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妈妈不经意的一句嘲笑,禁锢了孩子的一生:负面情绪,不是洪水猛兽

联盟主创团 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 2021-03-16

点击上方↑ “蓝字”

可以看到您的微信里有多少好友也在关注我们哦


作者丨匠心运之

来源丨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

ID:gcocp2014


如果让你回想小时候,是父母的打骂伤你更深,还是不被理解的委屈难以忘怀呢?


朋友小丽说,父母的打骂也曾让她战栗不已,唯独这件小事,真真切切地改变了那个十岁女孩的个性。


小丽小学五年级的某天晚上,二姨和女儿来家中作客,她写完作业后便在客厅里陪她们看访谈节目。


节目感人至深,小丽不禁眼眶湿润,悄悄抹起了眼泪。


这一幕恰好被从厨房出来的妈妈看见了,她看看电视又看看小丽,突然间就笑出声:“呀,你还看哭啦?”


继而转身对二姨和她的女儿笑着说:“看见没(指了指小丽),在那儿偷偷擦眼泪呢,看不出来这么大个子,看个节目还看哭了,哈哈。”


她把手中的菜摆在桌上,对小丽说:“快去把脸洗了吃饭,一把眼泪鼻涕,多脏。”


二姨看着小丽附和地乐,她的小女儿更是跑过去,笑嘻嘻地近距离看“笑话”。


至亲之人的调侃与小辈的围观,让小丽感觉整个人都在突突膨胀,羞耻得无地自容。


从此,她扭曲地以表露情感为极大羞耻,也对她的未来产生了连锁反应。



长大后偶然提起这件事,母亲竟然还记得这件事,不以为意的笑着说她真爱哭。


父母眼里拂手而去的尘,在孩子的维度里可能是惊天动地的伤。


她也曾试图忘掉那段别人不以为意的“笑话”,可偏偏想忘记却被常常想起,伤口经历了一遍又一遍的愈合后,从此再也不敢随意表露情感。


心理学家鲁道夫表示:父母回应儿童表现情绪的方式,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当外漏的情绪被嘲笑或拒绝后,他们就如同受惊的蜗牛,才刚刚开始探索世界,就被迫蜷缩回壳里面,永久的封闭自己。


明明情感汹涌澎湃,却无法启齿,惶被嘲笑或打压,不敢再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而作为弱小的那一个,孩子的情绪常常被忽视和压制,有的甚至被嘲笑,影响孩子的一生。



 ·  01  · 

未被表达的情绪,会以丑陋的形式爆发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短片《Boys Don't Cry》。


影片中的男孩总被教导,不可以内向,不可以伤心,不可以忸怩,不可以软弱,男孩应该顶天立地,坚强担当。


当他伤心哭泣时,他会被严肃地反问:“你为什么要哭?请做个大男孩好吗?”



正如心理学教授崔丽娟所说:正是不能接纳孩子负面情绪的家长,造就了敏感脆弱的孩子。


在这种模式教育下的男孩,不但没有变得更有担当,反而更羸弱,不断隐忍。


终于有一天,男孩再也抑制不住情绪,歇斯底里的拳头,砸向了同学……


弗洛伊德曾说过:“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有的孩子会把淤积的情绪释放出来,而伤害最深的是善良、胆小的孩子,他们会把负面情绪如同玻片般咽下,外人看不出来,自己小小的内心已面目全非。


做心理医生的朋友,接待过一名11岁的来访者。


这名孩子有频繁的自残行为。


因为每次发脾气都会被父母打压,他不知如何发泄,只能硬生生吞下情绪。


太多负面情绪郁积,不敢对外发泄,只能对内攻击的方式,来转移内心的痛苦。


有些事,越是无奈,越让人心疼。


那些被制止的情绪,如果没有及时释放出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场亘久的劫难。


压抑情绪,会否定自我,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表达,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组织的统计:我们70%以上的情绪,都会以“攻击”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身的情绪困扰。


生病其实是身体在为心灵买单,抑郁的情绪,会让孩子娇嫩的身体器官遭受无妄之灾。


然而身体的伤害可以治愈,但心灵的创伤难以疗愈。


那些如同蛆虫、核武般的负面情绪,在隐秘的角落蚕食和破坏,心灵上的凌迟又有谁能够看见?


实际上,我们一直以来都对负面情绪存在着误解,不由自主压制孩子负面情绪的表达。


我们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孰料我们简单的几个字,对于孩子来说如同遮天蔽日的禁制。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意料之外,也有太多的自以为是,你阻止的未必是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是他的健康成长。



 ·  02  · 

被误解的负面情绪


很多人见不得孩子哭,认为哭是软弱的表现;见不得孩子发怒,因为坏脾气并不被人喜欢;忧伤、愤怒、害怕、厌恶等负面情绪,全然不被接受,认为阳光才是孩子应有的样子。


负面情绪展现出的表象,很容易让我们产生误解,很难让我们接纳。


其实负面情绪并非一无是处。


曾有位NBA球星说过:“我的力量来源于愤怒。”


是的,负面情绪也存在正面的意义。


愤怒,包含着力量和自尊自重。当你被侵犯或受困,愤怒是助你突破困境的力量。


悲伤,包含着疗愈和安慰。每一次悲伤之后,我们的内在都会进行一次蜕变和升级,变得更强韧,更成熟。


害怕,让我们获得安全。因为害怕,我们不敢贸然以身犯险;因为害怕,我们言行有度。


厌恶,区分喜欢与不喜欢,塑造个性化的人生。


《父母必读》中说到:负面情绪不是洪水猛兽,它是孩子情绪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是从负面情绪的体验和情绪调整中,孩子得到了成长。



情绪是色彩分明的玛瑙,茫茫人海中勾绘出独一无二的自我,丰满绚丽。


负面情绪是不可或缺的色彩,因为有了它们,才有了多彩的人生。


 ·  03  · 

父母的态度影响孩子一生


哈佛大学讲师、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Susan David曾经提出:“一个人的情商有一个非常大的决定因素——情绪敏感力。取决情绪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时候他释放情感时,父母对他的态度。”


当孩子负面情绪爆发时,父母的态度影响孩子一生。


1.让孩子情绪软着陆


《头脑特工队》中,本想离家出走的莱莉,回到了家。焦急寻找莱莉的父母,没有责怪莱莉,而是蹲下身,轻轻地问:“怎么了?”


莱莉哭了:“我知道你们想让我快乐,但是我就是怀念家乡……”


父母回应说:“亲爱的,我们不生气。我也想念我们的家乡,我们一起玩过的那片树林……”



布拉夫曼教授说过:真正成熟的父母,不会只想着处理孩子的问题,而是先去处理孩子的感受。


如果我们只着眼于孩子的问题,用强硬的态度与孩子的情绪发生碰撞,势必会激起更大的风浪。


当孩子处于情绪的风浪中时,我们应该用理解的目光,共通的情感,让孩子自己放下情绪,回复理智。


2.和孩子一同生气


演员胡可,精通一门教育孩子的“三字诀”。


一次小鱼儿从水堡里出来,因为害怕而哭泣时,胡可说:“我知道你有点害怕,但是你表现很好、很勇敢,你坚持下来了对不对?”


但凡孩子哭闹、发脾气,胡可都会用“我知道……”的句式去开导。


“我知道”简单的三个字意味着陪伴和共情。


潜台词是在告诉孩子:我和你感同身受,我知道你想什么,我陪伴你一起面对负面情绪。



父母爱的洞见,是孩子内心的光明,再阴暗的角落,也会熠熠生辉。


替孩子表达情绪和感受,他们会认识自己内心的“小恶魔”、“小天使”,了解自己的那些看不见又摸不到的情绪,学着与情绪和谐相处。


3.我们反感的并不是孩子的负面情绪


孩子一生气就扔东西,一发脾气就大吵大闹,动不动就哭……


其实我们反感的并不是孩子的负面情绪,因为情绪并没有对错。


冲击父母观念和情绪的,是孩子发泄情绪的方式。


孩子表现出的情绪,并非恶习,是他的一种语言,一种内心的表达。


作为父母,我们强有力的大手不是堰塞孩子情绪的巨石,而应该是开凿孩子情绪路径的力量。


教导孩子把情绪说出来;以身作则,不在孩子面前放纵情绪;言传身教,带着孩子用适当的方法发泄情绪。


来自我们的教导,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财富。


潇洒的人生,从不肆意和局促,懂得释放,才能在轻松写意间向阳而生。



我们都曾是渴望被理解的孩子,只是随着年龄,我们渐渐忘了,生命的根本需求,是被看见。


每一种战战兢兢的情感都值得珍惜尊重,每一个逞强自诩的凉薄冷漠需要被捧在手心。


亲爱的父母们,请试着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给他发泄的权利,引导他发泄的方式。


因为所有负面情绪背后,都藏着那个小小心灵,深渊中无助坠落的绝望。


能拯救他们的,只有最爱的父母紧握着他唯唯诺诺的双手,对他说:别怕,有我,我依旧在这里,和你在一起。



作者:匠心运之,爱生活,爱孩子,给孩子完满童年,与孩子共同成长。公众号简介: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ID:gcocp2014),专注心理学教育10年,累计培养心理咨询师30余万人,成为咨询师的道路千难万难加入我们,你并不孤单。


将联盟公众号设为星标,可以获得更多心理学、情感、亲子类的优质文章推送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