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失败的父母,是养出了一个“懂事”的孩子!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小步在家早教 Author Eva老师

来源:小步在家早教(ID:xiaostep121)


“她太懂事了,懂事得让人不安。” 


这是一位幼儿园老师对班上一个小女孩的评价。 


这个小女孩刚进幼儿园一周就成了班上的“每周之星”,虽然是第一次上幼儿园,但是她不哭不闹,相反处事特别“懂事和成熟”。


中午吃饭,老师并没有说她吃得慢,但她看到老师走过来就主动说:“老师,我在加油吃饭,我会好好吃的,加油!”


下午睡觉,别的小朋友都要求老师拍拍,想让老师来哄哄自己。而这个孩子会说:“老师,你很辛苦的,很累的,你不用拍我了。”


从孩子的眼神里能看出来,孩子其实非常渴望被拍着睡觉,渴望被关注,但是她不直接说,却总是选择用各种迂回的方式来表达。 


老师说:“我从教二十年,从没见过这样的孩子,不哭也不闹,这么会看脸色,会讨好人。小小年纪压力就这么大,对今后成长可能不利。” 


这是尹建莉的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一位妈妈讲的自己女儿的故事。


而在信中,那位妈妈也讲了孩子会这么“懂事”的原因。


孩子由强势的外婆一手带大,如果孩子和外婆因为看电视或睡觉发生冲突,外婆通常使用暴力让孩子屈服。


于是孩子变得越来越会看脸色,越来越乖巧。


这样被迫懂事的孩子,真得很让人心疼。



当然,也不是说孩子懂事就不好。 


有一种孩子在父母开明有爱的教育下成长,安全感得到了极大满足,他们也很懂事,明白事理,懂得合作。


这样的懂事大多数是父母良好的教育促成的,当然值得鼓励。 


而另外一种,因为后天环境所逼导致的早早懂事的孩子,真的就很让人心疼。


他们永远承受着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重任,往往因为体谅父母的不易,少年老成、谨小慎微。


比如开头的小女孩,单纯是因为外婆的暴躁而活得小心翼翼。


如果你的孩子是被迫懂事,那我们就要警惕起来了。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为他们为了去迎合别人,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长期压抑。


 ·  01  · 

压抑自我需求,胆怯自卑


曾在杂志上看过一个故事:


主人公从小被教育父母赚钱不易,他也很“懂事”地从不提任何需求,体谅父母的难处。


初中的时候他看中了一款当时流行的CD随身听,每次放假他会去商店门口看,要是运气好柜员还会让他试听,甚至连梦里自己都在捧着随身听听歌。


但就算这么渴望得到它,他也从未开口跟父母提过。


后来,他想通过攒零花钱和压岁钱自己去买,没想到辛辛苦苦攒的钱被妈妈以“代保管”的理由要走了。


他说“那一刻,我想过,如果我撒着泼儿打死也不交,妈妈也会拿我没办法,顶多会感觉到有点失望而已。


可是我做不出来,我乖乖地把带着体温的压岁钱掏出来,还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


他说,这么多年自己都还耿耿于怀。 


作为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份早慧并没有让他感到骄傲。


虽然从小收获了不少的称赞,但是他却丧失了这个年龄段孩子该有的放肆和任性


而很多在童年该尝试的事情,现在已经补不回来了。 


“懂事”的孩子多可怜,明明那么想要,嘴里却还要礼貌拒绝,从来不敢正视自己的真实需求。


更可悲的是长期以往,会产生深深的自卑感,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不配提要求,不配被满足。


 

 ·  02  · 

习惯性讨好,被他人主导情绪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小大人症候群。指的是那些从小得不到足够关怀,不得已变成一个“懂事”“体谅他人”的人。


朋友曾给我讲过一件事:


由于他和妻子都很忙,经常告诉孩子“要懂事”“要理解爸爸妈妈”。


结果前段时间6岁的女儿高烧到40度被紧急送往医院,其实孩子白天就开始不舒服了,但一直忍着不表现出来,原因是爸爸妈妈那么忙,不想让他们担心。


“这个孩子,连生病都这么小心翼翼……”朋友说这话的时候,神情要多落寞有多落寞,要多心疼有多心疼。 


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长大后在职场上很可能成为“老好人”。


不会跟老板谈钱加薪,不会拒绝同事无理的要求,不会对合作方提需求,只因为害怕让别人失望,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所以选择牺牲自己的权益。 


在感情上,也难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喜好。容易陷入“你喜欢我,我就喜欢你”的误区,在另一半面前很“懂事”,不敢表达自己的要求,不敢任性。 


“懂事”就像是一个高尚的人设,孩子一旦被迫接受了这个认定,这辈子都会被绑架着坚持做个“乖”孩子。


一个熊孩子只要做一件暖心的事,就会让人称赞不已;而一个“懂事”的孩子但凡有点出格的行为,就会让人大失所望。


 “懂事”的孩子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形成讨好型人格,把所有人的需求都优先于自己,被他人主导喜怒哀乐,把自己的底线一降再降。 


武志红曾说:“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


我对此深表赞同。



所以我总是格外照顾大亨的情绪,从不在他面前表露父母的不易,更不会要求他“懂事”,我只希望他能享受做小孩的乐趣、能顺其自然地成熟、能毫无顾忌地成长。 


最后,想给你们一点小建议: 


不要在孩子面前哭穷。


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总会跟孩子哭穷“咱们家存款就剩不多了,明年你的学费还得找亲戚借……”类似这样的话估计很多大人小时候也听到过吧。


孩子天生是爱父母,舍不得父母受苦的,不要把生活的苦难过早展现在孩子面前,让他的小肩膀一起抗下重担。 


不要把孩子的体谅当做理所应当


每个孩子天然地体谅父母,但这种体谅背后是孩子的委屈和牺牲,不要把它当做必然。


上个月曝光了一条新闻:西安7岁男童长期被亲妈家暴,甚至刀砍,但孩子却说:“我知道她也不容易,即使妈妈打我,我也想待在她身边。”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不要伤害那个全世界最爱你的人。


▶不要鼓励孩子“懂事”,允许孩子有不同意见。


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实验:


他选取了2-5岁,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和听话倾向的100名儿童,从幼年追踪观察到青年期。


结果发现有反抗倾向的那组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作出决定的能力。


而听话倾向的那一组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适当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这里不是说所有孩子的要求都要满足,而是偶尔在不那么涉及原则的情况下满足孩子的需要。


比如想要一个你看起来不值的布娃娃,想吃一次昂贵的车厘子......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未完成情结”,通俗点讲就是小时候不被满足的愿望,长大后容易变成狂热的执念。


比如想要的布娃娃一直没得到,成年后可能会囤各种玩偶,这种欲望就像黑洞,不论怎么疯狂弥补,还是得不到满足。 


▶大声告诉孩子你爱他。


不被爱的孩子最容易早早“懂事”,被爱的才能“有恃无恐”地活在童真里。


不要吝啬表达爱,多告诉孩子你有多爱他,只有你大声说出来,孩子才会明白,而不是惴惴不安去猜。 


“孩子懂事点才好”这话有毒,孩子被迫懂事的背后,其实是深深的无助。


在家早教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一个明事理、懂礼貌、会共情的“主动懂事”的孩子,绝不是在他们连自我意识都没建立起来的时候,就教他放弃自己的主观想法,盲目地隐忍和顺从。


别为了那句“懂事”,养出一个内在哭泣的小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步在家早教(ID:xiaobustep121),荣获新浪2018妈妈信赖早教品牌奖,968万父母的选择,每天10分钟,在家做早教,养出聪明宝宝。


成为咨询师的道路千难万难

加入我们,你并不孤单

☟ ☟ ☟


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