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让自我感动式的教养迷了亲子关系的眼

联盟主创团 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 2021-03-16

点击上方↑ “蓝字”

可以看到您的微信里有多少好友也在关注我们哦


作者丨孟家十五

来源丨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

ID:gcocp2014


心理理论创始人、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艾莉森·高普尼克在他的《园丁与木匠》一书中说过:“教养是一种糟糕的现代发明,是中产阶级父母的一场自我感动式的狂欢。”


为人父母,我们深知教养的重要性,但我们也不能过度沉迷于“我是为你好”的自我感动式教育中。


爱是付出,教养是他律。以爱浇灌的出来的教养才是果丰肉美的甜果,以他律修整出来的教养表面上果丰,但其中滋味却不是那么的甜美。


尊重天性,遵从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不要把孩子的养育搞得目标明确,步步为营。


一段好的亲子关系,才是孩子一生最大的幸运。



0

1

教养很重要

但首先,你要把孩子当做一个人来看

32岁那年,我怀了大宝,为了带好孩子,业余时间报了育婴师班。


老师是三甲医院的妇产/心理双料专家,很多人报这个班都是冲着她的名气来的,我也一样。


第一堂课,老师一上来就说,要带好孩子的第一秘籍就是把孩子当做一个人来看。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傻眼了。老师没有多做解释,而是开始了角色扮演。


她扮演一个4个月大刚睡醒啼哭着要吃奶的小婴儿,全班25个人轮番上去做抱起婴儿的动作。


一轮下来,老师说:“没有一个人理解了什么是把孩子当做一个人来看的含义。因为没有一个人在抱孩子之前先跟她打个招呼,然后再抱起来。”


整个班上除了少数几个准妈妈,多半是经验丰富的母婴行业从业人员,好多人都是一脸不屑的做完流畅、标准的动作就下来了,而点评之后,整个教室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之中。


在我之前的所有经历当中,没有谁会在抱宝宝之前像对待大人一样,先打个招呼再抱起来,或者从别人手中接过来。


我们从来没有去想过,那么小的一个人,忽然被抱起,或者忽然从妈妈怀中到了一个陌生人的怀中,他会不会害怕。


从那之后,每每看到任何的育儿方法和理论,我都会从对待“一个人”的角度来扮演和感受孩子会有的反应,也依据这样的判断来决定要怎样去做。



02

不要拔苗助长,也不要把教训当成教养。

关于教养,我们看过太多的文章、书籍和演讲。强调教养没有错,但过度的强调让很多家庭在孩子太小的年龄就开始了拔苗助长。


有网友分享过这样一段经历,在一家面馆,隔壁桌一个2岁左右的小女孩哼哼唧唧不想吃也坐不住,正在吃面的爸爸怒了,往女儿头上扇了一巴掌,说道:“能不能安静点,其他小朋友就没有一个像你的。”


小女孩抿着嘴就要哭,妈妈严厉的说道:“敢哭就把你丢在这里,不要你了。”于是小女孩安静了,胆怯的坐在那里。


这个案例不特别,也不精彩,但类似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百度百科这样来定义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它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属于他律教化显现。


案例中的小女孩显得有教养了,但她的内心是什么样的?


委屈、无助、恐惧。。。


教养得有,但教养来源于他律教化显现。一个2岁的孩子,正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饭烫嘴都可以哭一哭的年龄,而所谓的教养带给孩子的是对她天性的误解以及过度约束。


有一个朋友,家境优渥,自身也很优秀,在世界银行工作。每当他谈起自己的童年经历时,对母亲因他不开口叫人当众打的一嘴巴一直耿耿于怀。


他说他爱母亲,但是一直不能原谅那一巴掌。


一个站在世界舞台上的人,对童年的一巴掌那么难于跨过去。


是的,教养没有错,但那依据他律打在孩子身上的一巴掌将伴随他的一生,无论天涯与海角。


这样的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的。


社会要求我们的孩子有教养,但作为走向社会的缓冲地带,我们既然未经同意就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来,我们是不是得让他在我们的怀里打打滚、撒撒娇。


当他在少未更事的年龄犯了错、出了洋相,我们是需要帮着兜一兜底,用爱、尊重与耐心一点点把规矩立到他心里去的,而不是代替别人的准则或眼光要求他、惩罚他。


这是教训而不是教养。



03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养。

有人说2019年最好的教育片是《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也这样认为。


哪吒跟教养简直是一分钱的关系都扯不上。魔丸投胎人人要诛,就连元始天尊都设下了3年的天劫要灭了他。


受尽世人偏见,又丧又熊,四处闯祸。


为了让他走正道,父母骗他是灵珠转世,安排他去接受太乙真人的教育。他被困家中,母亲怕他一个人无聊,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陪他玩一会,还降妖除魔帮他积德。


父亲为了他求符,以命换命,誓要保他平安。雷劫到来前,哪吒转变了,除了父亲豁出命去的爱,还有那句让人泪目的:“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



能够逆天改命的不是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是好的亲子关系,是无条件的爱与期许。


每一分爱的浇灌与培育都不会白费,它们会在那些重要的时刻为我们指明方向,给予我们选择的力量和勇气。


戴尔·卡耐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没有在完整家庭成长的他9岁以前是个连父亲都嫌弃的熊孩子。


9岁时,父亲再婚,父亲对继母说卡耐基是整个社区最淘气的孩子,而继母却温和地说:他是最好的,只是没有找到热情宣泄的地方。凭着一句认可,卡耐基开始了和继母的相处。


接下来的几年,他见证了继母用自己的热忱为整个家庭带来的改变。


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台二手的打字机,并对他说,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于是,才有了后来影响千万人的卡耐基。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都渴望被理解、被认可。卡耐基走向辉煌的开始是一句发自内心的认可,而不是冷冰冰的对他行为的判读。


教养是果,亲子关系是因。当我们痛苦于养育的树上没有结出教养的果时,一定要找准原因。


有的孩子是一株花,很早就开了。有的孩子是一棵树,一辈子都没有开出一朵花,却在不知不觉中长成了栋梁之才。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多点爱和耐心,切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让自我感动式的教养迷了亲子关系的眼。



作者简介:孟家十五,一名潜心写作的二胎妈妈,期望我的分享对你有用。公众号简介: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ID:gcocp2014),专注心理学教育10年,累计培养心理咨询师30余万人,成为咨询师的道路千难万难加入我们,你并不孤单。


将联盟公众号设为星标,可以获得更多心理学、情感、亲子类的优质文章推送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