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9月3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重要】净宗同学修行守则 (下)

2016-03-05 中国弥陀村



【百过格】 

一 、生活起居异常。  

二 、服装仪容不整洁。 

三 、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边走边吃。 

四 、见地上垃圾未能随手捡起。 

五 、个人或家里脏乱,洁僻之习未改进。 

六 、尚有抽烟、喝酒、嚼槟榔之恶习。 

七 、不守公共秩序,行车未遵守交通规则。 

八 、进出不正当场所。 

九 、工作不尽职,无敬业精神。 

十 、生活没朝气,工作或修学效率差。 

十一、与人相处不和睦,无团队精神。 

十二、邻居同事或相识之人,见面未能微笑打招呼。 

十三、未能敦亲睦邻,守望相助。 

十四、遇残疾、老弱妇孺未能扶助。 

十五、平时好看电视、报纸、杂志刊物。 

十六、观看色情影片、刊物,身心犯邪淫。 

十七、男女异常交往。 

十八、昨日过今未改,不良之习气重犯。 

十九、杀、伤害有情众生。 

二十、贪图食、衣、住、行享受。 

二一、偷盗或未经同意取走别人任何一物。 

二二、六斋及十斋日佛菩萨圣诞日,未能全素、断淫。 

二三、平日早餐未能素食。 

二四、任弃五谷或任何可食之物。   

二五、不惜福,生活奢侈浪费。 

二六、遇佛菩萨像或僧众,未起诚敬心问讯或顶礼。 

二七、对父母不孝顺(让父母操心、生气)。 

二八、对师长不恭敬,对兄弟朋友不忠信。 

二九、与家人相处或夫妻相处,尚有不和睦。 

三十、待人不真诚,态度贡高我慢。 

三一、待人处世,不诚信或负人约定。 

三二、待人处世,尚喜欢占别人小便宜。 

三三、待人处世,尚怕别人占我便宜或斤斤计较。 

三四、待人处世,学佛修行,尚以攀缘心行之。 

三五、待人处世,尚有猜忌、怀疑、嫉妒之心。 

三六、早晚课未能按时圆满落实。 

三七、念佛日中九次,十念法未能落实。 

三八、平时未能把握时间修学,使其空过。 

三九、佛法修学心不专、念不一。 

四十、学佛修行,懈怠没恒心或起退怯心。 

四一、遇缘该行未行,该舍未舍。 

四二、帮助别人,无勇往直前之精神。 

四三、助人为非一事,见人忧惊不慰。 

四四、众生与正法有缘,未与积极引导。 

四五、做生意以不正当方法手段谋取利益。 

四六、有赌博、不务正业或涉及非法等,不劳而获之投机行为与心态。 

四七、言语、动作不端正,粗俗不雅。  

四八、口言粗暴,邪僻秽语。 

四九、口言轻浮之语,讲话态度不稳重。 

五十、以不实虚假之语,蒙骗他人。 

五一、无意之闲谈或多管闲事。 

五二、轻言妄谈,话多且无好话。 

五三、讲话喜好夸大或强人出头。 

五四、言行不实,或甚伤人,未生悔意。 

五五、讲话速度音量不适当。 

五六、说话未能恰到好处,或有打岔不礼之习。 

五七、两舌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五八、论人是非,随意批评他人。 

五九、为人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六十、毁谤三宝,破坏正法教育。 

六一、以善言好语诈骗他人;以花言巧语汕诱他人。 

六二、好闻赞叹之语,闻及生喜,未能观照;厌闻逆耳之言,闻及生恼,未能反省。 

六三、性情急躁,不能容忍一时之气。 

六四、心量狭小,不能包容宽恕别人。 

六五、纵情、任性,为所欲为。 

六六、起心动念自私自利。 

六七、心中暗举恶意害人。 

六八、恶缘现前,心生烦恼、怀恨或起报复心。 

六九、眼见耳闻,稍不顺意,随即心生不悦。  

七十、观看人、事、物尚有不顺眼之心境。 

七一、悭惜吝啬,不肯布施或布施心生悔意。 

七二、不知命不认命,起分外营求之心。 

七三、顺境现前或超越他人时,心生骄傲或态度贡高我慢。 

七四、逆境现前或失意时,怨天尤人或轻视自己。 

七五、稍不顺心,即唉声叹气或立即生气。 

七六、见人成就心生嫉妒;见人有难幸灾乐祸。 

七七、见好人好事未能心生欢喜。 

七八、对亲情、名利执着,尚有患得患失感。 

七九、五欲六尘之欲念尚重,生活过得无踏实感。 

八十、是非来临无法及时观照以平常心面对。 

八一、犯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过。 

八二、未能常思己过,反常见他人之过。 

八三、妄想烦恼生起,无法及时观照以佛号取代之。 

八四、平时心无正念,杂念妄想纷飞。 

八五、今日心离道,生活过的忙乱或烦燥。 

八六、对父母师长、有缘善知识,无日怀感恩之心。 

八七、看别人优点自我学习,见他人缺点自我反省,尚未落实。 

八八、时时生惭愧,日日起忏悔,尚未落实。 

八九、生活以平常心、平等心面对,尚未落实。 

九十、晨起念佛生喜心,日中念佛持净心,尚未落实。 

九一、与人言谈和颜爱语,态度谦诚,尚未落实。 

九二、以至诚恭敬心待一切人,尚未落实。   

九三、存以温和、善良、慈悲之心,尚未落实。 

九四、造福、惜福节俭之美德,尚未落实。 

九五、内自谦,外礼让之美德,尚未落实。 

九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尚未落实。 

九七、律己要严,待人要宽,尚未落实。 

九八、逆来顺受,顺来不起贪着,尚未落实。 

九九、不忍吃众生肉,菩萨慈悲精神,尚未落实。 

一00、于人无争,于事无求,尚未落实。



【常礼举要】 

缘起 

礼节这件事,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就是极野蛮的民族,亦有他们的一套礼节。人与人交通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


与国保持常态,皆是礼节从中周旋的力量。 自从一般人,不察实际,好奇务怪,起来反对礼教,硬说礼教是吃人的猛兽,


主张把他打倒以后,大家就对礼节,存了轻视的心理,自己不去做,也不肯再去教导子弟。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决不是中


国人单独的问题。行得通,行不通,却也不敢断定了!但是现在还是行不通。 请看今天客来了,明天访客去,这里来馈赠


,那里请聚餐,东街庆吊,西街开会。仔细一考查,还是把那些礼节,一套跟着一套的排演。有人说这些事没有学过,谁能


晓得。 那怕你不晓得,你只管不去做,过后请去听吧!七言八语,汕笑讥诮,丝毫不客气的,都发表出来了。什么某人岂


有此理,未曾受过教育、没有常识、粗卑不堪、不近人情、没见过场面、真讨厌、极可笑、远着他、少来往,一连串的这些


名词,就都给你加在头上。你的前途,一切一切,也怕因此受到影响!  再看那些反对礼教的人,见了比他地位高的人,他


也是脱帽鞠躬;见了外国人,也是去拉手;不经通报,你直跑进他的房里去,他也是不高兴;他送你东西,你不说谢谢,他


也是不痛快。这真矛盾,为什么他嘴里反对礼教,他还去拘泥这些形迹呢?可见他们是空倡怪论,自己也不能实行,专去欺


骗他人,尤其是欺骗天真烂漫的青年人。深刻一点说,简直是损害青年人的社会事业发展! 我是在社会里碰过壁的人,也


是吃过无限亏的人。知道没有礼节,万事行不通。我深恐青年同胞,不懂礼节,也免不了到处碰壁吃亏,特意拣出通常用的


几条来,贡献给大家,做个参考。要知礼节是不妨人的美德,是恭敬人的善行,也是自己一种光荣的徽章,是必要通达的! 

                                

编者谨识 



常礼举要                                             李炳南 

(一) 居家 

一 、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二 、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三 、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四 、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五 、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六 、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 

七 、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八 、立不中门,过门不践门限。 

九 、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脚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 

十 、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恶。 

十二、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二) 在校 

一 、升降国旗及唱国歌、校歌时,肃立示敬。 

二 、师长上下课时,起立致敬。 

三 、向师长质疑问难,必起立。 

四 、路遇师长,肃立道旁致敬。 

五 、听讲时,应端坐或直立;不支颐交股,弯腰,翘足。 

六 、考试时,不交头接耳,或左顾右盼。 

七 、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三) 处世 

一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二 、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三 、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 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 

四 、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声。 

五 、不侮辱人,不向人开玩笑。 

六 、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 

七 、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 

八 、施恩求忘,受恩必报;开罪于人须求解,开罪于我应加恕。 

九 、善人自当亲近,须要久敬;恶人自当敬而远之。 

十 、遇事要镇静,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十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十二、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 

十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四、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须造门请问。


(四) 聚餐 

一 、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二 、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三 、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 

四 、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五 、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 

六 、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七 、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八 、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 

九 、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十 、匙有馀沥必倾尽,方再入公食器中。  

十一、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十二、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十三、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十四、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十五、咳嗽必转身向后。 

十六、勿叱狗,不投骨于狗。 

十七、碗中不留饭粒。 

十八、不对人剔牙齿。 

十九、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二十、起席,主逊言慢待,客称谢。 

二一、宴毕,主人进巾进茶。


(五) 出门 

一 、衣冠不求华美,惟须整洁。 

二 、见长者,必趋致敬。 

三 、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四 、路上不吸烟,不嚼食物,不歌唱。 

五 、乘车见长者必下,见幼者亦须与之颔首为礼。 

六 、夜必归家,因事不能归时,必先告家人。 

七 、车马繁杂冲区,不招呼敬礼。 

八 、不立在路上久谈。 

九 、不走马路中间,越路须先向左右看清,不可与汽车争路。 

十 、行走时,步屡宜稳重,并宜张胸闭口,目向前视。 

十一、遇妇女老弱,应尽先让路让座。  

十二、途次有人问路,须详为指示;问路于人,须随即称谢。 

十三、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 

十四、逢桥先下马,过渡莫争船。 

十五、在舟车上或飞机上,不探首或伸手出窗,并不得随便涕痰。 


(六) 访人 

一 、先立外轻轻扣门,主人让入方入。 

二 、入内有他客,主人为介绍,须一一为礼,辞出时亦如之。 

三 、入内见有他客,不可久坐;有事,须请主人另至他所述说。 

四 、坐谈时见有他客来,即辞出。 

五 、坐立必正,不倾听,不哗笑。 

六 、不携一切动物上堂。 

七 、主人室内之信件文书,概不取看。 

八 、谈话应答必 45 33656 45 15287 0 0 3477 0 0:00:09 0:00:04 0:00:05 3477望。 

九 、将上堂,声必扬。 

十 、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十一、主人欠伸,或看钟表,即须辞出。 

十二、饭及眠时不访客。 

十三、晋谒长官尊长,应先鞠躬敬礼,然后就座;及退,亦然。 

十四、与长官尊长,及妇女行握手礼时,应俟其先行伸手,然后敬谨与握。 

十五、访公教人员,必先问明其上班钟点,不可久坐闲谈。 

十六、访客不遇,或留片,或写字登留言牌。  


(七) 会客 

一 、见先致敬,熟客道寒暄,生客请姓字住址。 

二 、及门先趋,为客启阖。 

三 、每门必让客先行。 

四 、入门必为客安座。 

五 、室内有他客,应与介绍,先介幼于长,介卑于尊,介近于远,同伦则介前于后。 

六 、敬茶果先长后幼,先生后熟。 

七 、主人必下座,举杯让茶。 

八 、客去必送致敬,远方客必送至村外或路口。 

九 、远方客专来,须备饮食寝室,导厕所,导沐浴。 

十 、远方客去,必送至驿站,望车开远,始返。


(八) 旅行 

一 、将远行,必辞亲友,祭祖辞亲。 

二 、远到目的地,必先拜访有关人士。 

三 、归来必谒亲友,或略送土物。 

四 、远行之亲友辞行,必往送行,事前或赠物,或宴饯。 

五 、远方客来拜访,须往答拜,或设宴接风。 

六 、旅人归来拜,须诣回拜,或设宴洗尘。 

七 、受人之送行及饯别,达到所在地,须一一函谢。 

八 、人之接风或洗尘毕,须还席。 

九 、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 

十 、入国不驰,入村里必下车马。  


(九) 对众 

一 、他人正谈话,不在中间插言。 

二 、两人对谈,不向中间穿走。 

三 、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 

四 、不横坐,不横腿,不扪脚。 

五 、不隔席谈话。 

六 、坐不掀起椅凳之后方。 

七 、衣帽不加于他人之衣帽上。 

八 、不向人喷水吐痰。 

九 、不向人呵欠,舒伸,嚏喷。 


(十) 馈赠 

一 、礼尚往来,来而不往,往而不来,皆非礼也。 

二 、赐人不曰来取,与人不问所欲。 

三 、赠人物品,必谦必敬。 

四 、赠人物品,外必用包裹,婚丧庆寿例外。 

五 、平素赠物,座有他客,须避观听,远来及初晤,可不避。 

六 、受赠先略谦辞后受,称谢,逾日须往拜。 

七 、长者赐,不敢辞。 


(十一) 庆吊 

一 、参加吉礼,不谈衰丧话,不戚容,不啼泣。 

二 、居丧不参加吉礼,只送仪物。 

三 、丧服不入公门,不观吉礼。 

四 、贺婚在众宾前,辞不谐谑。  

五 、临丧不笑。 

六 、里有殡,不巷歌。 

七 、饭于丧家,酒不赭颜。 

八 、佩会葬徽章者,礼终即卸去,不佩带他往。 


(十二) 称呼 

一 、初见面之人问姓,曰贵姓,问名,曰台甫。自说姓曰敝姓某,说名曰草字某某。 

二 、有亲戚世交者,应各以其名分彼此相称。普通称人曰先生或某兄,自称曰弟。老者长者,称曰老先生,自称曰后学,或称自名。 

三 、称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向人称自父母,曰家严,曰家慈。见朋友之父,称老伯,母称伯母,自称晚或侄。 

四 、称人之祖,曰令祖公,祖母曰令祖太夫人。向人称自祖曰家祖。祖母曰家祖母。见人之祖父祖母,称太老伯,太伯母。自称己名即可。 

五 、称人之兄弟,曰令兄,曰令弟。向人称自兄弟,曰家兄舍弟。称人之姊妹,曰令姊令妹。向人称自姊妹,曰家姊舍妹。见人之兄弟,称几先生,或几兄,自称小弟。见人之姊妹,统称几姐,称自曰小弟。(书款则称侍) 

六 、称人之妻,曰令正或尊夫人,向人称自妻,曰拙荆或贱内。见人之妻称嫂,自称己名。(女子可自称妹) 

七 、女子称人之夫,曰尊府某先生,向人称自夫,曰外子。见人之夫称某先生,自以避免称呼为佳,如必要时,只称本人即可。 

八 、称人之子,曰令郎或公子,称人女曰令爱,或女公子。向人称自子,曰小儿,女曰小女。见人子称世兄,自称弟,称女曰世 姐,自不称。 

九 、称人之孙及孙女,曰令孙曰令女孙。向人称自孙,及女孙,曰小孙,曰小女孙。见人之孙及女孙,称几公子几小姐。 

十 、称人或称自之已故上辈,统加一先字。如称人之故父母,曰令先尊令太夫人;称自之故父母,曰先严先慈之类。称人已故下辈不必另加字,只云「以前某兄」即可,称自故下辈,但加一亡字,或云「以前某某」亦可。 

十一、称人之姑丈姑母,曰令姑丈令姑母。向人称自姑丈姑母,曰家姑丈姑母。见人之姑丈姑母,称老先生老太太;交厚者,可称老伯及老伯母。 

十二、称人之舅父舅母,曰令母舅令舅母。向人称自舅父舅母,曰家母舅家舅母。见人之舅父舅母,称谓彷前。 

十三、称人之岳父岳母,曰令岳令岳母。向人称岳父母,曰家岳家岳母。见人之岳父母,称谓彷前。 

十四、称人之内侄,曰令内侄。称人之甥,曰令甥。称人之婿,曰令婿。向人称自内侄,甥,婿,曰敝内侄,曰舍甥,曰小婿。 

十五、称人之亲友,曰令亲曰贵友。向人称自亲友,曰舍亲敝友。 

十六、称人之师,曰令师,生曰令高足。向人称自师,曰敝业师。称自生曰敝徒。自称师,曰夫子或吾师。称自曰受业,或曰门生。 

十七、称人之长官,曰贵某长(院部厅局等)。称人之属员,曰贵部下或贵属。向人称自长官,曰敝某长,称自属员,曰敝同事或敝属,称其某姓某职亦可。 

十八、称人之主人,曰贵上,称人之仆,曰尊纪。向人称自主人,曰敝上;称自仆,曰小价。



(附 说)  

一、称呼一事,本甚繁杂,各地习惯,直接见面之称,尤多不同,故难备载。本编仅录其对外交际通常用者。 

二、亲戚之间,称呼甚为微细,每有错一字而贻笑者。兹编本为举要,专为常用,故不详载。 

吕新吾好人歌公名坤,字叔简,宁陵人, 明嘉靖进士,仕至少司寇。弘谋按,人皆知爱慕好人,而存心行事。有时近于不


好者矣。今一一列出,孰为好人,孰为不好人,随事可见。月志者,可以自省矣。

◎  天地生万物,惟人最为贵。人中有好人,更出人中类。 

◎  好人先忠信,好人重孝弟。好人知廉耻,好人守礼义。 

◎  好人不纵酒,好人不恋妓。好人不赌钱,好人不尚气。 

◎  好人不仗富,好人不倚势。好人不欠粮,好人不侵地。 

◎  好人不教唆,好人不妒忌。好人不说谎,好人不谑戏。 

◎  好人没闲言,好人不谤议。好人没歹朋,好人没浪会。 

◎  好人不村野,好人不狂悖。好人不懒惰,好人不妄费。 

◎  好人不轻浮,好人不华丽。好人不邋遢,好人不跷蹊。 

◎  好人不强梁,好人不暗昧。好人救患难,好人施恩惠。 

◎  好人行方便,好人让便宜。恶人骂好人,好人不答对。 

◎  恶人打好人,好人只躲避。不论大小人,好人不得罪。 

◎  不论大小事,好人合天理。富人做好人,阴功及后世。 

◎  贵人做好人,乡党不咒詈。贫人做好人,说甚千顷地。 

◎  贱人做好人,不数王侯贵。少年做好人,德望等前辈。 

◎  老年做好人,遮尽一生罪。弱汉做好人,强人自羞愧。 

◎  恶人做好人,声名重千倍。好人乡邦宝,好人家国瑞。  

◎  好人动鬼神,好人感天地。不枉做场人,替天出口气。 

   吁嗟乎,百年一去永不还,休做恶人碗世间。



微信平台:中国弥陀村;

微信号:mituocunorg;

百度贴吧:弥陀村吧;

新浪微博:中国弥陀村网;

中国弥陀村网 www.mituocun.com

腾讯微博 t.qq.com/mituocun

新浪微博 weibo.com/mituocuncom

《若要佛法兴 唯有僧赞僧》

相关净空老法师的微信公众号及网站:




若您是莲友或家人!

请笃行老实、听话、真干!止语!听经!念佛!每日做好定课和散课!

落实五大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

学佛学菩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记住净公恩师的话,每天三件事《念佛、听经、做好事》,把修行功德普皆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苦难众生,愿与众生共同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同生净土,圆成佛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