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磊,你闭嘴吧!”49岁黄磊被5岁女儿当众回怼:多少父母,输在了“太讲道理”上…

点击上方↑ “蓝字”

可以看到您的微信里有多少好友也在关注我们哦


作者丨妈队

来源丨画啦啦少儿美术(ID:hualala61)





聪明的家长都懂得,与其花时间讲大道理,不如多抱抱孩子。


 ·  01  · 


近几年,黄磊凭借着超高的智商和情商,吸了无数的粉。以至于,一说到娱乐圈中内涵过硬的人,他肯定榜上有名。

不过,再聪明的“诸葛亮”,也有干不过“臭皮匠”的时候。

前段时间,黄磊发微博说,妹妹早餐没吃完,他想借此用道理来教育女儿:




黄磊:“不要浪费。”妹妹:“我知道。”

黄磊:“为什么呢?”妹妹:“不知道。”


于是,黄磊立马逮住这个机会,想用谆谆教导来告诫女儿「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并强调:小时候浪费粮食,长大了是没饭吃的!


可谁曾想,妹妹一脸不屑:「那以后就一直吃糖,我吃糖从来不浪费。」


第一回合,黄磊,惜败。




不过没关系,机智的他又换了个角度:“公主可从来不浪费。”


妹妹回怼:「公主从来都不吃饭。」


「那是动画片里没拍到,公主其实都吃饭的,而且吃得很干净。」


 「公主忙着演戏,没时间吃饭~」


第二回合,黄磊,惨败。


看到这里,不少网友吐槽黄磊遭遇了育儿史上的首次“滑铁卢”,讲道理都管不好孩子了!




碰巧昨天,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热议话题“孩子哪些瞬间让你心寒了”,其中有个高赞回答让妈队深有体会:


「当我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说了半天,结果最后他捂着耳朵大喊:“烦死了,你就只知道叨叨叨的,我不想听这些大道理!”」


这何尝不是我们的日常呢?耐下心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他们却充耳不闻,甚至大发脾气。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的谆谆教导就变成,孩子眼中的废话了呢?


 ·  02  · 


脑科学曾做过一个权威实验证明:孩子3岁前,给他讲道理根本没有用!


众所周知,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


左脑负责逻辑思维,讲究秩序和规则;右脑负责形象思维,用来接收和解读情感信息。




3岁之前,孩子的左脑发育还不完善,逻辑和理性比较弱,更容易被自己的感受所控制。


简而言之,就是孩子太小,根本理解不了道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时,会通过回忆过往的状况,意识到“现在客厅乱了”,需要打扫干净。


可对于思维尚未发育好的孩子来说,他们只会看到眼前的“客厅里有好多玩具”,并不认为“乱”,更不会想着去收拾。


所以,往往很多时候父母跟孩子讲了一大堆道理,他们都听不进去,原因就在于此。




孩子的理解力非常有限,注定了他们所领会到的和成人截然不同。


不过想想也是,好多事我们自己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学会的,怎么能指望这么个小不点,就能理解成年人的想法呢?


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

显然,在孩子尚未形成足够成熟的思维前,父母讲再多的道理都是无用功!


 ·  03  · 


卢梭说过:「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而导致这个局面的始作俑者,往往就是父母自己。


小学二年级时,我和队友配合失利输了接力比赛,为此我们闹了矛盾。事后委屈又后悔的我,一回到家就向妈妈倾诉,希望得到她的安慰。


可万万没想到,妈妈漫不经心地说:“输了就输了,还能怎么办?我平常就劝过你,性子别那么冲,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炸,这回长记性了吧?!




那一刻,我就像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从里到外,心寒透了:


「我也知道吵架不好,但现在我不想听这些,我只希望你抱抱我,哪怕只是一句敷衍的安慰也好!」


然而,我却如鲠在喉,一句反驳都说不出,只是麻木地听着,最后悄悄别过头,擦掉了泪水。


从那之后,我就很少再向妈妈倾诉心事,因为我到底怎么想的不重要,对于她来说逮到机会教训我,才是头等大事。




而这正是大多数家长都在犯的错误,始终搞不清孩子究竟想要什么。


道理再好,也只是冷冰冰的语言。


它能给予到孩子的温暖,如何跟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者一句暖心的问候相提并论呢?


 ·  04  · 


其实,比起父母不理解自己,孩子更怕的是他们硬把思想装进自己的脑袋里。


在综艺《我们是真正的朋友》中,小S就曾抱怨过:


“我女儿现在还会觉得,明星的工作真的好好当,又可以赚钱,她说她好想跟我一样。


我就说不是这样,拍戏也很辛苦balabala……可这么一说,又好像变成我在教训她。父母一旦用教训的口吻,小孩就听不下去。”




看似无力反驳的真相,其实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小S企图用自己的“过来人”的亲身经历,直接让女儿感同身受。


可孩子压根都没有“身受”过,何来的“感同”呢?


而正确的做法,是像好友信说的:


“这种需要你的父母跟她讲,妈妈在外面工作有多辛苦,然后你回来告诉她,没关系。让她觉得你很坚强,让她感动,而不是去教训她。”




深以为然。

对于孩子来说,很多时候“听到道理”和“明白道理”之间,就是差了一个“过程”,而这期间父母的态度至关重要。


就像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 「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




因此,在如何给孩子讲道理上,很显然信的做法更能被孩子所接受,因为他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了,而不是一味猛灌“鸡汤”。


与其一味去灌输成年人的观点,不如先去理解孩子的心理,让他们自己觉察其中的真理,来得更加高级和省心!


 ·  05  ·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并不否认“道理”确实能帮助孩子变好,也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只是,在讲道理之前我们不妨试着先冷静一下,把道理多憋一会,说不定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理解万岁”,教育更是如此


孙俪曾分享过一则超赞的育儿观:


「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痛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


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是啊,任何一个人深陷负面情绪时,他们最渴望的不过就是别人的一句“我懂”,一个安慰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

年幼的孩子,尤其如此。


当我们主动去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后,他们会感到被接纳、被深爱,到时再循循善诱,才能让孩子更愿意欣然接受那些,冷冰冰的道理。


 道理不用“说”,让孩子去“做”


泰国有位5岁男孩起床后,就吵着读书太累,不想去上学了。

没想到他的妈妈同意了,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如果在街上捡垃圾,并能赚很多钱,就可以放假一天。」


于是,天真的男孩提溜着袋子,就兴高采烈地出门去捡垃圾了。




在炎炎烈日下,小家伙停停走走,一天下来才走了3.5公里,捡到2公斤的可回收垃圾,最后才换回了2泰铢(折合人民币约0.4元)


一天漫长的路程下来,孩子早已精疲力尽,想搭公交回家,要10泰铢;想吃冰淇淋,要5泰铢。他只好作罢,灰溜溜地走回家。


最后,妈妈问儿子:“你想工作还是上学?”男孩马上回答:“我想上学!”


因为这一次的捡垃圾体验,他深刻体会到了赚钱的不易。




这位妈妈用实际行动,就让孩子彻底明白:读书对于成长有多么的重要。


这可比起你苦口婆心地念叨10次、100次都来得刻苦铭心!


 放下主导的权威,用孩子的语言“讲道理”


有位网友分享过一段视频:爸妈带孩子逛超市,事先说好买玩具不能超过50元,孩子满口答应。


到付钱时,爸爸提醒孩子玩具超过了50元。发现违约后,孩子恋恋不舍地放回玩具。


回到家,爸爸拿出藏在怀里的奥特曼,告诉孩子,因他守约不买超出金额的玩具,这玩具就当作礼物送给他,孩子开心地拥抱着爸爸。



 越好的教育,越是自然,少有强迫。


这就需要父母放下权威和命令,换着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教育,结果往往更加让人满意。


正如心理学研究表明:


「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


一个人能够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




换句话说,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明白某个道理时,先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再用你温柔坚定的方式让他们知道,即便发生了不愉快,你也对他们不离不弃。

最后,当孩子的情绪稳定后,再找个合适的时机,去帮他们分析问题的所在,借此才能通过言语,把道理传授给他们。


时刻记得,先给到孩子“通情”,他们才能“达理”。


家,始终是一个重在传达爱的地方,而不是过度计较真理的辩论场,你们说呢?


喜欢这篇文章,

别忘记点个在看,分享到朋友圈哦!


本文转载自画啦啦少儿美术(ID:hualala61):1.免费儿童绘画课,2.实用幼儿园手工攻略,3.每天分享启蒙干货,宝妈的育儿神器。


成为咨询师的道路千难万难加入我们,你并不孤单☟ ☟ ☟
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