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场“法”与“治”的创新实践──天津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谱写依法治市新篇章
书写良法善治的时代答卷
本报评论员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外开放深入推进,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推进全面依法治市,最根本的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更好推进依法治市,必然要求不断提高立法质量,织密法治之网。从实施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到以“舌尖上的禁令”严惩滥食野生动物;从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推动构建智慧城市,到施行全国首部“双碳”地方性法规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既注重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又牢牢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天津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聚焦津城滨城“双城”发展、加强绿色生态屏障保护、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等重点领域,具有地方特色的创制性立法亮点频闪,一部部好法、良法、务实管用之法绘就全面依法治市新篇章。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以良法促进发展,需要不断健全社会创新发展的法治保障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社会信用条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加强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15条”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相继实施,“法治良好”成为天津营商环境建设重要标准,“开办企业”“市场监管”指标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赢来企业来津投资兴业的好口碑,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依法治国、依法治市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从立法前调研到立法中参与,再到立法后评估,群众广泛参与、良性互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始终。坚持开门立法、广集民智,切实聚焦百姓“急难愁盼”,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答好时代考卷、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一方面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另一方面,还要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用法普法,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自觉遵守法治、坚定捍卫法治,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使人民共享法治社会建设成果。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市各领域全过程,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法治精神浸润人心、法治风尚蔚然成风,就能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