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全国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参观者络绎不绝

中铁四局 2024-01-09

  自8月7日中国中铁四局杯“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全国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览开幕以来,受到首都文化界、摄影界和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前来观展的各界人士和群众络绎不绝,并留下了他们的观后感和评语。


李树峰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摄影家》杂志主编、摄影史研究委员会主任

千百年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直是文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从批判现实主义开始,基层百姓和小人物被关注。社会主义文艺更加注重表现工农兵。但近些年来,表现帝王将相的历史剧多了,表现富人生活与爱情的作品多了,表现基层农民工的作品少了,即使有,也时不时夹杂着调侃。

“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摄影展把农民工置于关注焦点上,放到舞台的中央,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个为中国改革开放大业付出了巨大努力的基础劳动大军中所蕴含着的巨大能量;他们的生存状态、情感力量,就像大潮涌动,扑面而来;这样的影像所记录下的细节,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性;他们的生活很苦,但处处体现着生命的质感和生活的底色;他们活着更难,但活得踏实;他们讲不出更多的大道理和术语,但爱与恨、善与恶,分辨得清清楚楚;他们没有天天吃大鱼大肉,但他们笑得特别爽朗、开心;他们常常穿油渍麻花的衣服,但心里干净,少有不劳而获的行为。

这样的摄影,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以人民为主体的摄影,是深入生活的摄影。

中国近现代以来所遇到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开放步伐非常快,我们常常感到“活得匆忙,来不及感受”(莱蒙托夫)。作为摄影人,敞开心怀,记录生活变迁,是我们不能推脱的责任;而聚焦我们的兄弟姐妹——农民工,更是我们的责任。难道我们还要等美国《时代周刊》再派记者到深圳等地专拍农民工,再上他们的封面吗?



刘卫兵著名摄影家,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客座教授

希望这样的摄影展能继续办下去,越办越好。不光是办一个展览,应该通过这样的展览,这样的关注,继续唤起全社会对农民工的聚焦。去关注农民工在生活、工作中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要做到用摄影为农民工树碑立传,去推动和改善农民工生活、工作的处境。

观展群众留言:

“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摄影展是一个能看得人落泪的展览。她直击心灵……见惯了景美、人美的所谓“大美某某”影展,风花雪月让人麻木。而这个展真实记录了农民工群体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生存状态,让我们重新审视他们对创造中国发展奇迹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在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农民工这个群体展现出的价值会随着时光流逝日益凸显。应该感谢中铁四局和安徽省摄影家协会的策展者,你们用镜头为中国改革发展史留下难以替代的深刻、真实影像。

一位参观者在观展后向策展的工作人员说:

你们这个展览好,搞这个展览很有意义,今天我们全家都来了,我们家祖上也是农民出身,我个人也在农村生活几十年,看了很有感触。我们国家这几十年的发展,是要感谢农民工的。不要说农业,现在城市的服务业、餐饮业、建筑业,哪一行都离不开农民工。他们虽然是为了生活,但对经济的贡献是默默的,这些年虽然全社会各方面都在关注农民工,但是从摄影的角度来关注,还是不多见的。农民工的生活不容易,你们的关注点很好。

  还有很多参观者不仅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并对摄影展提出了自己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期待这样的摄影展今后能越办越好。



8月9日上午,安徽省文联党组书记陈田、中国中铁四局总经理王传霖专程赴展览现场看望慰问布展工作人员,并认真观展,同时对下一步的大赛和展览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参展作品选登



《农民工肖像》林国瑞(黑龙江)


《最高的民工》 杨焕敏(上海)


《大锤工》 王鹤 (广东)


《站台泪别》邱伟荣(广东)


《夜战》 吴怀球(安徽)


《返乡途中》 许朝晖(河南)


《归家之路》 杨瑛毅(广东)


《工间休息》 占有兵 (广东)


优秀奖 《齐心协力》 安保田(安徽)


《脊梁》陈建勇(湖南)


《拉坯工》王晓明(浙江)


《色彩斑斓》杨爱国(河北)


《我劳动我快乐》龙福云(湖南)


《我们回家啦!》 刘年(浙江)


《妈妈的肩膀》 李永 (浙江)


《风雪中的农民工》 赵凤鸣 (辽宁)


《回眸》 罗京新(江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