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CELLS CTO深度访谈:中期关注n型,已着手研究全新电池如钙钛矿
点击PV-Tech关注
作者|Finlay Colville
翻译| Selina Shi
出品|PV-Tech(ID:PVTechCN)
本文系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笔者借最近亚洲之行的机会与Q CELLS首席技术官Daniel Jeong会面,共同探讨了Q CELLS的最新发展并分享了和当下行业和制造趋势相关的想法。
Q CELLS CTO Daniel Jeong
在过去十年间,技术一直是Q CELLS的关注重心。从一开始,Q CELLS就在推动PERC技术发展。就性能和可靠性而言,最终用户会获得哪些主要利益?
Daniel Jeong:“ Q CELLS是率先将PERC技术投入批量生产的公司。早在2012年,我们就成为业内首家达到GW规模的电池制造商。在此之前,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进行研发,大约有8到10年的时间。这种技术已经从教科书理论发展成为实际可行的产品。现在,PERC技术已成为行业的主流技术, Q CELLS可以被视作基准。
(最终客户会获得的)主要利益是更高的效率,这意味着更高的能量收益。所有人都期望转换效率变得更高。除了提高电池效率之外,Q CELLS技术研发和专利技术的开发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可靠性。
所有厂家都在生产PERC电池,但是从客户角度而言,要达到预期产能和可靠程度并不容易。例如,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是PERC电池的不稳定性。Q CELLS一直在LID、LeTID以及PID改进的基础上缓解这些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这意味着这些方面PERC组件的衰减情况会大为减少。更耐用、性能更出色的产品会为客户带来更多利益。”
Finlay Colvile:Q CELLS引入PERC技术时,业界对PERC并没有深入了解,之后是一个提高效率、改善性能的过程。韩华经历了了解PERC性能和可靠性的所有阶段。现在,行业中的大多数公司都需要双面组件,为此,这些公司需要相应的背面钝化技术。
就双面组件产品供应而言,为PERC所做的工作中有多少是真正有益的?
Daniel Jeong: “是的,从技术角度来看, 10-15年前,PERC并不是主流技术。但是,即使在那时,一些电池制造商也已经在尝试使用它们的先进技术(例如异质结)来推动双面组件发展。但对制造商来说,成本很高。当时,一些生产商不仅在尝试推动双面电池的发展,而且还在尝试双面系统,甚至还包括反射表面。
但是,由于成本高昂,这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然后,突然之间,双面就从行业中消失了。
但是, 在PERC成为主流之后,制造商们致力于使用双面技术变得再寻常不过。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看,单面和双面组件之间的区别很小。”
Finlay Coville:确实,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双面产品的早期推动者使用了异质结。这些早期推动者是否认真考虑过引入双面,这一问题还有待争议。它们的主要市场一直在向户用领域小型项目发展,它们从未做好向大型项目、地面电站或公用事业项目大批量出货的准备。
这可以追溯到10-15年前。当时,业内组件平均售价开始大幅下跌,这些小众参与方只能在屋顶领域销售,能获得25-30%的价格溢价就非常不错了。它们仍有可能因为生产组件而亏钱。因此,没有人愿意做真正意义上的双面产品。
从根本上说,尽管这种技术在本质上是背面钝化技术,但对于双面而言,时间和地点都错了。
现在让我们谈谈不同地区的产能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电池和组件产能的重要性,这对于Q CELLS向全球市场供货的重要性是什么?例如,当下在全球范围内,电池和组件产能定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Daniel Jeong:“目前,Q CELLS作为制造商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在多个大洲都拥有多元化基地,这主要是市场的不确定性造成的。近20-25年来,对于下一年可能发生的事情从未得以清晰地预测。
从商业角度看,我们希望在各个地区都拥有多元化业务,这使我们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客户的需求,而这些国家可能存在着特定的供应问题。
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是,Q CELLS很好地融合了韩国管理层和德国工程技术力量(以及卓越的全球组织架构)。如果没有这些能力,那么成功做到这一点会充满挑战。
我们最初的目标是为客户增值,无论客户来自何处,它们希望获得的都是高品质可靠组件。”
如今,中国生产的组件仍可以满足全球大多数需求——东南亚、欧洲、澳大利亚甚至印度。当中国的制造成本仍然是全球最低时,韩国拥有多GW级产能的重要性何在?
Daniel Jeong: “成本是太阳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但这不是全部。Q CELLS一直为技术领先地位以及卓越的制造能力感到自豪。我们不仅仅只为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开发新技术,我们还在合适的能力的基础上,致力于以正确的方法、在最合适的地区生产更优质的产品。
马来西亚和中国的成本可能比韩国占优,但是在韩国,公司可以获得很多利益。例如,韩国拥有非常强大的微电子行业,例如半导体、LCD显示器等。设备制造商实力雄厚,更不用说自动化和IT服务了。韩国拥有的这些能力是独一无二的,这些能力在Q CELLS的工厂中实现了整合。
实际上,在德国的研发机构中,我们运行的一条高科技生产线使用了和韩国相同的工具和设备。因此,我们在德国的研发人员可以使用这条生产线开发新工艺,然后转移到韩国进行批量生产。”
谈到资本支出和研发,就生产线投资而言,未来几年的目标是什么?这对于维护品牌和保持声誉有多重要?
Daniel Jeong: “技术领导力和质量领导力是Q CELLS的核心价值。在研发投资领域,过去五年,我们每年的投资额为8000-9000万美元,处于当前的全球领导地位。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保持着对新技术的大额投入,未来我们还会继续这样做。因为为最终用户提供合格的技术、可靠的产品是Q CELLS的核心价值。
这是通过我们的PERC技术实现的,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还在深入研发这项技术以突破p型电池的极限。PERC具备了效率提升至24%的潜力;同时,我们正在努力开发下一代n型产品,因为我们希望为最终用户选择合适的技术。
目前,n型具有的竞争力还不像我们的PERC技术那样强,但还有发展潜力。Q CELLS同时在研发p型和n型产品 。
此外,我们已经开始研究和串联结构相关的下一代技术,例如硅基器件与钙钛矿材料的结合。
因此,我们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对现有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从中期来看,我们关注的是n型技术。从长远来看,我们已经开始研究全新太阳能电池,例如钙钛矿电池。”
就当前的可融资性而言,韩华集团扮演了什么角色?显然,韩华集团的营业额很高,但是,对于在屋顶上放置12块组件的家庭用户来说,这会有什么影响?个人会获得什么好处?
Daniel Jeong: “韩华集团是韩国排名前八的多元化企业之一,做为韩华集团的一部分,Q CELLS受益匪浅,不仅限于公司名称。韩华集团业务遍布全球。例如,韩华集团旗下的姊妹公司和附属公司拥有多种制造能力–自动化、设备、材料和化学药品等。
例如,在韩国的生产线中,部分设备是通过附属公司开发的,利用了韩华机械公司的专业技能和德国的研发投入。
当我们尝试研发新设备和加工技术时,我们一直在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或设备。为了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我们希望拥有Q CELLS内部专有技术。
我们还与韩华高新材料公司紧密合作,为组件开发更耐用、更可靠的密封材料。
因此,韩华集团的内部结构会让我们受益匪浅,可融资性会因此显著提升。”
Finlay Colville:可以这样说,Q CELLS受益的原因是因为韩华集团的结构允许Q CELLS进行长期规划,而许多其他光伏组件供应商则没有这种宝贵的待遇,因为它们承受不了低迷行情,如果这些供应商以组件收入为重点,那更是如此。如果平均售价迅速下跌,那它们可能面临6-9个月的亏损。
通常,这些其他类公司没有母公司帮它们度过行业低迷期。
因此,Q CELLS显然从中获益良多,因为它知道母公司随时都会为它提供支持,因此可以在不受行业短期影响的情况下进行不同类型的规划。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将来在行业中会如何发展会非常有趣。例如,十年前,许多人认为日本组件供应商受到了夏普、京瓷、三菱、昭和等集团公司的保护。但对于其中许多企业而言,由于制造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大部分太阳能业务已经不存在了。
例如,这些公司无法确定何时需要进行变革,哪些市场适合销售组件。因此,拥有母公司固然很好,但并不总是奏效。
Daniel Jeong:“可以看出,韩华在这方面有所不同。实际上,在您提到的这些公司决定退出太阳能行业的时候,韩华决定进入太阳能行业,而此时行业处于低迷状态。
进入这一行业并不是为了追求短期 “胜出”,而是要树立一个长期目标,最终使太阳能成为集团的增长支柱之一。这是韩华如今在太阳能行业的主要区别所在。"
Finlay Colville:“是的,在某些方面,日本实体公司进入了一个尚未完全‘商业化’的行业。从研发领导力而不是商业化大批量生产的角度来看,与BP等公司一样,这些公司在太阳能行业中也发挥了作用。
现在让我们继续谈谈业内的屋顶需求。
Q CELLS在当今的屋顶市场上占有大量份额。但在过去的太阳能行业中,这一细分市场是由政府激励政策驱动的。
您认为屋顶细分市场在5年后会是什么样,因为与选择避开这个细分市场、专注于大型地面公用事业项目的其他组件供应商相比较而言,屋顶细分市场对于Q CELLS来说更加重要。"
Q CELLS选择继续将屋顶作为优先发展领域。那么,当激励措施消失时,这个市场会是什么样?与今天相比有什么不同?
Daniel Jeong: “ Q CELLS在户用屋顶领域一直非常强大,例如在德国、法国、日本、美国以及其他地区。尽管我们一直以来在这些领域非常成功,但是保持我们的地位仍然是一种挑战。我会进一步扩展这个话题。
我们已经开始向前发展,开发了新的商业模式。例如,我们在德国推出了Q.Home储能解决方案并把这个方案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和日本。
我们还推出了Q.Cloud系统和Q.Energy方案,从本质上来看,这是确保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的能源合同,它们更多的用于与解决方案供应商相关的业务。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而不仅仅是组件销售商。这是维持公司地位、进一步开发这一领域业务的主要战略方向。”
这是否需要不同类型的海外销售组织?
Daniel Jeong: “是的,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在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地区建立了不同的销售渠道。我们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成功。这意味着我们与客户之间会有更加密切的直接销售,而不是通过分销商或中间代理商销售。”
Finlay Colville:“实际上,通常很难通过传统组件渠道开展工作-这些类型的客户通常不会改变业务模式。因此, Q CELLS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业务模式。虽然许多组件供应商已经建立了可行的全球业务,但这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例如,过去有光伏企业试图改变商业模式,但它们却没有放眼全球或看到国内市场之外发展机遇的能力。以中国公司为例,这些公司通常不缺想法和产品,但它们不知道如何在中国境外开展业务。
当然,不仅是屋顶,对于所有太阳能项目来说,一旦激励措施不再,就需要改变商业模式。在某些迅速削减了激励措施的国家中,许多人认为市场环境会转向平价上网。
通常,问题不在于开发了多少太阳能项目,而在于几乎没有厂家为改变业务模式、实现这一目标做好准备。
当然,这会扩展到太阳能屋顶安装商以及这一领域的公司。直至现在,这些公司也并不是补贴取消后领导户用行业未来发展的理想选择。”
Daniel Jeong:“从新的商业模式来看,这是Q CELLS受益于韩华集团架构的原因。集团在金融领域也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和能力,在融资业务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
Finlay Colville:“当然,每家公司都面临着在本土之外建立这种商业模式的挑战,观察这种发展趋势会非常有趣。”
Daniel Jeong:“这是Q CELLS的一项额外优势。公司拥有在不同国家/地区的丰富经验。以欧洲为例,Q CELLS的安装商网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仅在德国,我们就拥有近1000名合作伙伴。就太阳能行业的销售结构而言,这是独一无二的。Q CELLS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实力也很强大。”
电网平价市场中下一个层级的产品是太阳能和储能,电动汽车也有一定价值。这些业务可以通过在多个国家建立的同种渠道进行展开。
例如,在德国,我们继续聘请各种职能部门开发、拓展业务模型并为此增加了20%的人手。"
过去几年,Q CELLS决定停止生产硅锭和硅片。作为硅片采购方,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
Daniel Jeong: “我们的中国硅锭和硅片厂的规模相对较小。我们花了一些时间研究是否需要在这里投资以扩大规模,或者是否应该更加专注打造电池和组件的核心竞争力。
自那时起,我们就一直专注于核心产品、降本、研发和生产,例如产量、半切电池和联接用细电线。
同时,我们密切关注着市场发展以便做出新的决定。"
Q CELLS的Jincheon 2项目于2018年1月启动。加上附近的Jincheon 1项目,这两个项目的电池年产能达到4.3 GW。工厂位于汉城以南90公里处。
Finlay Colville:谢谢Daniel抽时间接受采访,祝您一切顺利,希望未来十二个月我们能够再次见面,畅谈最新进展。
2019年12月3日-11日,“国际知名能源媒体中国行”第二季将正式拉开帷幕,届时来自英国、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越南等多国知名能源界媒体将拜访中国领先新能源公司。
本季中国行拜访企业为:国家电投黄河公司、隆基股份、特变电工、通威股份、阳光电源。
在拜访企业之后,将以多语种撰稿的方式向世界讲述这五家新能源品牌企业的故事。
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正趋于良性发展,我们期望以这样的方式展现更多中国新能源企业的风采,向海外传播更多中国新能源行业信息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为国际合作添砖加瓦。
本季中国行活动拜访企业已满,下季活动报名:
朱女士,13818831925;
肖女士,18821178033。
活动详情
(广告位)
责任编辑:肖蓓
每日光伏新闻
秉承其客观、公正和准确的报道原则
以全球化视野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深度报道
欢迎各位关注,阅读交流学习
品读之后
愿享同感
—by.PV-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