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朔从没爱过父母:缺爱,是中国家庭的癌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我是艾小羊 Author 我是艾小羊

点击上方↑ “蓝字”

可以看到您的微信里有多少好友也在关注我们哦



文:艾小羊

来源:我是艾小羊 (ID:qingchangaixiaoyang)


 ·  01  · 


作家王朔在《致女儿书》里写到:


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这段不长的文字,写出了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痛——缺爱。

王朔成长于军人家庭,父亲给他留下的印象是严格与暴力。


接受《南方都市报》的采访时,他说:“我父亲打我的时候,一直打我打到他打不动。”


这是当年部队大院流行的教育方式。部队子弟马未都在《圆桌派》上也聊过这个问题:那时候哪家不打孩子,都打!别人劝架不是说你别打了,而是“打两下就行了”。


王朔把这种人们司空见惯的“教育方式”,称为中国最普遍的“家庭暴力”。


对于母亲,王朔认为她的字典里根本没有“爱”:“那是我妈理解范围之外的事,要一个孩子永远正确就是她的爱。”


王朔的《致女儿书》,某种意义上是父亲写给女儿的情书。有一部分专门谈爱。他希望自己与女儿之间最重要的情绪,不是血缘、不是父慈女孝、不是养育与反哺,而是亲密。


▲王朔的女儿王咪


“特别怕像奶奶一样,你也知道,她还活着,我也对她充满感情,可我们在一起就像生人一样。”


这句话,从“痞子文学”鼻祖王朔嘴里说出来,可见缺爱是顽疾。你再成功,赚了再多的名与利,人到中年,念念不忘的还是你与父母之间,只有道义和责任,没有亲密与爱。


王朔说母亲老了,最怕的是“我不管她”,但是“我最需要你对我好的时候 ,你在哪里?”


▲图片来源:王朔母亲回忆录《一家人》


可能有人要说,王朔一把年纪,功成名就,还把父母拿出来批判,是不是太计较了?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里写到:


传统教育总以为无视孩子内心需要的严厉教育,能让一个人更快成长,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


事实恰恰相反。童年缺爱的人,更容易成为巨婴和愤青,他们在潜意识里拒绝长大,终其一生寻找的是,无条件的童年之爱。


 ·  02  · 


父母与子女,慢慢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心里有情,嘴上无话,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常态。


因为我们奉行的不是亲密,而是管教——教,多过爱;孝,多过爱。


一个读者初三的时候,父亲中风晕倒,她从小跟父亲关系好,很想去医院陪伴。母亲逼她去上学,告诉她初三了,学业最重要。甚至父亲住院期间,家人也不允许她去探望,怕分心、影响学习。


“学习真有那么重要吗,比亲人的生离死别更重要?”


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她。直到她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明白其实是大人怕麻烦,觉得小孩帮不上什么忙,就不要添乱了,还不如去上学。


▲图片来源:美剧《this is us》


在传统“我为你好”的管教中,父母的感受是主体,他们只愿意看到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孩子的情感常常被忽略。


一个朋友跟母亲吵架,母亲问:“如果我不是你妈,你是不是早就不理我了。”朋友回答:“是的。”


身为成年人的她,一直小心地选择与认可自己的人相处,远离像母亲一样,不断打击她的人。


 ·  03  · 


血浓于水,对很多人而言,是一种无奈。真正塑造亲密关系的,不是血缘,而是尊重与认可。


电视剧《都挺好》里,苏明玉与蒙总的关系,明显比她与父母的关系亲密。


在父亲苏大强面前,苏明玉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母亲赵美兰;在蒙总面前,她才活成自己——那个坚强、果敢、有勇气、有智慧的苏明玉。



因为不被认可,苏明玉在父母面前缺乏安全感;而蒙总,她的师傅,是看到她身上闪光点的人。在心理上,他更接近父亲的角色,甚至雌雄同体,成了明玉心理上的双亲。


一个人活在爱里,会越来越好;缺乏安全感,则会处处拧巴。


那些父母眼里的坏孩子,不是天性顽劣,而是缺乏爱与认可。这常常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孩子越拧巴,父母越用力教育,然后孩子更拧巴了。


一个拥抱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用一万句话去伤害,是父母最常犯的错。


2007年,王朔与母亲一起参加《心理访谈》。在访谈中,他一再问母亲,如果我是一个杀人犯,你还爱我吗。


母亲回答:“我会举报你。”


王朔当然不可能真去杀人,但这个无情的答案,让他看到了父母之爱的势利与凉薄。


 ·  04  · 


很多人,虽然为人父母,却从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爱。


爱,不是正确、伟大、通往成功之路的学校,而是一片土壤、一个港湾。


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说,父母在家中最重要的责任是倾听,以及在需要时给予(孩子)鼓励。


当米歇尔对母亲抱怨学校里的老师,母亲通常平静地听着,偶尔插一句“噢,天哪”和“噢,真的吗”。


“她并不纵容我的怒火,却会认真对待我的沮丧。


“她告诉我,你有权利不喜欢你的老师,只是这位女士脑中的数学知识,你要掌握。


没错,这就是爱。


▲图片来源:美剧《this is us》


爱是一个子宫,包容我们所有的阴暗、不堪、愤怒与失态。当一个人,处于这种强大的安全感中,成长是自然而然的事;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成功,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严歌苓说,所谓成功,就是知足。人心里不缺爱、不自卑、不沮丧,不一定非去证明什么,就容易知足,从而变得成功。


“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爱你,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这份爱,你要变得更好”,这是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的原因。


 ·  05  · 


王朔的母亲出过一本自传《一家人》,在这本书的最后,这个在儿子眼里不懂爱的母亲写到:在这里,我想对儿子说:“妈妈永远爱你。”


可惜,这份迟来的爱似乎没有收到回音。


不是所有的伤害,最终的收尾都是原谅与放下。


正因为世上有很多“来不及”与“不原谅”,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才需要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去爱:尊重一个孩子成长中的错;接纳一个人生命中的残缺。


人无完人,因为有爱,我们才变得完美。


从这一点来说,我真的非常讨厌电视剧《都挺好》的大结局。



艾小羊。复杂人生的解局人,品质生活的上瘾者,专治各种不高兴。代表作:《活成自己就好了》。公众号:我是艾小羊(ID:qingchangaixiaoyang),微博:有个艾小羊


近期优质文章推荐(点击可看)

·   限时秒杀丨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情感咨询师

·   成龙女儿割腕自杀,告母入狱:我们是怎么把孩子养成仇人的?



成为咨询师的道路千难万难

加入我们,你并不孤单

☟ ☟ ☟


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