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道门,守住!

江南晚报 2020-08-30


在高铁东站的出入口,

一群来自基层社区医院的医生

有如卫兵一般,

兢兢业业不折不扣,

严格把守着防疫的第一道门。

对于进站、出站的旅客,

体温有一丁点异常升高的都要进行

手工和额温枪两轮再筛查。



19日中午,

他们就“劝退”了一名体温略高的进站旅客。

如果是出站旅客,

体温异常则会安排到隔壁的留置隔离区,

再联系安排后续的“转运”。




20日中午

室外温度40度

高铁无锡东站防疫隔离点




安镇社区医院的副院长辛彤和另外两名医护人员与刚刚早班结束的护士长朱柯洁以及另一名年轻药师一起准备交接班。前段日子他们还戴着护目镜,最近高温实在吃不消,才改用面屏。



摘下头罩的一瞬间,朱柯洁的面颊被汗水“泡”得发白,发间的湿汗哒哒地往下掉,脸上被口罩压出的褶印,看起来无比醒目。从清晨6点来到驻点,一上午7小时的早班,顺利完成。隔离点本周新装了空调,缓解了最近超过10天以上高温的难捱暑意。就在上周,隔离点还只有一个大风扇呼呼地吹。


△朱柯洁



七个月的坚守


从社区医院的院部上了个早班,再到东站值守疫情安全门户,对于辛彤来说,1月23日小年夜首次东站驻点值守到现在,这样的天天加班已经长达整整7个月。她也是该社区唯一一个从疫情一开始直到现在都始终坚守一线的防疫医生


此前社区医院常驻点上的医生主要有7人,6人按照东站提供的列车到站时刻表安排2人一组“三班倒”,1人为机动补充。“我尽量确保尽可能少的医护人员轮值,这样人力才能长久充足,万一遇到疫情需要隔离或者需要顶替,才有后备力量顶上。社区医院就那么点人,真需要人顶的话,就捉襟见肘了。”辛彤说。


△辛彤(左)


7个月,对驻守防疫隔离点上的医护人员们来说,变化是很大的,从一开始的出站口每个旅客都要检测体温,常规每班每人2000人次、高峰每班每人3000多人次的“举枪”测温,到4月下旬启动红外图谱测温仪,值守医生们的僵硬臂膀,才逐渐放松下来。



汗多有了“免疫力”


回忆疫情初始的最寒冷前半月,每天都是“汗流浃背”,太闷热,穿脱又费力,“不敢吃含水量多的食物,当班期间也不敢喝水,不喝水又出汗多,一到换班时间,极其虚脱。”


转眼到了现在的“常态化”阶段,从最冷的季节一下子到了最炎热的时分。辛彤说,自己的身体对于闷热的防护服已经产生了耐受“免疫力”——最开始的几天因为穿戴防护装备时间每天都要十几小时,一蹲下来常常有想呕吐的冲动,到现在竟然适应了这种可以七八小时当班不喝水的天天极限状态,7月初刚开始热的几天还出过痱子,最近几天反倒没有了。




“现在还不能懈怠!”


进入7月起,安镇社区医院的接诊量不断增加,辛彤等全科医生们的常规工作量每天都是满负荷。但一到东站参加轮值“三班倒”,她又精神抖擞起来:“从职业敏感上来说,对于疫情还不能有懈怠。”好在现在登记和核对工作大家都上手得很快,从一开始的白纸手工誊写到有了标准化表格,车站也主动提供了列车时刻表,效率提升了不少。


队员们的自我消杀工作保持了专业和规范,两层手套、每次穿脱防护服和更换口罩,一步不拉,每一个步骤的间隙,双手都要重新消毒。高铁东站的医学隔离点是一个集装箱改建的密闭建筑,队员们就是在这里每天休整、交接班。



从一开始的7人,

到100多位医生护士的全院参与,

这个社区医护力量组成的

公共卫生轮值团队

已经测温300万人次,

转送了60多位发热人员,

妥善处理了120多人次境外回锡人员

他们的汗水浇灌守护着

无锡这座美丽城市的安全大门。



END



记者:陶洁/文  通讯员殷海琪/摄

责编:蔚来

来源:江南晚报

晚报君近期精选推荐(戳链接)

今日早报 | 9月初,这条热街将适时限流

无锡小伙“开挂”了!

我市在全省率先举行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总编辑述职会


「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