    

画溪河上的画溪桥,位于宜兴市丁蜀镇汤渡村,紧邻宁杭公路。原为木桥,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易木为石,建成石拱桥,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均进行过修缮,最后一次重建为光绪五年(1879年),画溪桥南北向,由青石、花岗石混砌而成,全长 34.94米,中宽4米,堍宽5.15米。中孔净跨8.55米,矢高4.75米;次孔净跨4.50米,矢高2.45米。

    

在画溪桥畔求志堂成长起来的宜兴文士秦乐明回忆,随着运输船舶体量增大,画溪河航道繁忙运输,桥墩经常遭受船只撞击,古桥几乎倒塌,于2007年重修,并在桥孔外侧加设防撞墙加以保护。三孔石拱桥画溪桥东西各有一联,桥东侧一联为“群峰灵秀锁舆通柳浦船放荆溪;一幅画图开浪罨花光波涵月影”。桥西侧一联为“ 数十里楷航正出绩固包桑;二百年盘石重新星缠析木。”画溪桥楹联气势和韵味可圈可点。

 


玉 带 桥

//


坐标:宜兴市张渚镇祝陵村

长17米,顶宽3.8米,堍宽4.3米


//


在著名的善卷洞风景区边上有个祝陵村,祝陵村有一座玉带桥,为单孔石拱桥,青石、花岗石混砌,长17米,顶宽3.8米,堍宽4.3米。桥孔净跨5.8米,矢高3.9米。扶栏高0.44米,栏柱顶刻莲花纹。拱内有铭石二块,字已模糊不清。

    


这座桥,与大文学家苏东坡很有关系。据《张渚镇志》、《善卷镇志》主编史国兴先生介绍,北宋熙宁七年(1074)三月的一天,苏东坡在一位宜兴朋友、同榜进士单锡的陪伴下,来到张渚镇。先游龙池山,后眺桃溪河,仍游兴不减,沿着山间曲径,来观善卷洞。中午时分,走到祝陵村附近,却被一条小河拦住去路,向两头望望,河上连座桥的影子也没有,只见河中有一条小船,船上两个青年男子正在罱河泥,便立即喊道:“劳驾两位摆个渡。”苏东坡和单锡过了河,到了祝陵村,进了小酒店,一边品尝着“祝陵酒”的美味,一边回忆起刚才的事,不胜感慨:这里河水相隔,怎么可以没有一座桥?喝完酒,马上请来村里的父老乡亲,解下皇帝所赐的玉带,建议大家捐款造桥。


村里人大为感动,也纷纷捐款,经多方筹措,没多久,一座花岗岩拱桥屹立在双祝河上。人们不忘苏东坡首先倡议和捐带造桥的义举,将此桥题名为“玉带桥”。

 


谢 桥

//


坐标:宜兴市新街街道谢桥社区

桥长15.15米,中宽3.5米


//


宜兴谢桥社区因一座古桥得名,这座桥叫谢桥。谢桥,1921年建造,单孔石拱桥,南北向,青石与花岗石混砌。桥长15.15米,中宽3.5米。桥孔净跨4.5米,矢高2.25米。如今,桥畔有大柳树,杨柳青青,与倒影在水中的古桥身影相映成趣。


  

关于谢桥的来历,在2010年版的《宜兴文物》上有这样的描述:相传西晋时阳羡恶少周处弃恶从善,入南山杀虎凯旋,百姓在此桥迎候,感谢起为民除害,因名此桥为“谢桥”。在宜兴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宜兴市档案史志馆副馆长宗伟方先生看来,谢桥的来历还与岳飞有关。岳飞率领岳家军在宜兴抗击金兵,宜兴民众构筑桥梁、垒砌堤坝、提供草料喂食军马,同仇敌忾,于是在宜兴留下了谢桥、岳堤、马场、百合场等地名,沿袭至今。



谢桥周围原来是村庄和山地、农田,地处闭塞。随着宜兴城市建设规模扩大,谢桥如今成为宜兴繁华市区里一座便民桥。在广厦林立的闹市,谢桥古风犹存,默默见证一座城市的文明嬗变。谢桥桥面是花岗岩的条石,青石石阶一律散发着幽暗的光,台阶是十分舒缓的坡度,总会见到年轻人轻快地一跨好几级,老人们则慢悠悠一步一停,这样的桥,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安全的,透着闲适生活的韵味。

 

   

江 南 多 少 古 石 桥流 传 到 今 尤 珍 贵
锡惠名胜风景区的金莲桥

1982年起就是江苏省文保单位



还有和沿河建筑一起

被列为省文保单位的清名桥



无锡乡间保留至今的这5座古桥

也是留住乡愁的一种人文符号


END


记者:张月 何小兵

摄影:陈大春 林天柱 何小兵

责编:沛青

来源:江南晚报

晚报君近期精选推荐(戳链接)


社保巨变,江苏5月1日起实施!


无锡一公交司机突然停车跑开,30多名乘客却纷纷为他点赞


住在三十多楼的市民家被盗了?当心“飞贼”!

无锡还有哪些有故事的古桥?

后留言告诉我们~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