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青年马克思的人生轨迹:从叛逆不羁到哲学伟人——

2018-05-01 小仙女 奇趣潭


德国《每日镜报》网站4月22日刊登题为《柏林如何影响年轻的卡尔·马克思》的文章,作者为安德烈亚斯·奥斯蒂拉特。文章摘编如下:


波恩:酗酒,斗殴,写诗


这个年轻人好几个星期没给家里写信了。“我在等待,”愤怒的父亲终于写道,“你得立即让你母亲安心下来。”海因里希·马克思把儿子送往波恩读大学时有美好的期望——儿子在那里应该像他一样成为律师。但这小子做了什么?酗酒,斗殴,写诗。


儿子将自己写的诗歌寄给住在老家特里尔的父亲看。收信人以外交方式谨慎地回信:诗歌不是他的本行,但建议儿子等待这些诗歌付印。父亲还说,自己明确希望儿子不要继续在快乐的波恩大学学习,而是转到柏林洪堡大学攻读法律。


▲马克思的出生地,如今位于特里尔市。(维基百科)


于是,18岁的卡尔·马克思踏上了旅途——那导致他未来既没有成为律师,也没有成为诗人。但他将写出撼动世界的书籍——《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如果他留在波恩,这两本书可能都不会问世。 


▲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左)和第一版《资本论》(右)(维基百科)


柏林:法律还是哲学


1836年10月,马克思坐了五天马车抵达柏林。他在这座城市生活了近五年时间,一直待到1841年5月。他在这里最终转为学习哲学,并完成博士论文。他多次搬家,几乎每个学期都更换住处。那在当时的学生中很常见。


有七个地址被证明是马克思曾经住过的地方,它们都在柏林米特区:米特尔大街61号、莫伦大街17号、老雅各布大街50号、路易森大街45号、沙里泰大街10号、马克格拉芬大街59号、许岑大街68号。


我们如何想象马克思时代的柏林?当他抵达时,城墙仍然围绕着柏林,晚上勃兰登堡门甚至被栅栏封锁。主要街道晚上会亮起煤气灯。到了夏季夜晚,它们会停用以节省成本。


▲20世纪30年代的勃兰登堡门(维基百科)


马克思看到人行道被逐渐加固。例如,他的第二所住处——莫伦大街17号——房东在1837年收到了自费铺设花岗岩板的命令。这位房东还被人投诉:院子里有渗水井散发着恶臭,周围居民害怕威胁自己的健康。柏林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建成污水处理系统。


柏林迅速发展。1837年,这个拥有28万居民的城市是继维也纳之后德语区第二大城市。代表性建筑排列在菩提树下大街两侧。马克思成为热情的戏剧迷,喜欢看卡尔·赛德尔曼的演出——这位在柏林舞台上备受称道的明星饰演《浮士德》中的魔鬼梅菲斯特。马克思有很长一段时间醉心于这样的滑稽剧。他甚至考虑未来当评论家。


▲《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诗剧。讲述了浮士德博士为寻求人生的意义,以自己的灵魂换得魔鬼梅菲斯托的帮助,经历爱欲、欢乐、痛苦等精神追求的各个阶段,最终领悟人生的故事。


当时人们在蒂尔加滕公园跳波尔卡舞,或到老雅各布大街49号名为“角斗场”的柏林最大歌舞厅消遣。马克思在1837年至1938年的冬季学期就住在隔壁50号。他被指控在夜里“街头暴行”,可能是醉酒后扰民。他轻松脱身,他中学时代的朋友和未来的小舅子埃德加·冯·威斯特法伦承担了责任。这家歌舞厅在1843年毁于火灾。


马克思的七处住所都距离洪堡大学步行不超过15分钟,当时有1696名学生在该校就读。马克思住过的地方只有一处保留下来:路易森大街60号——那时是45号。马克思在1838年冬季学期搬入路易森大街45号楼底层时,它才刚刚建成不久。


这座三层建筑的形状和高度在那个时代都是典型的。在民主德国时期,该楼外墙的一块牌子提示这里住过一位杰出的租户。两德统一后,那块牌子丢失了。在20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奥托·迈斯纳出版社的主要股东迪特尔·博伊尔曼申请为该楼重新安装纪念牌。奥托·迈斯纳出版社在1867年首次出版了《资本论》。 


▲马克思


马克思在柏林最初继续尝试当作家。他给自己痛苦思念着的燕妮写了令她感动得流泪的爱情诗。马克思在到柏林不久之前和比自己大四岁的燕妮·冯·威斯特法伦订了婚。他近乎绝望地称他的诗歌“宽广而无形”。正如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后来证实的那样,马克思在柏林疏远了法律专业,尽管他三次获得“一流勤奋”的评分。


柏林民众的情绪正在发酵。90%人的收入很少。拿破仑的统治及其大陆封锁政策终结后,廉价的英国工业品抵达欧洲大陆。农奴制被废除,人们大量涌入城市寻找工作。但手工业正变得萧条。那时还没有无产者,工业刚刚兴起。


▲马克思夫人燕妮·冯·威斯特法伦


郊区施特拉劳:结核病与黑格尔


1837年夏天,马克思患了结核病。为了治疗,他在柏林的施特拉劳的一家旅馆度过了这个夏天。这家旅馆目前已经不存在,附近有民主德国时期修建的一座马克思纪念馆。


年轻的马克思在施特拉劳与相对具有颠覆性的“博士俱乐部”有联系,他们在俱乐部讨论备受知识分子推崇的左派黑格尔主义。那时人们对今天看似复杂的黑格尔思想拥有巨大热情,“矛盾”作为获取更高意识的方法令大学生们着迷。自由主义者坚持个人在宗教和政治中的自决权。但仍然统治着普鲁士首都的是年近70岁的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作为绝对君主,他怀疑任何进步。


马克思受到施特拉劳的新朋友启发,想在回家的路上“拥抱每一个站在街角的人”。年轻的卡尔在一封长信中向父亲解释了他转向黑格尔哲学。他一直写到凌晨4点,直至“蜡烛完全烧完”。


▲柏林马克思恩格斯广场上的纪念雕像


柏林作为一个欧洲大都市,与外界联系十分密切。马克思在俱乐部里认识了女作家贝蒂娜·冯·阿尼姆。她邀请知识分子到她的菩提树下大街21号公寓参加沙龙活动。她还带领年轻的马克思外出漫游。阿尼姆在穿行柏林城外的贫民窟时为自己的新著作收集材料。她在1843年出版了《国王的书》,真实地描述了穷人的困境。


1838年,卡尔·马克思的父亲去世。父亲的支票暂时中断,马克思不再上课。他的朋友埃德加·冯·威斯特法伦伸出援手。两人一起搬到路易森大街,埃德加承担了房租。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把古代哲学家伊壁鸠鲁写成了彻底的尘世哲学家。他没有把论文交到柏林,而是邮到耶拿——可能因为费用原因,耶拿审批博士论文的费用仅为柏林所需费用的三分之一。


▲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纪念碑(维基百科)


1841年5月,马克思离开柏林。他没有按原计划谋取教授职位,而是到新成立的对君主政体持批判态度但最终被禁的《莱茵报》当编辑。柏林还没有把马克思变成共产主义者。但他在这里脱离了预定轨道,从法律转向黑格尔。他的思想大厦——辩证唯物主义——将成为下一个阶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