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凡的志愿者,不平凡的「菊妈」

2017-05-11 付春来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今天的故事

让我们

跟随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首席摄影师付春来的七年光影脚步

从一位普通的红十字志愿者开始

感受一位

平凡的志愿者

但却是不平凡的“菊妈”!

在大雪纷飞的年关之际,张菊和红十字志愿者一起,探访深山里的残疾人家


志愿者张菊就是如此不知疲倦,在公益之路上不停奔波。


她,把行走作为关爱弱势群体的输送渠道,从一个普通驴友,变身为公益行走的铁杆红十字志愿者。19 个春夏秋冬,用双脚留下了一路的红十字印记。


她,惦记着杨家庄的水窖;惦记着栾川深山中饱受脊膜彭出痛苦折磨的妮妮;惦记着至今仍然住在山洞里的残疾一家人;还惦记着孤苦伶仃的八旬孤寡老人卢福星……。还有……还有……。


她,因公益结缘 256 个微信群、3000 多个微信好友,以及遍及中原大地的孝慈红十字服务大队。使之成为了共同传递爱心的坚强后盾……。


她,就是电影《为了谁》的主人公原型,—郑州市金水区红十字会孝慈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张菊。



2012年冬,张菊作为志愿者,随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天使之旅行动来到河南新县。在白血病患儿吴蓓家,孩子送给她一幅亲手画的画儿,让张菊感动得泪流满面。


出生在驻马店近郊的小阳阳,是接受小天使基金资助的大病患儿之一。由于治疗及时,小阳阳已经基本恢复了健康。


可爱的阳阳在自家的麦田里,伴着舞蹈为我们表演了歌曲“生命之河”。

菊妈的故事


“2014 年,我在鲁山的一次孤儿走访救助活动中结识了张菊,听说了她的许多故事,被她的无私大爱和默默奉献深深感动,为了关注志愿者、传递正能量,2016 年 1 月 27 日,我们开始投资拍摄了,以张菊队长为原型的电影《为了谁》。”登封希望文武学校校长刘刚如是说。


张菊,1967 年出生,周口太康人。早年在郑州经商,经商之余,喜欢行走,云游四方。路途中,她发现了仍有不少依然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善良的她,每次都是倾其所有,帮助那里的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


1997 年开始,她索性干脆把生意全部交给丈夫打理,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慈善事业之中。从最初以独行侠的方式,自己寻找弱势群体,自己拿钱接济对方。渐渐的,她发现一个人的力量势单力薄,而需要帮助的人又太多,所以必须团结更多的爱心人士和团队一起做才更有力量。


2012 年,张菊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天使之旅”行动。继而又加入了金水区红十字孝慈志愿者服务队,再后来于 2013 年任队长,成了全天候的志愿者。带领着一众爱心人士,一门心思,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扶老、助残、救孤、助学、济困、寻亲、赈灾”等各项公益活动之中。


2014 年 6 月,张菊根据志愿者提供的信息,翻山越岭,来到距离郑州 200 多公里的鲁山县下汤镇杨家庄村。地处伏牛山深处的杨家庄村,山高路远,总人口约 1500 人,除去长期出外打工创业的,常住人口只剩下 600 多人,大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分别居住在该村周边 20 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山坡沟壑,不但出行极为不便,而且都是靠天吃饭,吃水穿衣都没有保障,是真正的贫困地区。


“发现穷窝了!”张菊为发现有这么多需要救助的对象而激动。她对团队成员说:“这下子够忙活一阵子了,暂时不用再到别处寻找救助对象了”!


她先后与郑州、天津、上海、深圳、苏州等各地的爱心人士对接,为这里的贫困百姓排忧解难。一批批衣服、粮油、学习用品以及爱心款,像一股股暖流不断注入杨家庄,累计价值超出百万元。为解决村民吃水难的问题,2015 年七八月份,张菊和她的团队,发动社会爱心力量融资十几万元,顶高温战酷暑,带领村民一口气建造了 9 座水窖,从此,杨家庄村民,再也不用找泉眼挑水吃。有了水窖再铺设上管线后,家家户户打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用了。


也是在 2014 年,张菊再次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中国红基会“天使之旅”山东贫困家庭白血病儿童筛查行动。


回到河南的张菊,立马又投身到在组织扶贫助困活动中。在关爱空巢老人的同时,还对了解到的贫困家庭孩子,实施精准救助。她不辞辛苦,在穷乡僻壤四处奔波寻访,受她救助的孩子已经超过千人。给孩子们提供帮助的,伸出援手的爱心人士,从最初身边的一些亲戚朋友,发展到陆续来自全国各地的 600 多人,而她,也被孩子们亲切的称呼为“菊妈”。


小阳阳非常认真地为菊妈签名留言


四年之后的 2016 年冬天,张菊再次来到阳阳家里的时候,健康的阳阳已经是读初二的学生了。还是在那片自家的麦田里,阳阳又为我们唱起了那首:“生命的河”。


在公益活动中非常投入的张菊,此后又加入了郑州金水区红十字会组织的“孝慈志愿者服务大队”。作为队长的张菊,带领大家披星戴月为杨家庄村修建了九座水窖,为方圆数十里的乡亲们解决了吃水困难。


今年 14 岁的孤儿李妮妮,出生在洛阳市栾川县庙子镇龙王幢村的伏牛山中。6 岁时父亲车祸去世,从出生起,母亲就离家出走杳无音信,她和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和一个智力障碍的傻爷爷相依为命。


她出生时脊膜膨出,后来在洛阳一个医院做手术时,神经又被意外切断,导致大小便失禁。祸不单行的是,由于家处大山深处,鼠患成灾,妮妮本来就畸形两个脚底,被老鼠咬了两个血淋淋的窟窿。可是因为没钱医治,妮妮却只能在家挺着。2016 年 9 月,张菊在栾川回访困难人群时,得知妮妮的情况,立即为她发起了救助。10 月份,驻马店西平县企业家唐满柏从张菊的微信圈看到妮妮的情况后,出资安排妮妮到漯河中医院进行脚病治疗,因为病情棘手,又联系了郑州仁济医院,在 11 月 10 日把妮妮转院到郑州接受右脚矫正手术。


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同心协力下,妮妮的脚部矫正手术成功完成。2016 年农历腊月二十六日,张菊接妮妮出院回家,陪爷爷奶奶过春节。由于大小便失禁的后续手术费用庞大,张菊正在为此而不停的奔走呼吁……。


特困孤儿妮妮的家,住在洛阳市栾川县庙子镇龙王幢村的伏牛山深处。


妮妮的一家人,爷爷、奶奶和患有智障的大爷爷。


面对我们的到来,妮妮的奶奶,一时不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感激之情,却突然跪在了张菊面前。奶奶的惊天一跪,让所有人都不知所措。


春节前,在张菊的帮助下,已经做完脚部矫正手术的妮妮,被接回到了家中。


回到家里的妮妮,告诉张菊阿姨,你头上的白头发又增添了许多。


在张菊的救助名单里,和妮妮有着相似遭遇的孩子还有许多。周口市项城三店乡东黄湾村,靠捡废品为生的黄双喜付丽夫妇,其两岁的儿子黄晟祥被吊卸废品的航吊严重切伤……;王泽言,今年 11 岁,女孩,鲁山下汤镇龙潭村人。她出生不久,有智障的母亲就走失了。3 岁时,她父亲在工地干活从高处摔下受重伤,卧床不起三年多。王泽言家里没有老人,和父亲相依为命……;还有两个孩子的盲人夫妻冯国营、郑玉荣一家……!


大年初五,冒着漫天飞雪,我们来到鲁山县下汤镇九女洞村,看望至今仍住在山洞里的残疾人孙马一家。孙马五十多岁换先天性耳聋,娶了智力障碍的残疾人黑妮。患有间歇性智障的黑妮,与经常帮助她们一家的张菊异常亲近。或许是感恩的心情,让她犯病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没上过一天学的孙马,虽然生活艰难,还是自学了泥塑手艺。用二十年的时间,愣是把泥塑佛像塑满了山洞。还取名为九仙洞,使之成为当地村民祈福烧香拜佛的场所。

父母虽然残疾,却生下了一双健康的儿女。尽管生活艰辛,在张菊等热心人的帮助下,却也艰难的生存了下来。转眼女儿孙佩莉十五岁,聪明伶俐,儿子孙兴利十岁,身体健康。在张菊的帮助下,姐弟俩被郑州市马沟民族儿童福利院破例免费接收,眼下,姐姐已经是下汤二中九年级的学生了,弟弟也已经在马沟回民小学读三年级了。在姐弟俩的眼里,“菊妈”的存在,真的是不可或缺的母亲。


漫天飞雪导致山路湿滑泥泞,两个孩子搀扶着张菊艰难前行。


数九寒天的年关,山洞里,此时却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和亲情。


智障妈妈此时也兴奋地和菊妈拥抱在一起了。


鲁山县下汤镇岳庄村乱石盘村民组,有一对盲人夫妻。男主人冯国营,爱人郑玉荣,夫妻二人平时靠卖唱,养活着一双儿女和瘫痪在床的智障母亲。2013 年张菊在鲁山回访时,得知他们家的情况,从此和他家结缘。


大多时候,孩子,就是爸爸妈妈的第一个听众。过年了,妈妈还在外面卖唱赚钱,女儿想妈妈时,只能偷偷地抹眼泪。


正月十三,张菊带着孩子去看望,在马街书会上演出的妈妈爸爸。


看到这样的场景,无不为之动容。


有时爸爸妈妈在邻村演出,孩子也会依偎在身旁。


刚来的时候他们是这样的。在登封希望文武学校和汝州风穴寺文武学校里,有许多是经张菊输送来这里免费学习的孩子。他们大都曾经是贫困家庭孩子或孤儿,甚至是沦落街头的混混儿。


现如今他们是这样的。

这位 98 岁的抗战老兵,为我敬了一个标准而庄重的军礼!在为我们讲述当年战役中的故事时,老兵还认真地教我们如何敬军礼。


曾经是第四野战军警卫班班长的魏荣贵,参加过淮海战役、南海战役、抗美援朝战役等,退伍时是彭德怀老总亲子签字特批,现在老兵的家庭生活很艰难,张菊和志愿者们经常来照顾老兵一家。


鲁山县赵村镇河南村女孩马融雪,2006 年出生,父亲马三宝五十九岁,大伯六十七岁患精神疾病单身,小融雪五岁的时候,患精神病的母亲因病去世,从此小融雪就跟着父亲,及患有精神病的大伯相依为命。到了入学年龄,小融雪每天要翻过几座大山,徒步几个小时才能到山下的学校读书。


居住在洛阳市嵩县大坪乡流涧峪村,体弱多病的孤寡老人卢福星,一直是张菊挂念的老人之一。


在张菊和郑州马沟民族儿童福利院院长的帮助下,把融雪接到了马沟福利院上学,并且免除了融雪的所有费用。这个冬天,小融雪格外的温暖……


过年了,融雪一家人穿上了张菊送来的新衣服,吃上了带来的年货。


艰辛的生活,使得孤苦伶仃的卢福星老人几近绝望。


70 多岁的卢福星患有严重气管炎哮喘疾病,贫困的生活让他无以为继。在张菊和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卢福星被接到了县救助站,恢复了一段时间就为救助站看看门,打打杂,现在老人的生活好了许多。别人看似小事,对老人而言却是天大的大事。


探访途中遇到居住在赵村镇中汤新村后山坡废弃机井房内的流浪汉老黑。虽是流浪汉,却不轻易收受别人的施舍,跟张菊很熟,给东西可以,给钱不要。靠自己劳动生活。唯独见到经常帮助他的张菊的时候,会像见到亲人一样高兴。


鲁山县下汤镇海拔一千多米的杨家庄村大瓦沟村民刘美英,为了孩子在高架桥下租了一间棚户房,生活的窘境难以言表。


随处都可见张菊资助过的贫困老人,每一个见到张菊的老人,都想见到亲人一样高兴。


2016 年 12 月,我们来到鲁山县团城乡桑树坪村,八十一岁的孤寡老人梁宏民家中时,已经是正午时分了,老爷子五十八岁那年患白内障致双目失明至今。


二话不说,放下东西,刷锅洗碗、点火烧水,给老人带来的饺子煮上锅啦。张菊和志愿者的到来,也带了家人般的温暖。


一碗热乎乎的饺子端到老人面前,几近失明的老人闻到了味却看不到,张菊就直接喂给老人吃,不知不觉中,老人的眼中流出了热泪,够吃一个星期的水饺,放在邻居家的冰箱里,让老人慢慢地吃。


为了去看望鲁山县赵村镇河南村仗沟组的孤寡老人武顺卿,车开到山脚下,五公里山路,竟然用了三个多小时。 82 岁的孤寡老人武顺卿托人捎信给张菊说,抽空来村上和我唠唠嗑就行,不用买东西。今天,张菊带着生活用品来了,老人像孩子一样笑了。


靠扎花为生的老太太郭桂枝,丈夫瘫痪多年,全靠老太太一人加工绢花补贴家用,一束花赚几厘钱,一束花赚一毛五分钱。生活极其艰难。也是张菊资助的贫困对象。


撸起袖子做饭,点起灶火烧水。在孤寡老人眼中,张菊就是自己的亲闺女。


这些特殊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孤儿,也有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即使有父母,因为父母残疾、离异等原因,事实上也没有人管,像野草一样的生长。可在张菊眼里,他们都是自己的孩子。倾其所能,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至今,已经改变了近千名贫困家庭孩子的命运。


张菊在金水区红十字会的支持下,相继在平顶山、许昌、洛阳、新乡、周口、驻马店、南阳、天津等地成立了孝慈志愿服务分队 8 支,19 个春夏秋冬,累计为弱势群体募集善款近 500 万元,帮助了数不清的贫困人群。成为中原大地红十字博爱公益活动的一股中坚力量。


张菊为人谦和、低调,不愿抛头露面。“我不希望自己被关注,而是希望更多人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张菊说。家人很支持我的公益选择,对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不要影响到家庭的生活。她感谢家人和各方爱心人士的支持,更希望继续踏实低调做公益,取微信名为“心愿”,其中的含义耐人回味……。


“孤寡老人喊我闺女,贫困孤儿喊我妈妈,我很知足,也很快乐。”在张菊的两个手机中,密密麻麻的求助者的信息,接连不断。只有到了没有信号的偏僻山村里,才能稍稍得以清闲一下。


尽管曾经为修水窖一夜白了头,但还是要养养精神,为下一个孤寡老人或者贫困孤儿行走……。


孩子们和菊妈在一起是最快乐的。而张菊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最幸福的。


2016 年 12 月份,张菊和伙伴们一起,来到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赵村镇堂沟小学,给孩子们送来了过冬的衣服和学习用品。


张菊,是我跟踪拍摄了近七年的红十字志愿者;

张菊,是我打心眼儿里佩服且尊重的志愿者;

张菊,是千千万万个红十字志愿者的杰出代表。


撰文/摄影 付春来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项目官员、首席摄影师

做一个善良的吃瓜群众

如果你也认可我,就点赞分享吧

| 加入红番薯社群请后台回复“入群” |

瓜达尔港畔,红十字中巴急救中心落成

城市规划破解共享单车之困

十年携风裹雨,我的红十字人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