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186uuymu9&width=500&height=375&auto=0
摘自净空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314集
2016年2月28日 讲于 澳大利亚
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你看把出处全都标示出来,下面这一段《安乐集》,你看标示出来了,这个《注解》是会集“经”、“论”跟祖师大德的著作来解释这部经,每一段、每一小节都有来处、有出处,不是自己随便说的。所以这个《注解》是正知正见。这个经、这个《注解》会流传世尊末法最后的八千年。
末法一万年,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千年了,现在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后面还有八千年,众生得度能够脱离生死苦海全靠这部经。希望大家多看看、多听听黄念祖老居士的《净修捷要报恩谈》,你就明白了,你就清楚了。真搞明白、搞清楚,你就死心塌地一门深入,你这一生决定成就,到极乐世界作佛去了。
我们看下面:
【解】又《安乐集》云,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
这个语气多肯定,念佛的好处要专不要杂。我劝人是一部经、一部论。“论”是《注解》。一部经——夏莲居老居士的《无量寿经》会集本,一部论就是这部《注解》,我们采取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证,真经,正知正见,《注解》。我们用功能专至相续不断、我读经相续不断、我念佛相续不断,只要做到相续不断,定生佛前,你就决定得生。
【解】今劝后代学者,若欲会其二谛,但知念念不可得,即是智慧门。
“二谛”是“真谛”、“俗谛”。念念相续是“俗谛”;同时知道念念不可得,那就是“真谛”。“真谛”不妨碍“俗谛”,“俗谛”不妨碍“真谛”,这样念佛是“理一心不乱”;如果没有想到“念念不可得”,这一直念下去,念念都有所得,这个是“事一心不乱”。统统能往生,“理一心不乱”往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往生“方便有余土”。
我们这个凡夫功夫不到家,临终最后一念是“信、愿、持名”,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个是往生“凡圣同居土”。但是你要知道,极乐世界虽然有四土、三辈、九品阶级,有,不是没有,而事实上它的待遇平等。什么待遇?统统是法身菩萨的待遇,也就是统统都是实报土的待遇,你生到那边是“同居土”,可是你享受的是“实报土”,受用的,它是平等世界。这个就不可思议了,这是一定要去。为什么?这个不是你自己修得的,完全是阿弥陀佛无量劫修行功德再加上四十八愿的加持,让你一到极乐世界,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就跟法身菩萨平等。所以皆作“阿惟越致菩萨”。
“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萨。这是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不能不去,不去就大错特错了。
说下面,这是会其二谛,这是“理一心”,知道念念不可得,但是怎么样?
【解】而能。系念相继不断。即是功德门。
它能系念相继不断,这是功德门,智慧跟功德同时具足。
【解】是故。经云。菩萨摩诃萨。恒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
这是《安乐集》上的话。
【解】若始学者。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
知道念念不可得,而念佛功夫不间断,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就很高,阿弥陀佛一加持你全得到。为什么?你有知道,《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都知道“一切法,不可得;无所有,毕竟空”,你对一切法不执着,或者说执着比较淡,不像一般人那么坚固执着。执着很淡薄,丢掉无所谓,很容易放下。这种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利益无边。
我们看末后这段:
【解】现世行人,实应,谛信此说。不必,先求离相。但当老实持名。依相专至,无不往生。此实为众生度生死海,之指南针也。
一点没错,它太殊胜了。
我们再看后面这一段:
【解】上。广引经论。以明。持名念佛。殊胜利益。
用意没有别的,让大家知道“信愿持名”利益无量无边,这个利益太殊胜了。
【解】至于持念,而云专念。更云一向专念者。
一个方向,方向是西方极乐世界。一个方向,永远不改变。
【解】如观念法门所云: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慈悲到极处。我们在上、中、下根里头属于哪一类的,自己要晓得、要清楚。上根对于经教,他一听就懂,他就能契入境界;中根就达不到;下根莫知所云,他听不懂,当然他也看不懂。但是这个法门,懂不懂都没关系。只要你能信,你愿意到极乐世界去,你会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就成功了。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所以佛都劝专念无量寿佛名。
下面这假设一个问答,再深明其义。
下面这假设一个问答,再深明其义,
【解】问:五种因缘(指五念门),皆是净业。何特于念佛行,专置一向之言耶?
“五念门”里头只说持名念佛,没有说专,没有说一向,这什么意思?
【解】答,此有三义:一、谓诸行为废而说,念佛为立而说。
“诸行”是像《十六观经》里头讲十六种。十六种里面我们只取一种,只取第十六种,其他的十五种我们不修,废除这前面十五种,专修最后这一种,所以加上“一向”。我们这个经上讲的“一向专念”。“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念佛为立”,就是一个是废的意思,一个是建立的意思,这第一个意思。
【解】二、为助念佛之正业,而说诸行之助业。
用这个方法的人很多,什么是“助”?什么是“正”?念佛是正业,“诸行”是助业。有缘可以做,没有缘不去找。
【解】“三、以念佛而为正,以诸行而为傍。故云一向也。”下释其义。“一向专念”,有下三义:一者,废舍余行,专立念佛。单提一句佛号,一门深入,不杂他法。诸行俱废,唯立念佛名号一法。是名一向专念。二者,唯以念佛为正业。为助此正业,而修诸行。念佛为主,余行为助。主摄诸助,助随于主。主助圆融,同入弥陀一乘愿海。
我们修一切功德。修这一切功德为什么?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做为往生极乐世界的助行,那就是像我们平常断恶修善。断恶是离三恶道;修善,人天福报,我不求人天福报,我只求极乐世界,叫“一向专念”。我修一切福德,也是为求生极乐世界,不是为享人天福报的,这就对了。所以主次分明。
“三者以念佛而为正,以诸行而为傍。”或者是持咒,或者是礼佛,或者是诵经,都可以有。譬如现在还有很多念佛同学,身体不好了,有病了,他念《药师经》求药师如来,帮助他恢复身体健康;念《地藏经》帮助他消除罪业,那都是“傍”,“余行”,那是傍修的,不是正修。正修还是《无量寿经》,还是这一句佛号。这就对了。
【解】一向念佛为主,虽不舍余修,仍可名为一向专念也。此论甚妥。是以念佛行人,莫不兼修礼拜、作愿、回向等念门也。
这个就是“五念法”。
【解】依据上说,则念佛之人,或兼持往生、大悲、准提等咒,
有人《无量寿经》念完了,念三遍往生咒,或者念七遍往生咒,这是显密双修,以显为正修,以往生咒为助修,正助双修可以的,念佛亦如是。我念一万声佛号,念完之后念七遍往生咒,念二十一遍往生咒也行。统统都符合一向专念。
下面讲了很多,很多念佛人他兼修“礼拜”、“发愿”。“发愿”有很多,都发四十八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他也发四十八愿,这样都可以说是“一向专念”。甚至于念佛之人,或兼持往生咒、大悲咒、准提等咒,
【解】或兼持诵《心经》或《金刚经》等等,只须主助分明,念佛绵密,亦皆不违于一向专念也。
统统都能算“一向专念”。这个“一向专念”意思广泛,很广,如果我们如经所说,其它的经论,这些咒语统统放下,就一句佛号念到底,一部《无量寿经》念到底,这是“一向专念”里头第一义,第一个意思。第二、第三个意思,可以修其它的法门,但是统统都是要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行。
你们要问我到底哪一种好?我跟你说三种都好,为什么?各人根性不相同,道理在此地。有根性很利的,有根性很钝,无论是利、钝,只要是你专持一部经论,或者附带还加几部经论,只要目标方向不错,我不求人天福报,我专求往生极乐世界,都行!都可以算是不违背“一向专念”。解释得好。
【解】论曰。
这个论,这上面还有名。
【解】《无量寿起信论》更彰此旨。论曰:“行者既发菩提心,当修菩萨行。于世出世间,所有一毫之善,乃至无边功德,悉以深心至诚心回向极乐,亦得名为一向专念。不必弃舍有为,乃名专念。”
我干这个善事,断恶修善,为什么?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把断恶的功德,把修善的功德统统回向,帮助我往生极乐世界。行,这不是不行,所以下面,念老,下面是念老的话:
【解】此论甚契时机,当前世人,世事繁多,颇难摒除净尽,终日念佛。
现在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人越来越忙碌,越来越没有时间,怎么可能让他从早到晚去念一天佛、念一天《无量寿经》,他东西很杂很乱,那怎么办?
【解】但能深信切愿,求生净土。事来便做,事去即念。
确实这八个字非常适合于现代人。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哪一种行业,事情来了我就干事情,事情干完了就念佛,念佛不妨碍工作,工作没妨碍念佛。这是个好方法。
【解】世法本无碍于佛法,何况更以世出世间一切善行,以至诚心回向极乐,故亦名一向专念。
所以这很多种说法,都可以参考。只要方向目标是一,统统是。可以说都算是“一向专念”。
【解】据《起信论》,兼行世善,尚得名为一向专念,更何况兼修余出世法。例如:蕅益大师《梵室偶谈》云:“又禅者欲生西方,不必改为念佛。但具信愿,则参禅即净土行也。”
参禅的人,要想往生到极乐世界,要不要改,把参禅放下,改修净土,不必要。行吗?行,真行,我相信。为什么?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条件,只是“信愿”,都是蕅益大师说的,往生极乐世界,完全在“信愿之有无”,有“信”、有“愿”,阿弥陀佛就接引你往生;“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不用念佛的功夫,我用参禅功夫,我用“信愿”取得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我那个品位,我以参禅功夫一样可以取。说得好。
【解】又大师曾掩关结坛,持往生咒,求生净土,并作长偈为誓。偈云:“我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心,然臂香三炷,结一七净坛,专持往生咒,唯除食睡时。以此功德力,求决生赡养。”
这种做法、修法。
【解】足证但具往生信愿,则参禅持咒皆净土行也。又着《弥陀圆中钞》之幽溪大师,一生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忏无虚日。临终预知时至,手书《妙法莲华经》五字,复高唱经题者再,泊然而寂。
那他算不算杂学?你要晓得,这个里头记载他是预知时至,这个功夫成熟了,知道什么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往生,这是很难得的一桩事情。为什么?《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他是修忏,这是诸经都有忏法,他统统修,忏除业障。
记住,这里头一个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这些全是助修,不是正修。正修就一句佛号,这就对了。
【解】如是则修忏持经均是净土行也。由是可知发菩提心,持佛名号,虽兼修余法,亦得名为一向专念,亦得往生。但多门兼修,总未若一门深入。
这是黄念祖老居士劝我们的,劝我们怎样?总不如“一门深入”的好。“一门深入”简单,不复杂。这一句话力量很重。
【解】一心专至,称念弥陀,则易使熟处变生,生处变熟。
这两句话老生常谈。“熟处”是烦恼习气。我们凡夫“熟处”是烦恼习气,“生处”是念佛,常常念掉了、忘掉了。如何把我们“熟处”——烦恼习气处变生疏,把“生处”,我们念佛这个功夫变成熟处?是念念不间断。像海贤老和尚,一天到晚,睡觉的时候可能他没有念,休息暂断,醒过来就接着,他能不断。换句话说,“熟处变生,生处变熟”,海贤老和尚做到了,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经教太多太丰富了,涉及太多了,那个心不容易专注,用它来做助缘很好。我们就用阿弥陀佛来做助缘,正修阿弥陀佛,助修也是阿弥陀佛,这多好!何必要用别的?!正、助统统用阿弥陀佛。
【解】盖爱染贪着,是众生之熟处。菩提正念,是众生之生(生疏)处。生处转熟,方有可能于临终苦迫之际,提得起这一句佛号,感佛接引,而得往生也。
关键是在临命终时最后一句,这是关键。所以为什么要找助念?助念就是怕你最后这一句忘掉了,那就六道轮回去了,很可怕!最后这一句不是佛号也说明你的“信愿”不坚固,“信愿”坚固你就不会堕落。
你临终的时候纵然没有佛念,没有佛这个念头,你有正念,你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信心愿心没有丧失,只要有人提醒你一句,十句、一句都能往生。这个真有例子,古、今都能找到例子,不是假的。
【解】是故善导大师示曰:“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者,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善导大师这几句话说得好!为什么这样教法?念阿弥陀佛容易,太容易了。临命终生死关头、成败的关头,成功了,到极乐世界去了;不成,继续六道轮回,多可怕!所以法门越简单、越容易,越安全。是这个意思。
下面接着说:
【解】“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若舍专念修杂念者,百中希(稀)得一二,千中希(稀)得三四。”
“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现在是万中难得一二,在今天。
所以我们在这么多年,提倡的都是专念,“一向专念”,我们希望把诵经、念咒这些不要夹杂,“一向专念”,遇到这些缘可以做到,应该做的;没有人做的,更应该。像我们现在提倡汉学,没人做,我们要做,这个功德回向给极乐世界。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汉学断了,佛法将来会灭亡。它是佛法的根,为什么这么讲?汉学的根是什么?是汉字。
佛教大乘经经典完全翻成中文,如果将来不认识中文的话,这个大乘经典没有人能读了,这个不得了,比什么都重要。
一个种族、民族,如果它的文化根要是断掉了,汤恩比所说,它顶多在这个世界上二百年,二百年之后这个族群会消失。文化是根,文化有根,这个根是圣学的信仰,在外国是宗教,在中国是儒跟道。儒、释、道是一体,不能离开的,所以我们对儒的复兴、对道的复兴,有使命、有责任,这个是积功累德。把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的,对的。有这个缘,做;没有这个缘,不要去求,不找事。事情来了不能推卸,要真正去干。
微信平台:中国弥陀村;
微信号:mituocunorg;
百度贴吧:弥陀村吧;
新浪微博:中国弥陀村网;
中国弥陀村网 www.mituocun.com
腾讯微博 t.qq.com/mituocun
新浪微博 weibo.com/mituocuncom
《若要佛法兴 唯有僧赞僧》
相关净空老法师的微信公众号及网站:
若您是莲友或家人!
请笃行老实、听话、真干!止语!听经!念佛!每日做好定课和散课!
落实五大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
学佛学菩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记住净公恩师的话,每天三件事《念佛、听经、做好事》,把修行功德普皆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苦难众生,愿与众生共同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同生净土,圆成佛道!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