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化工园 “转型”再出发
规划引领为先
科技创新为力
聚合发展为依
✊✊✊
疫情之后的化工产业转型
面临更多挑战
重压之下
全市化工企业转型步伐不退
升级进程不减
后劲从何而来?
规划引领、科技助推、聚合发力
化工产业疫后重振的
答卷上正写满收获!
引导支持化工企业实现设备、工艺、管理、产品“四个升级”,是我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不变的航向,也为企业开辟了疫后重振的宽广大道。在宜都化工园,即将在年底建成投产的华阳化工新厂区正加紧建设,受疫情影响,公司主打产品——“紫外线吸收剂”外贸受阻,销售量降至30%左右,原本计划在新厂区扩充产能的华阳化工,面临着转产之前先转科研的考验。
华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廖全红告诉记者:
“华阳在疫情期间开发出了高端新型助剂材料,目前已经实现了1500多万元的销售额,对当前的经济支撑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公司对新产品研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利用现有的生产线,目前已经增加了三个新产品的开发。”
短期内迅速对接市场,调整产品研发方向,底气源自于企业在转型期间的技术积淀以及新项目开辟出的广阔科创空间。
在位于化工园的华阳化工新厂区,生产车间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更高的含新量,让企业科研具备更高的自由度,新生产线成为企业顺应市场,实现高效转型的“利器”。
在介绍新项目生产线上升级的DIS控制系统时,华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项目部部长徐波的语气颇为自豪:
“中央控制室是项目的大脑,在这里可以看到生产现场各工段的运行情况,生产工艺的安全性更高,产品质量也更稳定。”
疫后重振的后劲,也源于科学规划。以绿色化、精细化、循环化、高端化为设计理念建设的新园区,带来的是覆盖领域更广、生产工艺更环保的新蓝图。
位于宜都化工园的宜昌星兴蓝天科技有限公司,享受着园区其他企业循环供给的水、电、热能,作为“回馈”,其新上马的煤气化节能改造项目,将帮助园内兄弟企业享受到化工终端原料的高效、低价供给。煤气化节能改造产生的合成氨,售价比目前市场价格低出了30%,物流成本更是压缩至零。
宜昌星兴蓝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成林算了一笔账:
“一年按30万吨合成氨来算的话,估计要1500万元的运费,如果我们这个项目投产以后直接用管道输送下去,这笔费用直接可以节省下来。”
年产40万吨合成氨的背后,还隐藏着每年联合生产20万工业用甲醇的巨大潜力,成为下游产业进一步集聚的“引线”。
李成林说,项目的意义不光在其本身,还在于产业集聚产生的一系列积极效应:
“我们园区的其他别的企业也要用到甲醇,以后可以自己供。60万吨氨醇联产后再进一步发展,就可以延伸到PVC、塑料产业。”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配套设施
一流的营商环境
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
让宜都化工园如同一个“强磁场”
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优质企业
截至目前
该园区现有在建项目48个
总投资479.5亿元
“真金白银”的投入加快了园区建设步伐
更夯实了宜都高质量发展之基
记者 | 吴瀚
编辑 | 王念慈
审核 | 章黎 刘瑞
监制 | 陈登良
健康安全过暑假,这些你知道吗?
百强宜都!再进位!
▲
长按扫描二维码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