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南夜读】无姜丝不吃面

江南晚报 2020-09-05

每周日晚9点30分|小南与你说晚安
文|杨庆鸣
原文刊载于2020.5.1江南晚报人文周刊

早晨吃面,我有个习惯,那就是吃面要配姜丝和辣菜,至于浇头一般以素为主。

俗话说,早吃姜丝赛人参,夜吃姜丝烂肚肠。姜丝有暖胃、御寒、去湿之功效,一碗“断生立直”下去,外加翘嘣嘣的姜丝,胃里那叫一个舒服惬意。每当天寒地冻吃好面,走出店门是周身暖意,完全能够抵御凛冽刺骨的西北寒风。

姜丝要有刀功,首先姜片要切得薄,才能使姜丝穿过针,且姜丝也要硬朗,丝丝缕缕一样长,店家一般会将姜切成丝后,浸在冷水中,使之保鲜,色泽好看。吃姜丝要配好的香醋,如山西香醋、镇江陈醋,有时往往吃到好的姜丝,醋却是“搭将淡水气”,那就坏了一碗面,有煞心情和风景。


有关吃面的文章很多,最近看到作家马汉写的吃面文章《吃面的讲究》,登上《人民日报》,可见吃面文化之深。

辣菜制作通常用芥菜,不黏稠、不稀薄,恰到好处,做得好全凭经验和看相,轻辣带香干丁,微甜少油略有鲜味,外观微深偏红,却无酱紫气,现大多数店家用青菜和细菜,已有样无实了。

吃面吃汤,看戏听腔。好的面,往往隔夜用鲜肉骨头、黄鳝骨等烧煮好,所谓高汤味道好,浓汤吊鲜吃了不肯调。


姜丝配辣菜,好比早餐大饼配油条,粢饭团配豆浆,不说是“郎才女貌”,也是才子配佳女,好搭档,有架势。

有人说我是吃面老祖宗,可不敢当,吃面文章仅登在市级报刊,与写作大家、吃面大腕相比,差距甚远,但吃面配姜丝,我还是任性的,坚持了几十年之久。

北方人以面当主食,顿顿吃面也无妨。南方人吃面是习惯吃一顿,一天昼夜连顿吃,有些索然无味。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吃面的次数增加了三成,当然需翻花头,或汤或拌或烂糊面,但面浇头要有点质量,如熏鱼、油爆虾、干切牛肉等,烫几棵菠菜,碧绿生青,弹眼落睛,上海方言叫“佬有腔调”。


吃面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追求。著名作家贾平凹为了吃一碗盐汤面,从西安家里开到陕西的耀县,要开2小时的车程,付了几十元的过路费和油费,仅为一碗面,朋友问他:“值吗?”答就一个字:值!

吃面与地域性格有关。北方人吃面讲究粗犷、实诚、劲道,到兰州吃拉面,还有与皮带一样宽的面呢。南方人吃面,讲究精致、细腻、考究,南北两地面食文化的异同,通过舌尖,有所感知。

常熟还有一种蕈油面,原汁味鲜,是一种野山菌的山货做浇头,现无锡也能吃到,那种自然鲜,难以用文字来表达。

湖州有家阿毛面馆,店内的虾爆面,品质几十年如一日,是虾仁和鳝鱼做浇头,姜丝丝丝入扣,吃了难忘。

吃面,让食物与情感间有了联系,孤单时,喜悦间,面食成了慰藉心灵的方式,不仅饱腹,还让人忘却疲劳,心存满足。

吃面从意义上讲,有生日面、祝福面、长寿面等,我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祝福毛泽东同志生日,全厂免费为职工供应红烧块肉面。那天,全厂职工早早拿了筷子、盆子,一路敲响,涌向食堂。12月26日这天,全厂、全城、全国人民同享一碗寿面,为领袖增福添寿,从历史上讲,这一刻也十分难忘。

责编:小南
来源:江南晚报,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