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说滴滴是“伪平台型”互联网企业?》

2018-04-07 帅到磕坏鼻子的 雕爷



互联网企业很多,自称是“平台型互联网企业”的也很多,但是,理论上真的是“平台型”时,按理说该有很高壁垒、很深护城河。为啥从我上篇文章举的例子来看,摩拜和滴滴,这么容易就被偷袭呢?难道他们是“伪平台型”? 


没错,用我下面给出的定义,他们确实是“” 的。 


摩拜,骑一次还是要一块钱的(割喉式竞争时近乎免费,但那不持久,这次资金枯竭命悬一线,也和不断自残有关)。羊毛依然出在羊身上。 


滴滴,无论你坐快车、专车、还是代驾,依然按照每公里的行驶成本+滴滴的抽成来计算价格,羊毛也还都在羊身上。 


所以,在他们的逻辑框架内,只有“规模效应”,也就是把规模做得足够大,分摊各种成本到最优,靠庞大身躯来吓唬竞争对手,“别特么想和我斗哦!我块头最大了,看我拳头跟个钵似的,挥舞起来我自己都怕!” 


——无论怎么看,摩拜滴滴们的武器,就是个“物理攻击”。 


让我们来猜想一下,美团的专车和美团麾下的摩拜,变为“免费用车”了呢?咦?“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那谁是狗?雕爷啊!……比如雕爷牛腩啊!上篇文章我们说了,没谁为了出行而出行(因为那叫兜风),大家出行都是有事发生,比如说去吃饭。那你在大众点评网找餐厅时,发现雕爷牛腩有个标签,说你做美团专车来吃吧,我们买单。你下车时被锁定个“保证金”当车费,吃完雕爷牛腩,结账时自动释放那笔钱,由我餐厅支付掉。请问,你这次出行,是不是真的就免费了呢?“羊毛出在猪身上雕买单”…… 


周一到周五的KTV空置率奇高,他们也可喜欢买单了。很多烂电影都要去“刷票房”,干脆把那钱花在请消费者打车算了?包括什么捏脚的、洗浴的、偏远一些的酒店等等,与其像以往那样发三五十元甚至上百元优惠券,不如在美团和大众点评上,给出“你来吧,车费我掏”字样。 


如果这事儿跑通,你十次叫专车时,在美团有六次是免费的,你说你还继续用每次都原价的滴滴吗? 


——有了这个“跨群补贴”的武器,美团不是靠拳头比钵大的“物理攻击”啦,而是变为“魔法攻击”。 


滴滴这两年过得并不十分开心,因为商业模式没有变化,财务上未盈利的同时,司机和乘客却感觉被压榨得欲仙欲死。事实上,这是个解不开的死结——每公里出行的成本就是那么高,谁也无法再降低了。可司机想多赚、乘客想便宜的欲望,却是一对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体,这还没算上滴滴本身也得吃饭、也得抽成的火上之油。 


所以我说,滴滴并不是真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插一句,“饿了么”也不是……虽然张旭豪已经把它做到百亿美元规模,但考虑到仍然只有规模效应、且无法安全盈利,只能持续靠“物理攻击”打架。这次阿里收购饿了么,胜负手也在于能否加上新要素,令“跨群补贴”产生,转招数为“魔法攻击”——当然了,阿里的魔法和美团的魔法,下半场如何开打,就不是这篇文字所能涵盖了。 


我定义的这个“跨群补贴”的“跨群”,不仅仅是跨人群,还有跨行业的意思,有如下一些特征: 


1、低频补贴高频 

2、非标补贴标品 

3、高毛利产品补贴低毛利产品 

4、窄众人群补贴大众人群 

5、非刚需补贴刚需 


随便举几个例子,携程是靠2和3,用非标的、动态定价的酒店高毛利补贴标品赔钱的机票火车票;淘宝是2、3、4点为主,赚女装、化妆品等高毛利非标的钱,补贴“万能的淘宝”那些海量低利润的小卖家;腾讯的微信最牛逼,五点全占!类似我这样喜欢玩游戏的族群,低频非刚需但超高毛利的游戏窄众人群,来补贴几亿完全不给微信交一毛钱利润的大众抢红包人群——然后,再靠微信支付,来贯穿新零售的布局。(不过那是另一个话题了,不展开。)感兴趣做头脑体操的,可以想想开头那个脑洞案例,美团如果让餐厅买单打车费,是用了上述哪几条? 


初级魔法攻击是携程,飞机票和酒店本来就是一条价值链上的东西(早很多年航空公司就买酒店玩儿);高级魔法攻击是腾讯,用任天堂的利润补贴到通讯领域,虐得移动联通哭笑不得——把原本不相干的价值,生掰进一个链条。 


没有以上一点或几点的“跨群补贴”产生,你可能是个平台型企业(立足一个确定性的行业内。例如沃尔玛也补贴,比如用较高毛利的日用百货来补贴方便面、可乐、生鲜等引流款产品,但归根结底是同一群人和同一个商超品类。不存在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来补贴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你也可能是个互联网企业,做个APP工具什么的赚的盆满钵满。但你肯定不是个“平台型互联网企业”。而且,极为可疑的是,你也没有很深的护城河,因为没有“核心竞争链”造就“首尾相衔”,一开战,就是泥潭苦战。反观真正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打通了两层或三层或N层的不同族群或不同行业,埋的利润点随时转移,各层消费者体验浑然一体,你单攻任何一层,都收不到实效,而多层同时攻击……不存在的——不是钱的问题,“首尾相衔”是靠时间慢慢“长”出来的,而非一蹴而就“堆”出来的,打败他们,只能靠下一次基础产业变革,即大环境的变化,来让恐龙倒下。 


作为读者,看看你所在公司是不是“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就看一条就够了:你家最多数量的主要消费者在使用你家产品或服务时,是不是长期在用低于成本的价格购买?一般来说,纯比特的生意,购买价格通常就是零了。含有原子的生意,每一单单独看,都重度亏损。如果是这样,你老板还开开心心的,和马化腾马云那样蜜汁微笑,恭喜你,你这家公司生命力估计会比寻常那些,多活好几年呢。 


还记得几年前O2O最火爆时,望京的“扫码一条街”么?那时候有人感叹,各种低于成本、甚至经常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出现,生活简直太美好了。可惜,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O2O横尸遍野,福利也就都消失了。别着急,随着未来越来越多真正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成型,好日子还会回来的,本质上就是通过“跨群补贴”,富人补贴穷人,窄众补贴大众,高毛利补贴负毛利、炫耀性消费补贴刚需消费……拿着基础工资的人,享受着各种远低于成本的产品和服务,等于变相工资翻番。共产主义怎么实现?就靠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实现!嘎嘎嘎嘎~比政府的收富人税补贴低收入阶层还高效率呢……一个玩《王者荣耀》花8万的RMB玩家等于替50个人交了微信通讯费的事儿,会在物理世界更多领域频繁发生。 


最后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平台型互联网企业”的“边界”?我的看法是,以能否出现“跨群补贴”为分水岭的那条线,就是边界——也就是说,只要能掰进一条价值链,令价值转移,价格补贴出现,哪怕看起来再匪夷所思的不同行业,也在你的边界之内。这一点,多年来立足“同城吃喝玩乐一条龙”的王兴想清楚了。买摩拜、搞专车,并非因为程维抢了他女朋友导致的赌气,而是“核心竞争链”思考下的“首尾相衔”逻辑使然。 


在无锡试点送盒饭的程维,恐怕还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