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么办?三大课题考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张依依 中国电子报 2022-08-30


完善居住社区充电桩建设推进机制、鼓励换电模式、让新能源汽车车主享受停车优惠政策……近两个月以来,国家各项利好政策不断,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片暖意洋洋。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超过170万辆,同比增长两倍,市场渗透率超过10%,L2级智能网联市场占比达到20%。面对体量如此庞大且仍在日益繁荣的新兴市场,如何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就成为了产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在近日举行的202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开幕大会上,众多与会人士发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向方面的观点。这些观点释放出了哪些信号?


“补链”:芯片和操作系统的研发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汽车供应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考。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对供应链核心基础研究的要求很高,汽车芯片等很多关键零部件的生产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汽车芯片市场甚至呈现出一“芯”难求的紧张局面,迫使通用汽车、福特等多家汽车厂商均遭受停产危机。这也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不过,不管外界形式如何纷繁复杂,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通过“补链”来弥补短板,全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于各种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车用芯片、核心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相关技术的产业化正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需要“补链”的地方。参与本次大会的业内专家提到,要补齐产业短板,提升全产业链水平,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围绕补短板贯通技术攻关,平台支撑和示范应用环节,加快车用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产业化,引导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提高产业链稳定安全水平和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半导体数量是汽油驱动汽车的两倍,一辆智能汽车上拥有信息娱乐系统、仪表系统、自动驾驶系统、车控系统等几大类操作系统。因此,只有牢牢掌握住汽车芯片和汽车核心操作系统的研发,并且让研发成果早日走进市场实现商业化,才能够让产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依然可以实现自保、自救和自新。


现阶段,汽车供应链中的“补链”任务迫在眉睫。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安铁成在大会上也提到,汽车芯片和汽车软件系统等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需要提升对这些领域的重视程度,再加以重点攻关。安铁成表示,要着重围绕半导体芯片、高精度元器件、高端基础材料、工业软件系统等“卡脖子”领域,打通产业链断点、堵点,构建完整、安全、高效的汽车供应链体系。


“强链”:动力电池的迭代升级


动力电池的首次采用可以追溯到1837年。当苏格兰的罗伯特·安德森给四轮马车装上了电池和电动机,世界上第一辆靠电力驱动的车辆就此诞生,动力电池也开始进入广大“电动汽车人”的视野中。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最关键环节之一,目前,我国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处于全球前列,整车产品开始批量进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市场。近期,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更是不断取得产业化新突破。几天前,广汽埃安举行线上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了能够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超倍速电池技术和全球充电功率最高的A480超充桩。也是在不久前,动力电池“一哥”宁德时代召开了发布会,推出自己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160Wh/kg,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在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在零下20°C低温的环境下,仍然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


作为现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长板”环节,动力电池的产业化发展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站在已取得的成果上眺望并攀登更高的高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进一步锻造长板,增强我国动力电池的发展主动权?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锂、钴、镍是目前新能源市场中的“三大件”,锂、钴、镍等也是制造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通过扶持与新能源相关的锂、钴、镍等金属原材料生产企业,有助于继续夯实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具体来说,要进一步提高锂、钴、镍保障体系,从原材料供应方面为产业提供“源头活水”。


围绕电动汽车产业链最关键的动力电池,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续超前在本次大会上谈到了针对该领域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布局方向。续超前表示,要前瞻部署新体系动力电池,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开展无钴动力电池和工业混合态锂离子电池开发。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的燃料电池和储氢系统,和固体氧化物电池,车载液氢系统颠覆技术,重点突破高功率燃料电池电堆、高功率、长寿命燃料电堆等核心瓶颈技术等。


转型:双碳目标的实现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汽车产业的转型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桥梁,新能源汽车等零碳汽车开始成为全球交通领域技术竞争的一大高地,发展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举措。尽管双碳似乎已经深深印在每一个“新能源汽车人”的心里,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低碳产业发展路线图。不过,与这张路线图有关的着墨与勾画有望初见剪影。未来,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有望得到启动,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的编制与组织正势在必行。


针对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在谋划、布局方面的缺失,江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项兴初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应尽快明确低碳产业发展路线图,在实现双碳目标整体布局仍缺乏中长期规划,碳中和细则尚未出台,加上减碳投入规模巨大,大部分车企处于高技术的投入期,希望有关部门明确减碳时间表和具体要求,指导车企用更好的行动实现双碳目标。


不仅局限于乘用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在工业等领域的交通运输方面同样有施展拳脚的空间。在短途大宗货物的运输过程中,采用新能源汽车能够防治空气污染,构建绿色低碳格局。“全面提升我国机动车排放国际影响,带动机动车内燃机、零部件、测试设备等相关环保产业走出去,实现环境要求倒逼产业优化发展的作用,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在本次大会上指出,管道运输与新能源汽车短途运输的“联动”是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关键环节。吴险峰表示,要优化和调整车队清洁化水平,加强煤炭、石油、矿石、建材等大宗货物中长途运输以铁路、水路、管道为主,短途采用新能源车辆的运输格局,推进多式联运,推动新能源车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应用等。


延伸阅读:

新能源汽车上半年产销增两倍,车载显示市场前景如何?

宽禁带半导体与新能源汽车 | “三慢、三急”矛盾并非不可调和

新能源汽车下乡满一年,效果如何?

宽禁带半导体开启新能源汽车新篇章

工信部等四部门出手,新能源汽车下乡了!



作者丨张依依
编辑丨连晓东
美编丨马利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