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三周年特别报道之二

天津日报 2022-09-19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三周年特别报道




志愿红 温暖一座城








志愿者,用平凡书写伟大。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点赞志愿者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称赞志愿者所做的事业会载入史册。


3年来,天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不负殷殷嘱托,汇聚起志愿服务的磅礴力量。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279万人,3年增幅26%,占常住人口的20%;志愿服务团队1.7万余支,3年增幅69%,平均5人中就有1人是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化为城市基因,融入市民血脉。





建章立制 常态长效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


为持续推进我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构建共建共享的志愿服务新格局,3年来,全市上下牢记嘱托、实干担当,交出了三份答卷:


——三大举措加强志愿服务组织领导。成立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完成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转隶换届,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通过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四个坚持推动文明实践提质扩面。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多点突破、纵深发展”工作思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从农村地区向城市社区延伸、从试点区向全市全面铺开,推动 16 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五项制度形成齐抓共管强大合力。制定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负责同志与各区挂点联系制度,编制天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标准指导手册,在重点领域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207个,开展“文明实践进校园 闪闪红星放光彩”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进经济薄弱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聚光成芒 温暖全城


渤海之滨,海河之畔,志愿之“火”,闪耀津门。


文明实践平台“搭”起来——


搭建天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服务平台,统筹173家市级单位资源,搭建宣讲、教育、文艺、科技、民政、农科、法律、卫生、体育9大资源平台,组建545支市级志愿服务队伍,紧贴群众需求设立660余个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送基层活动446场,服务群众近15万人次。


志愿服务项目“树”起来——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成为志愿服务项目的孵化基地,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成立志愿服务团队,整合资源、发挥优势,3年来,打造600余个围绕中心工作、贴近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的志愿服务项目品牌。


供需对接手段“活”起来——


拓展志愿服务网上功能服务,开展点单配送服务,滨海新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区域一张网,实行“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




点滴善行 汇聚暖流


荧荧星火,人人奉献,便光亮如炬。


“大伙儿别急,做好防护,每个人都能测完。”“老人、孩子多穿点,别冻着。”1月10日,腊八节,迎战奥密克戎,天津全员大筛。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献血哥”栗岩奇早早来到河北区铁东路街北宁湾社区核酸采样点。


“昨晚就跟着社区工作者一起做准备,今天一早又过来了,很荣幸能为抗疫贡献一份力量。”65岁的他说。


栗岩奇只是全市志愿者的一个缩影。关键时刻,志愿者们的挺身而出,凝聚成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他们中,有人引导秩序、有人扫码登记、有人保障物资、有人默默守护⋯⋯天寒地冻中,一抹抹“志愿红”,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


从小小少年,到芳华青年,再到耄耋老人,在奋进中书写“天津答卷”,是所有海河儿女对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厚望的响亮回答!




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天津故事



“特别激动,特别骄傲。”不久前,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苗苗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 2021 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并在“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专题论坛上作了发言。“能代表天津社区志愿者参加会议,并有幸将天津故事、社区居民的故事讲述给人们,我感到很荣幸和自豪。”


朝阳里社区,寒风料峭,苗苗组织志愿者忙碌着动员居民参加全员核酸检测,“社区的工作,桩桩件件都离不开社区志愿者的帮助。”苗苗告诉记者。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为社区志愿者们点赞,称赞他们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


时间过去 3 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直鼓舞激励着社区里的每个人。


“总书记的话声声关切、字字情深,为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把脉定向、擘画蓝图,也为我们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蓄力前行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工作动力。”苗苗说,朝阳里社区从最初13人开展义务包户,到现如今整个社区超过 70%都是志愿者。


3 年来,苗苗和社区工作者们努力发挥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想群众之所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围绕群众最现实、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开展服务,设立服务规范清单,线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雷锋志愿服务岗,线上通过‘志愿和平’‘志愿天津’App,提供点对点的定制化服务。”苗苗说。


党旗一挥、一呼百应。朝阳里社区将党 建“ 红 线 ”贯 穿 各 项 工 作 ,形 成“ 志愿+”,即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合力,引进共建单位志愿服务团队,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理念,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专业化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不仅仅是我们社区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只有不断地整合志愿资源,志愿服务才能全域覆盖、处处可为。”苗苗的工作在摸索中总结出好经验。


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从送煤、送菜、送炉具的“老三送”,到送岗位、送知识、送健康的“新三送”,再到送快乐、送品牌、送服务的“新新三送”,朝阳里社区志愿服务不断升级。“时代在变、社会在变、群众的需求在变,志愿服务的项目在变、活动在变,但是我们志愿服务的价值底色不变、人民至上的初心本色不变、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特色不变。”苗苗坚定地说。




一份殷切嘱托的温情岁月



“杜爷爷,您好,祝您身体健康!”


“小纪同学,你又长高了,祝你学习进步啊!”近两年的1月17日前后,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都会举行一场特殊的聚会,而这场聚会源于一张珍贵的照片。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朝阳里社区,亲切接见了社区志愿服务者们,并为志愿者点赞。这一珍贵的场面被摄影师捕捉到。合照中有19名志愿者,在那之后,他们组建了一个名为“志愿红”的微信群,大家经常在群里发布志愿活动信息,汇报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大家还约定,今后每年的 1 月 17 日都要聚在朝阳里社区,做一次志愿服务,拍一张照片留念。


“当时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照片中年纪最长的是退役军人、和平区志愿者杜志荣,如今他已经 89 岁了,依然精神矍铄,目光坚定。


作为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基层活动阵地“五老”志愿者、和平区关工委“五老”宣讲团传统教育团副团长,杜志荣老人是很多学校和区内相关单位的义务宣讲员。30多年来,他把对党的热爱和忠诚化作无穷动力,为青少年讲红色故事、讲革命传统,激发他们的爱党爱国之情,用大爱书写精彩的晚年。前不久,杜志荣还走进天津市第二十中学,与和平区部分中小学校的青年教师、思政教师们面对面交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并与他们分享了如何把张富清、黄文秀等时代楷模的事迹讲得生动的心得,让同学们爱听爱学思政课。


暮年逢盛世,壮志向未来。杜志荣说:“只要我还能动,哪怕是给一个孩子讲,一个家庭讲,我都会一直讲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习爷爷好,我是今天这里最小的志愿者⋯⋯”3年前的那一刻,是纪施雨终生难忘的日子。作为当天年龄最小的志愿者代表,她亲眼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还在现场合了影。如今,纪施雨已经是一名初中生,提起当时的情景,依然令她激动:“3年了,我一刻也没有忘记习爷爷当时对我说的话,坚持做小志愿者,坚持为社会作贡献。


为解放军战士送去美丽的歌声、为美化津城而植树、为残运会火炬手助跑⋯⋯在志愿精神鼓舞下,纪施雨在坚持完成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这都成为她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部分。


一老一小,手拉着手,你一句,我一句,老人讲故事,孩子聊未来。窗外寒风凛冽,房间里笑语连连,温情暖暖。




尊崇之光“照亮”退役之路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切实把广大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维护好,把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保障好⋯⋯”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视察时的殷殷嘱托,为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殷殷关爱化为前行动力,让尊崇之光“照亮”退役之路,天津笃行不怠。


3年来,天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市、区、街镇、村居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截至目前,“两中心两站”总数达到5614个,3家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被评为“全国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263家全国示范型服务中心(站)创建达标。


创新成立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把建设“退役军人之家”作为党和政府实施政治关爱的创新实践,全市 2493 个“退役军人之家”与军休所、工会及大型企业“职工之家”等共建共享,着力打造关爱退役军人的爱心驿站、暖心驿站,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体系延伸到退役军人家门口。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39岁退役军人史力真过得踏实。一个月前,他在滨海新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一对一”就业帮扶下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试用期工资5000多元,以后应该还会涨!”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史力真,打心眼儿里感谢“娘家人”。


其实,史力真感谢的“娘家人”并非一个个体,而是一整套退役军人服务体系。为真正把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好,我市出台关于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等政策措施 40 余项。联合滨海新区多家人力资源公司开通的“退役军人就业信息直通车”,推动岗位供给侧与招聘需求侧精准对接,使3000多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


如果说,政策关爱是“根”,生活关爱就是“本”。努力把退役军人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不让一名退役军人工作和生活过不去,是我市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始终不变的宗旨。


联合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院,我市启动关爱退役军人白内障复明工程,每年为符合条件的500名退役军人实施医疗援助。目前,已有1951人进行了眼病筛查,实施手术378例。


为做到大事小事常沟通、急事难事有人帮,市、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广泛建立起基层联系点,把1470名退役军人作为联系对象,走访慰问6万余人。3年来,各级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站)已与 6500 多名退役军人交朋友,解决了一大批退役军人的“急难愁盼”问题。


“新时代,新征程,把党和国家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不断开创退役军人工作新局面,就一定能更好激发广大退役军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热情和干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属于退役军人的特殊力量。”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宝强说。



文脉颂 咏津味好诗


一种文化塑造一座城市。


开埠之初津腔津味的老城厢,清末“九国租界”的海河风云,北洋政府时期河北新区的民国风情⋯⋯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轨迹,构成了天津多元文化融合、建筑风格纷杂、街区特色迥异的独特风貌;作为中国近代发展史的重要见证,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相辉映的前沿舞台,海纳百川,包容并蓄,构成了天津城市文化的特质。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时强调,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3年来,天津市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勇于创新,持续用力,延续城市文脉,谱写津味好诗。




保护修缮文物 探源城市历史


“原来的意风区总觉得差点意思,走马观花一会儿就逛完了,现在增加了许多展现天津文脉的景观铺装、镜面雕塑,加上街道、广场灯光升级后,入夜瞬间点亮的场景让人一下子有了置身星空的感觉,逛起来更有意思了。”漫步意式风情区,升级后的老街新貌让土生土长的张晓冬重新“爱”上了它。


马可·波罗广场、和平女神雕像、意大利兵营、回力球俱乐部⋯⋯高低错落的角亭,构成优美的建筑空间,鲜花环绕的石制建筑群洋溢浓郁的异国风情。规划展览馆前,几乎占据半个广场面积的地面雕刻地图冲击力十足,像是把这条留存意大利风格建筑近200栋、117年历史老街的前世今生,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城市风情旅游的重点项目,通过精心规划确定商业业态,以五大道、意大利风情旅游区为代表的历史风貌街区已成为天津的城市“名片”。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外表,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心灵。历史风貌建筑小洋楼中,蕴藏着天津的“开放基因”,也是天津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印记。


近年来,我市通过依法保护、抢救真迹、腾迁整修、活化利用等手段进行保护传承,梁启超旧居、静园、曹禺故居、庆王府、先农大院、利顺德大饭店、原大清邮政津局、山益里等得到了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不仅让建筑遗产活起来,而且让广大群众走进去。


“感谢你们急企业所急,真正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021年年初,阿那亚集团意向选址重庆道29号,但房屋产权单位对房屋历史遗留事项、小洋楼租赁流程等问题束手无策,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多次协调沟通,解决了房屋20余年的界址不清、权属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盘活了此处国有资产,实现了招商签约,企业专门写来了感谢信。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充分发挥小洋楼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开展安全查勘及传统工艺补贴,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巡查、监管水平,实行“一房一档”,以独有的人文历史和建筑风貌吸引领军企业和重点项目不断落户,让百年小洋楼重新迸发出生机和魅力。



重点项目提速 推动场馆共建



“水”是这座城市生成和发展的原动力,也催生了天津地域民俗、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


2019年年底,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省部际联席会议上,天津提出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重点项目。按照规划方案,公园规划占地面积 2800 余亩,拟设计历史名镇、元宝岛、文化学镇三大板块,打造中华魂、明清风、天津味、年画神、运河韵的建筑。


为此,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编制了《天津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并按照加快建设天津市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要求,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提出了天津市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功能定位,目前已完成基本陈列大纲初稿和专题陈列大纲框架。杨柳青大运河文化公园考古发现也收获满满,自辽宋至明清时期多种形制墓葬、遗迹近 900 处,为大运河天津段历史演变以及南北文化交融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实证。


天津博物馆《红色记忆——天津革命文物展》完成布展并对外开放,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完成改陈,推进大运河博物馆筹建工作⋯⋯


在抓住重点项目,按时保质推进的同时,我市积极推动文博场馆合作共建,天津博物馆与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与天津觉悟社纪念馆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通过业务帮扶、项目支持、人才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市、区两级博物馆、纪念馆的交流合作和协同发展,盘活场馆的文博资源。



精雕智慧展示 让文物活起来



“原来海百合不是植物,而是海洋里的动物啊!”在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市民孙建荣正在用微信扫码了解馆里的展品知识,“我是用微信在网上预约的行程,进门刷个二维码或是身份证就行,方便快捷又不用排队,参观时扫码还可以查演示的时间、观影信息,真是太智能了。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在智慧服务方面下功夫,通过建设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小程序,方便观众随时随地查询信息,预约行程,还可以在观众参观结束后生成个性化参观报告。散客观众自助导览讲解、团队智慧讲解系统实现多团队同时参观无干扰,也很受欢迎。


为了拓展文物宣传渠道,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以我市10家革命纪念馆和馆藏革命文物为主题策划推出了两套红色主题登机牌;还联合天津轨道交通集团策划推出了“地铁生活圈”博物馆图册和 4 条红色印记线路,以地铁线网为轴,辐射地铁站周边40余家博物馆、纪念馆;天津博物馆、天津觉悟社纪念馆与轨道运营集团合作开展了“地铁流动博物馆”项目,合力打造“地铁流动博物馆”品牌——通过创新载体赋能,用好用足革命文物资源,让游客公众加深对天津这座城市的了解,提升出行体验,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革命文物活起来。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

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构成了天津多元文化融合、建筑风格纷杂、街区特色迥异的独特风貌;作为中国近代发展史的重要见证,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相辉映的前沿舞台,海纳百川,包容并蓄,构成了天津城市文化的特质。



一条留住根脉的发展之路



回望历史,这里红楼林立,有洋商富贾寓居地,有军阀政客避难所;这里人文荟萃,小洋楼走出大作家,《雷雨》过后是《日出》;这里新论迭出,梁公思想存天下,饮冰书斋著万言⋯⋯而今漫步意式风情区,仿佛时光倒流,在古为今用、特色鲜明、文商相宜的城市街区,探访名人故居,解读历史往事,成为河北区的独特风景。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荡海河两岸儿女的奋进动力。


“提升百年建筑的颜值,实施城市会客厅打造计划,打造成为国际国内商务洽谈地、旅游目的地、网红打卡地和市民休闲地,举全区之力将意风区‘搞活搞旺’‘办出品位’”。河北区副区长王荃说,自去年“五一”意风区提升改造惊艳亮相以来,第二届夜生活节、第八届天津国际设计周等品牌活动相继在这里举办,人气商气持续提升。


“我们充分借鉴上海、南京、西安等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的先进经验,重点保护意风区的建筑风貌特征,对体量、风格、色彩、第五立面等要素进行合理管控,延续原有合理的空间肌理,体现中意合璧、古今交融的风貌。”意风区提升改造主要设计师之一的李云飞说。


河北区积极整合利用区域内各类产权房屋,以实现意风区统一规划、区域整体打造。


实施意风区核心区域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打造了有温度、有品质、有活力的公共空间。优化消费体验环境,打造良好商业氛围,“文化+创意+科技”的沉浸式裸眼 3D 灯光秀、不定期呈现的阳台歌剧、主题巡游、街头表演,成为意风街的点睛之作。“为了加强意风区历史文化建筑的‘活化’利用,探索‘文化+’新型业态,我们推动街区由单一观光型向多样化、个性化、体验型、消费型转化,高标准打造集特色餐饮美食、文化创意活动、特色品牌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意风区商圈。”意风街管委会主任刘宗锦告诉记者。


意风区不仅集中彰显着天津的都市风格,还发挥着龙头引擎作用,提升区域生机活力。河北区抢抓机遇,将意风区核心区范围扩大到1.55平方公里的“大意风区”,让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商贸经济在海河之北完美融合。


据统计,2020 年 8 月经营管理权移交河北区以来,意风区范围内新引进优质项目96个,计划投资额174亿元。




一座历史名城的精神引擎



深冬时节,位于河北区民族路上的梁启超纪念馆内,游客或步入展馆,或漫步院中,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大家都自觉地放慢脚步,轻声说话,似是怕惊扰了先生的静思。


“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3年过去了,对于河北区文物管理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梁启超纪念馆负责人徐燕卿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待言犹在耳。


徜徉在馆内,记者亲身感受到,眼前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除了导视系统重新设计外,馆内还辟出一方阅读区域,设立宣传栏,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为了进一步增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馆内开设了以梁启超家风为主要内容的“饮冰室讲堂”。


据徐燕卿介绍,去年进一步实现了“馆藏联动”,比如《营国之匠 栋梁之才——一代建筑宗师梁思成先生诞辰双甲子纪念展》,就是由天津梁启超纪念馆、江门市新会区美术馆和清华大学三地联展。“展览虽是临展,但通过数百幅历史照片、20 余件珍贵文物展品,生动地反映了梁思成先生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和献身教育的大师风范。”徐燕卿边整理着梁思成亲属捐赠的图书边对记者说道。


除了三地联展,今年梁启超纪念馆还与天津博物馆签署了框架协议,通过业务帮扶、项目支持、人才支撑等多种形式,促进市、区两级博物馆、纪念馆的交流合作和协同发展,更好发掘展现天津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利用;与5所学校签署共建协议,在教学基地、学术合作、展览策划、成果转化、志愿服务等方面深入拓展馆校合作模式。


“去年夏天,我有幸在单位参观了‘梁启超家风图片展’,梁先生全家承袭的优良家风对于新时代的发展意义非凡。”正在馆内参观的张斌对记者说。


3 年来,河北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区级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划定工作,也成为天津入选第八批国保和第 5 批市保文物数量最多的城区。“未来,我们将更加积极地推进区内多处市保、区保文物,名人故居等的修缮工作。让文物‘活起来’,在传承中发扬,助力文化自信!”徐燕卿说。



记者 李国惠 宋德松 张清 廖晨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