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货期延至40周,现货价格翻几倍,MCU市场怎么了?
近期,全球MCU市场供需失衡情况愈发严重。继瑞萨、NXP等芯片大厂先后发布涨价通知之后,意法半导体也于近日发布了涨价函。在国际大厂供应不上、全球市场出现缺口之时,国内MCU厂商在某种程度上也迎来了抢占市场的良机。国内MCU厂商如何能够将此次危机化解,并借此机会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呢?
MCU交货期延至40周以上
据了解,MCU产品的正常交货期在8周左右,而目前,包括英飞凌、NXP、ST、瑞萨等在内的国际大厂均出现交期严重延长的情况。其中,ST的MCU交期已经延长到了30-40周,甚至有部分MCU产品的交期已经延长到了40周以上。业内人士称,国际MCU大厂产品基本全线延期,目前基本不再接新的排单。在MCU现货市场方面,分销商炒货现象也非常严重,这使得MCU的价格基本翻了几倍。
据悉,造成此次MCU产品大面积缺货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不久前,由于瑞萨电子马来西亚工厂区出现工人感染新冠病毒的现象,瑞萨电子选择了停工以应对病毒危机,而这也使得这所国际领先的MCU厂商出现了生产能力下降的情况。此外,受各种因素影响,国际MCU大厂意法半导体内部也出现了罢工事件,再加上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公司等中国台湾代工厂以及中芯国际、华虹宏力等中国大陆代工厂相继产能满载,几乎所有的MCU厂商都出现了产能受限的情况。与此同时,随着MCU传统生产旺季的到来,为了满足供应链端需求,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各个终端领域厂商都开始计划增产。受各种内外部因素叠加影响,此次MCU全球市场供需失衡的情况变得愈发严重。
此次全球MCU市场缺货危机也让人联想到了2020年初发生的类似情况。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大MCU厂商被迫停工停产,使得MCU产品在2020年迎来了第一次大面积缺货危机。然而,此次全球MCU市场面临的危机与2020年初的情况存在很大差异。“2020上半年MCU产品的缺货现象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停工停产导致的,但本次MCU的市场危机主要源于市场反弹,这说明全球MCU的需求量上去了。”赛腾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继颇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说道。总体而言,在MCU需求量上涨的同时,MCU产能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达到要求,最终引爆了MCU市场的缺货危机。
危机也是市场良机
尽管目前国内的MCU厂商已经具备生产32位MCU的技术能力,但是比起国外MCU大厂,国内厂商在工艺节点、内核、存储器容量、主频速度、可靠性、连接性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仍然较弱。这也导致了国产MCU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足。据悉,目前国产MCU产品总市场占有率不足5%。
在产能紧缺时期,谁能更加及时地出货供给客户,谁就能更多地抢占市场,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国内MCU厂商。由此可见,对本土MCU厂商来说,此次危机也是一次抢占市场的良机。然而,目前国内MCU厂商同样面临着供货困难、封测厂代工价格大幅调涨等问题。因此,此次全球MCU市场危机不仅给国际MCU大厂制造了“麻烦”,也给国内厂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MCU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企业缺乏良性互动。
业内人士表示,MCU行业出现断货这一现象,也体现了国内厂商不具备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要想对市场情况有精准的预判能力,MCU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企业需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提前预判市场危机,并提前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可见,此次危机也体现出国内MCU上下游供应链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衔接,因此导致了沟通不畅的现象和对市场风险把握不到位的情况。
“长时间以来,芯片供应商都很被动,很难与上下游企业进行良性的互动。例如,芯片厂商经常遇到被客户拖欠款项的问题,这导致芯片厂商有时难以提前拿到资金并提前备货,因此这些厂商很容易被种种突发情况打得措手不及。这一次的市场危机影响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多个环节,光靠芯片厂商单方面的努力不足以帮助整个产业顺利摆脱困境,实现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还需要上下游厂商进行深度沟通,共同发展。”黄继颇说道。
国内企业如何应对
面对如今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国内MCU厂商要采取什么行动,才能及时抓住机遇,以从容不迫的态度面对各种挑战呢?
首先,针对市场情况,国内MCU厂商需要具备提前预判的能力,这就需要厂商与上下游供应链之间加强合作,以此做到提前备货,并降低风险。“在市场布局方面,国内MCU厂商可以通过专业的市场研究机构,来提升对市场信息的搜集和数据的整体把控能力。做到这些,就可以让厂商对行业景气周期准确判断,并做好风险备料,在风险来临时依然能够积极响应产业伙伴的需求,以有效地布局产能。”国民技术市场相关负责人说道。
国民技术市场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市场出现缺口,势必会淘汰一部分实力不足、供货不及时的厂商。只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国内MCU厂商才能把握住这次市场出现缺口的机会,以满足替代需求,更加及时地出货。
其次,上下游渠道供应链之间,应当构建起合作共赢的供应链机制,以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合作关系。这能够保证上游厂商在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与下游厂商的配合也会更加默契。与此同时,供应商也会主动采取行动以满足交货期与加急订单需求。毫无疑问,在市场波动时,国内MCU厂商与其他上下游企业的携手合作能够帮助整个产业更好地应对危机。
再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时抓住客户的需求也非常关键,打“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罗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FAE部LAPIS课高级经理高妻真一表示,在通用MCU市场,20年前曾经需要约20元左右的8位MCU,如今却只需要2元左右,价格竞争可谓非常激烈。但是近期市场上的不稳定因素较多,这也使得客户从只关注价格转向关注产品供应情况是否稳定、整体业务管理是否得当、产品质量是否可靠等,并在此基础上择优选择供应商。
最后,对各家企业来说,核心技术永远是“看家本领”。“技术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沉淀,只有通过更好的技术才能做出更好的产品。若是厂商的技术不过关,即使短时间内产品订单量暴增、市场需求量暴涨,市场也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国内MCU厂商来说,还需要不急不躁,努力练好‘内功’,长期不断地投入基础技术的研发并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治久安’,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航顺芯片创始人刘吉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