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3


临近“5.12”,总想留点文字,却在提笔时又不知该如何落笔。回想在四川灾区抗震救灾的一个月里,有太多的感人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都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志愿者,在灾区一直奋战了数月;也就在这个时候,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儿女一家亲,感到到全国各地人民对四川人民的关爱和帮助。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每天三四千吨的救援物资从全国汇聚成都,根据红十字会安排,在机场成立空港货运指挥部,负责物资接收、登记、装卸及发送事宜。


指挥部人员组成中,除了一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其余全部是志愿者,有20来岁的小伙子,也有50多岁的阿姨,分别来自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上海等地,不少人是震灾发生后“打飞的”赶来的。


记忆最深刻的是文阿姨,彩虹集团党委书记,50多岁。地震发生后,她紧急采购了一批物资开车送往灾区,5月16日晚,听说机场还需要志愿者,又带着女儿赶到机场。听过说飞机晚点,物资第二天才能送到,她次日五六点钟就给我打电话:“小孙,飞机来了吗?来了一定要告诉我!”后来,她干脆直接跑到机场和我们一起等飞机。


下午三点多钟,飞机到了,50多岁的她一直冲在第一线,和20多岁的小伙子一起搬运100多斤一顶的帐篷,记录数据,累得满头大汗却不知疲倦。


在成都空港,最多的时候有1000多名志愿者,有下班后赶来的工作人员,有来自其他城市的突击队员,还有许多附近高中生,但是最多的还是大学生志愿者。因为物资来的时间不确定,我们本想分队搬运,但是每次时间和数量不确定,不好分组。


更重要地是,所有人都想参加搬运,一次也不想错过,货物一到,马上就蜂拥过来,跟打仗一样。有些个子小的志愿者和女同学,没有搬上东西就来找我:“该我们上了,你还是让我们去搬一次。”


运送物资的飞机大多是晚上抵达,但持续的高强度作业,加上缺少睡眠,大家的身体和心理都非常疲惫。一天夜里,我们看天气很不好,马上要下大雨,便决定今晚不取货了,但是很多志愿者都不愿回去,要一直在机场等候,就这样一直磨蹭到了晚上十点多钟。


此时,便是想回去也没有车了,我们就给交通台打了一个电话,发布一则通告:机场还有100多名志愿者,回了不家、学校,如果方便的或就在附近的司机朋友去接下他们。


消息播出去后,不到30秒电话响起了:“你们在那个位置,是不是需要车,你的电话好难打哦,我们来接你们。”


不到半个小时,我接了120多个电话,还有70个未接来电,以及更多因为占线没有拨进来的…….


十几分钟后,私家车来了,成都的士来了,双流的士来了,还有很多知道位置但没打进电话的也来了。半小时内,所有学生们都被好心人接走了,那些的哥说,只要你们需要,打个电话我们马上就来。


有位女士打电话进来,知道我们的位置后,马上从市区开车过来。我告诉她这里车已经够了,不用特意赶过来了。她非常激动说:“不,你们一定要等我,我马上就来接你。”


此后,无论在机场工作到多晚,每天都有志愿者朋友把我们送回去;每天清晨,都会有成都的哥在高校门口等候志愿者,把他们免费送到空港。说句心里话,真的很谢谢他们。


记得有一批来自无国界医生捐赠、由比利时生产的808顶救灾帐篷,总重100吨,由于数量大,飞机晚点,我们从晚上3点一直等到第二天下午。这批帐篷是我见过最好的帐篷,但全是英文,为了方便安装,我们找来英文翻译,把安装程序翻译成中文,以便灾区人民使用,并连夜把帐篷送到指定地点。


第二天,无国界医生代表到汉旺现场看到安装好的帐篷,给我打来电话:“小孙,你们效率真高,我们到了,看到帐篷了,我们决定再捐助950顶,110吨!”    


最后, 我也要谢谢大家,谢谢一起工作的志愿者,谢谢那些好心人,谢谢我们的国际友人。我想借用一位50多岁的的士司机的一句话:“这次地震虽然不是一件好事情,但是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兴旺的希望,这是对我们灵魂的洗礼。”


谢谢你们


▲ 就是这帮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志愿者每天把上千万、上亿的救灾物资发送到各个地震灾区


▲ 安排每天工作任务和落实前天物资发送情况


▲ 安排每天工作任务和落实前天物资发送情况



▲ 这里曾是我们的临时指挥部


本文摘编自中国红十字报 孙富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