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儿子养成“仇人”后,我想给所有父母提个醒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男孩派 Author 男孩派


身为父母,也许我们不够渊博,无法给孩子知识;
也许不够富裕,无法给孩子名牌;
但是,我们的爱,可以给男孩行走一生的勇气和底气。

作者 | 夏天

来源 | 男孩派(ID:Boy666dj)


看到一则细思极恐的新闻。



四川德阳,一个小男孩不听话、不写作业、到处乱跑。


生气的妈妈用绳子捆住他的手脚,横放在电动车前,像带“牲口”一样,想要把他强行带回家。


一路上,小男孩撕心裂肺的哭闹,惊动了交警。


当交警拦下妈妈时,小男孩的手已经被勒得青紫。



真是让人不得不惊出一身冷汗。


那么细的绳子,把孩子捆得那么紧。


长时间的血液不流通,很可能会发生不可逆性的器官坏死,甚至会截肢。


就那样把孩子置放在电动车前,头和脚都伸出车外。



万一不小心掉下电动车,或者碰上减速桩或者车头车尾……


后果真是不敢想。


然而,交警好心劝导着妈妈,妈妈的情绪反而越来越激烈:孩子太难管了……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

在所有的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对付的。


男孩天生反骨,只要醒着,就不会闲着,每天都过得像过山车一样起伏欢呼。


男孩多巴胺含量太多,老是静不下来,听不进去,攻击性强。


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


于是,很多父母都觉得,养育男孩一定要狠心。


殊不知,不是我们的男孩有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有问题。



 ·  01  · 

请对我们的男孩使用“温柔的嘴”


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你们最受不了父母什么?


其中一个男生整整控诉了他妈妈8条罪状:


得理不饶人,只谈学习,动不动就唠叨、激将、否定、情绪失控、讲大道理、窥探隐私。


他想看会漫画,妈妈给他讲升学形势。


他想出去玩会儿,妈妈白眼伺候:“就你这样的,什么时候也比不过你同桌。”


他心情不好,对妈妈说话大声了点,妈妈立马火冒三丈:“你哪来的资本这么大脾气,我哪亏待你了。”


他外语成绩薄弱,妈妈恨不得一天八百遍提醒他:“英语学不好,好大学上不了,毕业找工作只有被“挑”的份儿。”


《让男孩像男孩那样长大》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能为男孩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依赖别人的观点和看法。


我们要给予男孩的不是有边有角的框架,将他拘囿于有限的空间,照我们的意愿成长。


而是要给他们根和翅膀,给他们足够的养分和空间,让他们有自信开拓自己的领地。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父母的信任和鼓励。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讲过一个“心理免疫力”的概念。


也就是说,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只有解决了,我们下次再碰到类似的问题,才会有解决的信心。


男孩也一样。


当我们的男孩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打压他、贬低他、讽刺他,未必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越打压越强大。


但是如果我们用温柔的鼓励、诚恳的解答,给与他们足够的尊重,让他们知道他的努力、他的尝试、他的改变,可以让他们掌控自己的人生。


他们就会越努力越自信,越自信越努力。


因为“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


 ·  02  · 

请拥抱那个扎手的刺猬


《超级育儿师》里有一个8岁的小男孩。


他就像一头充满戒备的小兽,时刻准备着对抗逼近自己的妈妈。


妈妈叫他起床,他装着听不见。



妈妈强拽他起床,他蜷着身体死命抵抗。


妈妈辅导他写作业,他冲着妈妈大喊“不……”



妈妈批评他,他拿着笔向妈妈身上恶狠狠地戳。



妈妈好声好气地询问他:“再玩多长时间游戏,你才会写作业。”


他用冷冰冰地眼神看着妈妈说:“玩到你死。”



被激怒的妈妈开始用手推他,他瞬间竖起全身的刺,怒视着妈妈,嘴里发出“嗯……”的吼叫声,用尽全身的力气向妈妈抡起了拳头。



他们从电脑桌前打到客厅,又从客厅打到卧室。


妈妈越伤心越愤怒,儿子越委屈越攻击。


母子二人就像不死不休的仇人。


妈妈没了力气,无奈地对儿子妥协:你想玩就去玩吧。


得逞的儿子并不满意这样的结果,他扭下床把手,向坐在床边沮丧的妈妈狠狠砸去。



这是最让我们触目惊心的一幕,也是最让这位妈妈绝望的一幕。


从反抗到主动攻击到制造工具攻击,这代表的是孩子不同的三种心理。


而最后一种,代表的是恨。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血溶于水的母子亲情变得水火不容呢?


心理学家德华.桑代克说:


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武断的下结论,减少与孩子的冲突,赢得孩子的信任。


当育儿师拦下男孩时,男孩意外地没有反抗。


他虽然还是一副“生者勿近”的攻击状态,但蜷着的手微微有些颤抖,倔强凶狠的眼神中藏着眼泪。


在育儿师的步步引导和探究中,我们才发现:


小男孩对妈妈不是抗拒,是渴望。


他竖起全身的刺,张牙舞爪,是想要妈妈不要把对爸爸的怨气撒到他身上,好好的看看他,抱抱他。


他不听话,他反抗,他攻击,是因为感受不到爱,不知如何去爱,更不知如何排解自己心中的不满、渴望、得不到。


《麦田的守望者》中有这样一句话:


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


一个孩子只有自己感受过爱,才懂得付出爱。


如果你的男孩也是那只扎手的刺猬,先别急着敲打他,试着找到那颗最软的刺,进入到孩子的内心,拥抱他。让他卸下全身的提防,教育才真的具有意义。


 ·  03  · 

请允许你的男孩脆弱


对男孩最大的残忍,就是不停地告诉男孩:你是个男子汉,你不可以哭。


Youtube上曾上映了一部名为《Boys Don't Cry》的短片。


从男孩降生开始,妈妈就在告诉男孩:“没事,没事,不哭,不哭。”



男孩渐渐长大,爸爸教育他:“用你强壮的双手把玩具拿起来。”



男孩有些内向,妈妈拍拍他的肩膀说:“我希望你可以更勇敢些。”



男孩一个人看书,一个人玩耍,当他落寞地坐在一边哭泣时,妈妈问道:“你为什么要哭,请做个大男孩好吗?”



渴望得不到满足,委屈等不到倾诉,伤心得不到安慰。


一次次失望的叠加,男孩终于学会了隐忍。


他把拳头挥向自己的同学,因为他不能羸弱。



他看见喜欢的女孩不敢表白,因为男孩不可以太柔和。


他玩火,他叛逆,因为男孩不能太胆小,不能被侵犯。


父母想把他培养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结果却变得更羸弱,更没有担当。


其实,早就有研究证明:

男孩比女孩更敏感,男孩体内的“GW素”,在他4岁时开始激增,其表现就是情绪激动,因而,他们更容易用最容易和最极端的形式表达出来。


如果我们强行阻止男孩脆弱,堵住男孩的情绪出口,只会让我们的男孩积郁成疾。


因为,


  • 他们的情绪不被看见,他们的内心会更没有安全感。

  • 他们的情感不被认同,他们更不会对别人有同理心。

  • 他们的需求不被满足,他们也不会考虑满足别人。


正如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

小时候,脑神经回路在发展的关键期没有受到适当的营养和照顾,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不会控制情绪的人。


男孩不是天生就该勇敢坚强。


所有隐忍的情绪,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刻爆发。


与其压抑,用刻板印象要求,不如让他们自由释放。


一个内心被宠爱的男孩,才能成为一个情感充沛,真正有担当的男子汉。



 ·  04  · 


心理学家李雪曾讲过:给孩子最好的滋养,是确认孩子的感受。


我们想要男孩听话,斗狠没有用。


“狠心”从来不是比谁“心狠”。


任何忽视了孩子内心感受的教育,都是徒劳无益的。


哲学家卢梭早就给了我们启示:

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越远。


如果我们还是以昨日之法教今天的孩子,我们将会剥夺他们的明天。


所以,为了我们男孩的明天,请对他们温柔一些、耐心一些、宽容一些……


把阳光还给他们,他们才会更耀眼。


共勉!



本文来源于男孩派(ID: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


将联盟公众号设为星标,可以获得更多心理学、情感、亲子类的优质文章推送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