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歌剧版《红楼梦》登陆美国舞台

2016-09-30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


在美国旧金山战争纪念歌剧院,歌剧《红楼梦》正在做全球首演前的最后一次彩排。图为剧中的林黛玉。本报记者董旭东/摄


旧金山歌剧院委托制作的歌剧《红楼梦》在美国上演后,引发当地舆论的关注与热议


本报记者 马丹 发自旧金山


暗黑背景下,低眉垂眼的黛玉披着大红头巾,身穿大红底色华服,显得格外夺目。一个多月前,高大古典的美国旧金山战争纪念歌剧院就挂出了歌剧《红楼梦》的巨幅海报。如今这部由世界五大歌剧院之一的旧金山歌剧院委托制作的歌剧《红楼梦》正在这里展开全球首演,从9月10日至29日连演6场。


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带给艺术家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以此改编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包括戏曲、电影、电视剧等。但把这部叙述18世纪清朝豪门家族兴衰史的经典名著搬上西方歌剧舞台,用美声唱法和英文演绎,这还是第一次。


将中文巨著改编成西洋歌剧


《红楼梦》虽然在中国家喻户晓、流芳百世,在美国则鲜为人知。“最初我与同事对《红楼梦》闻所未闻,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很快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旧金山歌剧院院长马修·希尔福克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希尔福克认为,《红楼梦》讲述关于人性的故事,而要把关于人性的《红楼梦》故事介绍给美国观众,歌剧是再合适不过的形式。


但如何把卷帙浩繁的《红楼梦》呈现在歌剧舞台上、并为美国观众所接受和欣赏,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旧金山歌剧院为此聘请了以华人主导的堪称“梦之队”阵容的创作团队——包括出生于上海、曾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的美籍华人作曲家盛宗亮,获得过托尼奖的美国华裔剧作家黄哲伦,台湾知名导演赖声川和获得过奥斯卡奖的香港美术指导叶锦添。他们皆为享有盛誉的华人艺术家,具有多元文化背景。


“把有着120个章节、400多个人物的《红楼梦》浓缩为一台2个小时20分钟的歌剧,看上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主创人员表示。


自称已是半个红学家的盛宗亮与黄哲伦决定化繁为简,编撰了一个以宝玉、黛玉和宝钗三角恋爱为中心故事,以政治斗争、宫廷纷争、财产争夺等其他情节为背景的剧本,剧中只保留了原著7个人物。


“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要把《红楼梦》编成一个很好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能打动中国观众,也能吸引和感动从未听说过《红楼梦》的西方人。”盛宗亮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旧金山歌剧院向观众如此概括介绍歌剧《红楼梦》的剧情:《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古典小说之一,在中国如同《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西方一样著名,讲述一个年轻贵族与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子之间的三角恋爱:一个是他的精神伴侣,另一个是漂亮的女继承人。


这部歌剧从石头和绛珠仙草缘定前世的神话开始。他们落入凡间,分别投胎转世为宝玉和黛玉。贾家唯一子嗣宝玉与身体羸弱但才情洋溢的黛玉两情相悦。由于宝玉的姐姐元春在朝中失宠,家族面临厄运。宝玉母亲要求宝玉与宝钗结婚,以便偿还贾家所欠皇债。宝玉决心非黛玉不娶,但在婚礼上新娘被调换成宝钗。最后在悲伤中黛玉投湖而尽,宝玉削发出家。贾家上下沦为乞丐,在太虚幻境中四处流离。


导演赖声川认为,以宝黛钗之间的情感为主线,并将其放在当时政治、社会、经济变迁的背景之下,展现中国一个贵族家族衰落的过程,这种策略“能够抓到红楼梦的精髓”。


同时,他觉得最重要的是把《红楼梦》故事中“宇宙性”的东西表现给西方观众,“这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我希望我们能做到的”。


用国际化方式讲述一个中国故事


在与媒体分享创作思路时,主创人员认同他们把《红楼梦》改编成歌剧的目标,与其说是把一个中国故事搬上国际舞台,不如说是用国际化的方式讲述一个中国故事。


盛宗亮认为,这部歌剧是面向世界之作,凄美不幸的爱情悲剧对所有人都极具吸引力。赖声川也说,“我们是把这部最伟大的中国小说在西方首演,用的还是西方语言”。


在这部“抒情而华丽的21世纪新歌剧”中,作曲家盛宗亮还安排了一些鲜明的中国元素,以丰富人物表现。比如,用京剧中锣、镲等打击乐器营造的节奏,体现在人生的舞台上各色人物来来往往的寓意;通过让黛玉弹奏古琴,反映她含蓄内敛的情感。


除了创作团队,歌剧《红楼梦》的主要演员阵容也由亚裔组成。他们在国际乐坛上有的已声名鹊起,有的正崭露头角。其中,宝玉由来自中国的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扮演。石倚洁常年活跃于世界各大歌剧院、艺术节,多次获得国际声乐比赛金奖,现担任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研究所所长,被认为是当今世界舞台上备受瞩目的新星。宝玉是他在西方歌剧中主演的第一个中国角色,“我需要提醒自己,不要把以往在西方歌剧中惯用的夸张动作用在宝玉身上。除此之外,我就是在演一部西洋歌剧,只不过表现的是中国故事。”他说。


歌剧《红楼梦》全程用英语演唱,同时舞台两侧打出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安排在旧金山歌剧院还是第一次。院长希尔福克表示,用英语演出,可以让《红楼梦》的故事引起广大美国观众的共鸣。而采用中文字幕,是希望也能吸引本地华人社区观众,“我们非常希望为旧金山歌剧院寻找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观众”。


“对于负面的看法,我们应该早有预料”


历时3年多打造的歌剧《红楼梦》为观众奉上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和一场视听盛宴。演出过程中,很多观众流泪。演出结束时,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


盛宗亮欣慰地说:“每次演出后都有观众来告诉我,他们在观看过程中被打动,流泪了。在我们看来,若能做到感动一个观众,我们的努力便没有白费。”


60多岁的伊丽莎白·格林·沙赫是一名资深的歌剧迷,也喜爱亚洲文化。她看过《红楼梦》小说,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她“不忍释卷”。她对歌剧《红楼梦》赞不绝口,觉得改编非常成功。“我很难说偏爱哪个部分,事实上每个部分都很精彩,组成了一个从头到尾堪称绝妙的整体。对于创作者来说,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她说。


美国当地多家报纸刊登了报道和评论歌剧《红楼梦》的文章,对音乐、导演、舞美、表演等方面给予肯定。《旧金山纪事报》说,这是一部精致华美的作品;视觉上富丽堂皇,唱功一流,指挥娴熟;石倚洁的高音清澈而富有表现力。《洛杉矶时报》说,盛宗亮的管弦乐编曲非常棒。他对铜管乐器、管乐器和中西打击乐器的使用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中国民间曲调被他改编成了欢快热烈、色彩绚丽的新音乐。


歌剧《红楼梦》也同样深深打动了旧金山湾区的不少华人观众,虽然他们需要借助意形优美的中文字幕欣赏演出。


但并不是谁都可以接受本是体弱多病的黛玉在舞台上字正腔圆飙出女高音。也有人对以英文西洋歌剧形式演绎《红楼梦》感到不适。


“对于负面的看法,我们应该早有预料。”盛宗亮说。“我们知道,演《红楼梦》。不管用什么语言、什么方式,都会有褒贬。这是由于《红楼梦》是中国人特别钟爱的一个内容,意义远远超出‘红学’热。我们创作班子的目的是通过歌剧把《红楼梦》推向世界,通过我们的歌剧内容和音乐来打动观众,使之为此动容、动情。”


对此现象,作为观众的亚当·罗斯(中文名黄爱德)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且谙熟《红楼梦》原著,他认为制作这部歌剧并非仅仅是为了向西方观众介绍名著《红楼梦》,这同时还是以音乐形式对原著加以诠释的艺术创作。“那些认为把《红楼梦》改编成歌剧损害了原著的中国人应该意识到,所有的中国文学著作不仅属于中国,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理应为世界人民所欣赏。而当歌剧在不同国家上演时使用所在国语言,这也无可厚非。”


计划把这部歌剧推向中国市场


配合歌剧版《红楼梦》,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理解中国名著《红楼梦》,旧金山歌剧院与美国文化、教育机构联手策划了一系列教育和讲座活动,在推广宣传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


比如,由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提供的一个免费网上课程,让公众可以获取有关《红楼梦》赏析、人物介绍、《红楼梦》研究、《红楼梦》相关文艺作品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这些内容来自这所大学开设的一个《红楼梦》专题研究生研讨班。


在歌剧《红楼梦》公演前的一个月里,旧金山歌剧院还在多个场合组织公共讲座活动,以主创人员与专家现场对话等形式,向公众分享改编与创作的心路历程。


这部歌剧也为在旧金山中美国际学校担任数字中文计划项目经理的罗斯策划校外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契机。旧金山中美国际学校是一所中英双语浸入式学校。罗斯专门组织30多名学生观看了歌剧《红楼梦》公演前的最后一次彩排,让他们感受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如何被改编成西洋歌剧的。


这些学生已掌握一定的中文水平。罗斯事先向他们介绍小说《红楼梦》故事梗概和歌剧《红楼梦》剧情,带领他们阅读一些《红楼梦》简写版章节,并观看2010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片段。据罗斯说,绝大多数学生很喜欢这部歌剧,一些学生表示有兴趣进一步阅读和探索《红楼梦》的故事。此外,罗斯还指导学生用中文诵读《红楼梦》中的诗词,体会其中的古典韵味。


据了解,歌剧《红楼梦》将于2017年3月参加第45届香港艺术节的闭幕演出。与此同时,旧金山歌剧院正在洽谈把这部歌剧推向中国内地市场。盛宗亮表示,面对中国观众,很可能会改用中文演出,届时演员也许会有调整。由于中文和英文的语势和语调很不相同,因此音乐部分很多地方也会重写,但整部歌剧的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



未经同意不可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国际先驱导报,请勿修改标题或与其他内容拼贴,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精彩详见《国际先驱导报》(即《参考消息》原创版)纸质版,由新华通讯社主管,参考消息报社主办,周五出版,4开32版,国内外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各大城市报刊亭均有发售。

邮发代号:1-65

年定价:98元

零售价:2元

发行:(010)63071851

广告:(010)6307605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