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市工信局:以应用带动人工智能起飞丨强链补链在行动

刘晶 中国电子报 2021-05-18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的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在国内处于第一阵营。这里既是工信部第一批认定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科技部确定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也是国家发改委认定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在全国发展人工智能的大潮中,深圳成为一面旗帜立于潮头,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技术、应用发展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

深圳市在布局人工智能,打造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供应链上,有哪些办法、经验,又面临哪些挑战?在《中国电子报》强链补链在行动深圳行中,记者来到位于深圳市市民中心的深圳市工信局探访其中的究竟,接受我们采访的是深圳市工信局新兴产业处处长彭礼寿,该处同时也是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链长办公室。



起得早 做得全




人工智能是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受到全国各地的重视。无论是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还是新一线城市重庆、成都、杭州,都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推动的产业。那么,深圳在发展AI产业上,主要的优势是什么?


“从全国来看,深圳占据三项优势,第一是深圳在人工智能上起步早、底子好。”彭礼寿说,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全国1/6强,培育了一大批电子信息领域的企业、研究机构,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深圳从2009年就开始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当时出台的互联网、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产业的发展规划中,已经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软硬件、技术装备和应用等纳入支持范围。


第二,深圳人工智能的产业链条齐全。凭借良好的技术转化土壤和便利的海外沟通渠道、强大的生产制造配套能力,深圳已逐步形成了覆盖硬件制造、软件技术、终端产品等环节的全链条人工智能产业系统。


第三,企业研发实力雄厚。“深圳大批科技企业都建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如腾讯的优图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华为的诺亚方舟实验室,中兴通讯的云计算及IT研究院等。”彭礼寿说,“深圳发达的制造、金融、物流等产业为AI产业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应用场景,加速了AI产业与优势产业的结合和落地,例如大耀科技的智能无人机、码隆科技的智慧零售、云天励飞的智能安防、优必选的智能机器人、富士康的智能制造等均领跑全国。”


此外,深圳还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它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是粤港合作的桥头堡。深港合作一直非常活跃,很多香港大学的专家、团队来深圳落地,孵化企业,如大疆、商汤、固高等,具备进一步深入合作的基础。同时,广州和深圳两市既是工信部支持建设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又是科技部支持建设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有非常多可以合作、联动的地方。


彭礼寿说:“根据行业协会的初步统计,深圳的人工智能企业超过1100家,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大多数企业还非常年轻,成立时间在5~6年,未来几年我们预计深圳人工智能规模将保持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应用的进一步落地,新的场景的进一步拓展。



“深圳样板”应用为纲




从语音识别到人脸识别,从机器人到自动驾驶,AI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未来也可以成为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的普惠型技术。但如何实现这样的应用前景,产业链和供应链又如何支撑这样的应用前景?


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具备潜力推出人工智能的“中国方案”,深圳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最繁荣的地方,如何推动深圳成为“中国方案”里的“深圳样板”呢?深圳为此做了系统性建设。


深圳首先建立起与人工智能产业需求相配套的体制机制。彭礼寿说,去年8月深圳市将入工智能纳入首批实施“链长制”的产业,由市领导担任链长,对人工智能产业链实施“一链一图、一链一制、一链一策”管理 人工智能领域大事、难事均由市领导亲自协调解决。“我们建立了人工智能企业问题反馈机制,企业遇到的问题,可以很快传递到链长办公室,传递到链长手中。”


其次是对产业进行梳理,推动生态聚集。深圳全面梳理了人工智能产业链,梳理出人工智能领域基础设施清单、空间载体清单、重点企业清单等,在梳理产业链的基础上,制定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20项具体工作措施,全力打造全产业链集聚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再次是在打造应用场景上下工夫。“我们要打造一流的应用场景,建设一批政务及民生应用项目,支持各行业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了这一目标,深圳一是从立法层面入手,目前深圳在推动全国首部人工智能立法,成立了由深圳市人大经济工委牵头的立法起划工作专班,研究起草《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目前已经形成草稿;同时深圳市还在制定智联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数字经济条例。


“为人工智能打造应用场景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们觉得应该把立法走在前面,例如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深圳智联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初稿已经在网上让大家提意见,反响非常大。”彭礼寿说,“现在自动驾驶技术不太成熟,但发展速度非常快,而我国总体来看,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驾驶标准和准入管理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有260多项要建立的标准,目前完成了大约50项,深圳准备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地方标准,推进准入管理,只要符合深圳的管理要求,就可以在深圳范围内上路。哪个企业有技术能力达到我们的标准,就能拿到牌照进入深圳范围内的道路行驶,立法就是我们先把这个大门打开,让企业加速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


最后一点,是建设开放的资源平台,为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提供数据、算法和算力支撑。对人工智能企业来说,能够得到质量比较好的数据,甚至比得到融资更重要。深圳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服务中心率先打造了数据开放“沙箱环境”,聚焦“经济、民生、政府”三大层面场景需求,汇聚各类政务数据资源10亿余条。


深圳市正在建设十大AI领域算力、算法和数据等新基建平台,涉及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由鹏城实验室与华为公司联合建设的“鹏城云脑二期”投入使用,其算力达到1000P (每秒百亿亿次);深圳超算中心E级机正抓紧建设中,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算力中心项目落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在平台建设方面,深圳支持腾讯、商汤、华为、平安分别建设了医疗影像、智能视觉、基础软硬件、普惠金融等4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和6个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补短板遍撒“英雄帖”




谈到深圳人工智能的产业链布局,彭礼寿分析道,深圳的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在应用层,在安防、医疗、自动驾驶、家居、金融等领域发展较快。在技术层方面,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方面的技术发展的较快,但AI企业在核心算法研究方面实力不强,大多数公司采用开源算法;在基础层方面,芯片、传感器、计算框架等方面都有做的不错的企业,但整体上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


针对这些特点,深圳人工智能在补短板上,也是分层推动。


“在基础层,深圳重点支持自主可控的基础算法框架、基础软硬件的研发。在技术层,重点支持核心零部件、重大装备的研制。在应用层,征集遴选一批技术领先、特色鲜明、应用效果好的人工智能示范应用项目,予以宣传推广,提升全社会对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效应的认知。”彭礼寿说。


深圳市围绕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关键环节提升,华为、平安、腾讯、云天励飞等一批骨干企业持续创新,平安集团凭借9255件AI专利位列全国第一、全球第三。


此外,深圳市新涌现了一批细分领域表现突出的企业, AI药物研发科技公司晶秦科技(xtalPi)已完成C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4亿美元,目前市场估值超10亿美元;AI芯片企业鲲云科技发布了全球首款基于定制数据流技术的AI芯片-CAISA及星空系列加速卡,通过自主研发的数据流技术实现了算力的突破,较同类产品提升了最高11.6倍。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已开设电子信息专业,广东省类脑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落户,人工智能学科布局得到完善。


针对应用短板,深圳市还面向社会征集推广了60余个人工智能示范应用项目,覆盖AI在制造、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从中进一步选了8个项目进行重点支持。


“深圳在人工智能上形成了以应用层为主导,基础层、技术层加快发展,大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众多细分领域骨干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彭礼寿说,“人工智能正在向千行百业渗透,涉及的知识领域无比宽广,因此我们不仅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也要支持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中小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梯次发展的企业群。”

 


编辑丨赵晨

美编丨马利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