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南夜读】衣衫往事

江南晚报 2021-01-19


每一个周日晚上|小南与你说晚安
文|孙晓晖
原文刊载于2020.12.25江南晚报人文周刊


吃饭、穿衣,人生的两个大问题。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穿衣问题,同其它许多问题一样是有计划规的。资料显示从1954年9月开始,商店里的布料要凭证供应了。当时,有关部门每年会按人头发给一定数量的《棉布购买证》(俗称布票),票面分别有1寸、2寸、半尺、2尺、5尺、10尺不等。无锡地区城镇居民每年每人16尺。从那时起直到1983年12月国务院决定取消布票,纺织品实行敞开供应,布票才完成了历史使命,成了文玩市场的一个收藏品。回看国人在这近三十年时光里穿衣问题上的林林总总,顿觉历史打开了一扇饶有兴味的天窗。


那年月要添一件新衣服可不容易。攒够了钱,还必须攒足了布票,到商店的布匹柜台剪好布,然后找个裁缝铺请裁缝师傅给你量身定做,这样你才算拥有了一件新衣服。那时的人们对这来之不易的衣服真是爱惜,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因此,当时大街上穿带补丁衣服的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当年还有一种做衣服的方法,叫“请师傅”,即剪好了布把裁缝师傅请到家里来,一家大小根据需要做若干数量的衣服。这么做的好处是既省料又省工钱。记忆中我家有过这样一次“请师傅”的经历,那年我12岁,快过年了,家里的哥哥姐姐都在长身体的年龄,穿了几年的棉袄棉裤都快穿不上了。因此,妈妈决定“请师傅”。那天一早妈妈叫我陪她去买菜。出门遇到邻居大妈打招呼:“杨老师啊,一大早去哪里啊?”妈答道:“喏,今天我家请师傅,去买点菜。”大妈说:“哦,那晓晖有新衣裳穿了。”说到“请师傅”,妈妈那喜滋滋的样子,好像觉得很有面子似的。


有新衣服穿了,我当然也挺开心。谁知在去菜场的路上妈妈对我说:“今年就不给你做新衣服了,姐姐的棉袄还是半新的,就给你穿,你的就给妹妹穿。”我一听就生气了:“为什么她穿旧了的给我穿,不行,我也要做新的。”就这么吵了一路。回到家我又哭又闹,可妈妈就是不松口。后来我揪住爸爸评理,最后还是爸爸想了个法子,他说:“棉袄旧点没关系,做一件新的罩衫罩上,不就像新的一样吗?”最后我为了挽回面子,我说:罩衫面料必须让我自己选。我记得妈妈给了我5块钱6尺半布票,我在跨塘桥下的第三百货商店布匹柜台,选了一种黑底白花的棉布,做了一件当时流行的中式西做的罩衫。这件衣服来之不易,我穿了好多年还舍不得丢掉。


我记得我在前洲读高中时还曾自己学过做衣服。那是在一个暑假里,我忽然萌生了学做衣服的念头。家里缝纫机是现成的,我先从简单的短裤、圆领衫做起。记得第一条短裤是给我爸做的,因为爸爸是我学做衣服唯一的支持者。他说:“学做衣服好,学点本事‘技多不压身’嘛。”他穿上了我的第一件“杰作”后竟然还赞不绝口。可是我做的第一件圆领衫就没有那么好的结果。我给姐姐穿,她一口回绝说:“我可不要穿你做的衣服。”给妈妈,可妈妈说:“我有我有,你给她们去吧。”妹妹平时最听话了,可是当我向妹妹推销我的圆领衫时,居然连她也嗫嗫嚅嚅说:“我,我不爱穿圆领衫,还是你自己穿吧。”结果还是我答应将我的一只漂亮的发夹搭送给她,她才勉强把圆领衫收了下来。我的“产品”白白送人竟还要搭上点东西才有人要,这大大挫伤了我学做衣服的积极性。在我将要放弃时,一次意外发现又将我做衣服的信心勾了起来。


一天,前洲街上有户人家来了一老一少两个香港亲戚,那年轻的是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她身上的那件短袖衬衫的面料、款式顿时引发了街上年轻女孩们的热议。好漂亮哟!在一片望衣兴叹声中,我说:“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来做呢?”可是对我的提议,除了阿秀,别的姑娘都摇头:“我们哪有这本事啊”“你就别糟蹋布料了”。她们的不以为然反而激发了我那不服输的拗脾气。说干就干,那几天我同阿秀老是去那家人家套近乎,其实是为了仔细看看那女孩的衣服;同时找来《裁衣入门》进行恶补;我还托关系花了2块5毛钱从供销社买了一段零头布。那时的零头布可是紧俏货,它既便宜又不要布票。


万事俱备,我的时装工程就开始了。我将几张报纸粘起来,然后照着书上的图样一片一片出样,再将纸样覆盖在布上小心翼翼地划线裁剪,然后将片料拿到裁缝店去拷边,接下来就开始上缝纫机做了。花了一整天功夫,一件漂亮的“时装”做成了。“时装”面料是湖蓝底配上灰黄两色的细格,款式是一种带尖角的铜盆领,身子是上下两截中间加腰箍、前襟打折、腰身打折(这两处是最关键也是最费功夫的)。当我穿上自己亲自制作的“时装”站到镜子前一看,大了!怎么会大了呢?我明明是按我的尺寸做的呀!后来我找来阿秀叫她试穿。阿秀早熟,个子比我高,身体的各个部位该凹的凹该凸的凸发育得很丰满,她一穿上我那“时装”,顿觉眼前一亮,哇,太漂亮了!我的“时装”把一个青春少女迷人的曲线勾勒得淋漓尽致。“晓晖你真行,我都不想脱下来了!”“你穿比我穿更合身,就送给你了!”我爽快地说。她高兴得跳了起来。阿秀性格有点张扬,那几天她常常穿着“时装”在街上招摇过市,不少人向她打听“时装”在哪里买的,听说是我做的,竟有人来求我帮她也做一件。那时学校开学了,我哪有时间啊。


“逝者如斯夫”。困扰人们多少年的短缺经济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年轻时憧憬的物质丰富的时代已经到来。今天人们的穿衣问题简单多了,商场里各色时装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自从电商进入千家万户,那就更简单了,拿起手机点一下,你心仪的服装即有人给你送上门了,谁还会去商店剪布做衣服啊。因此如今商场里的布匹柜台都不见了,无锡当年那几家专门出售布料的著名品牌商店“世泰盛”“时和”等也许消失在了历史的烟尘里。我的故事不知道能否引起当今年轻人的兴趣,但是每当我想起这些往事,心里总会有种难以言说的感觉,酸酸的。


责编:小南
来源:江南晚报,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