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点】以教育科研引领教育科学发展,看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共建有哪些好做法?

2017-04-13 广东教育




  本文介绍共建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始兴县)的缘起与主要目的、框架与主要内容,总结采取的举措与主要办法、主要成效与基本经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提升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建设水平的前行方向。



以教育科研引领教育科学发展的实践回顾与启示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与始兴县政府共建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阶段性总结分析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韶关市始兴县教育局)

 


一、共建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的缘起与主要目的



(一)共建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的缘起


1.应对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成功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有书读”的大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中小学优质学位不多、教育教学整体质量不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仍然偏低等问题。为此,党和国家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适应广东省“创强争先建高地”发展的新趋势。2012年末,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提出:广东要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意见》(粤府[2013]17号),对全面实施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教育发展新路子提出指导性意见,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创建教育强省、争当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提出了具体。如何进一步推进教育强镇、教育强县(市、区)科学优质内涵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望,尚需要从新的历史时期、新的起点开展探索、研究与实验。


3.呼应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主要任务。省教育研究院的前身是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 、广东省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长期以来对广东省教育教学发展提供指导,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省教育研究院自2011年12月23日正式成立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围绕国家及广东省教育改革发展中心工作,以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引导舆论为职能定位,加强教育理论研究、战略研究、政策研究和应用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相关决策和管理提供重要智力支持,为打造南方先进教育思想理论形成与实践高地做出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引领广东省教育科学内涵优质发展,寻求欠发达地区教育创新发展模式,助推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省教育研究院新的重要任务。


4.破解韶关市始兴县教育发展遇到的新瓶颈。韶关市始兴县位于广东省北部,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在广东省欠发达县(市、区)中有着很强的代表性。2012年,始兴县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县验收。2014年,率先实现国家认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但与此同时,始兴县教育也面临与诸多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类似的瓶颈性问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高,部分优质师资、优质生源外流。面对人民群众的急切期待,始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方寻求支持,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


2013年底,韶关市始兴县教育局有关领导在时任县委书记范秀燎、主管教育工作副县长刘胜春带领下,多次访问省教育研究院。2014年3月19日,经过双方多次调研、讨论,省教育研究院与韶关市始兴县政府签订共建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始兴县)协议。



(二)共建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的主要目的


1.探索开展县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验。全面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开展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广东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试点,在建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模式上实现新突破,为教育“创强争先”积累宝贵经验。


2.探索山区中小学素质教育新模式。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力争到2019年始兴县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在全省山区县中处于领先位置。


3.探索科学有效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基础教育质量评价队伍,研制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基础教育评价活动,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和应用机制,引导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推动学校从粗放式的外延管理转向精细化的内涵管理,从经验型管理转向科学化管理。



二、共建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的框架与主要内容


(一)共建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的框架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战略决策,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指导和引领始兴县全面推进教育内涵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教材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寻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山区县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的路径和方法,为促进全省教育内涵建设和科学发展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


2.共建机制。建立完善共建机制,保障实验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成立共建合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教育研究院有关院领导、始兴县主管教育工作副县长共同担任,领导小组成员为省教育研究院有关研究室负责人、始兴县教育局及教学研究室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日常事务主要由始兴县教育局承担。


(2)建立共建合作机制。双方职能部门确立定期联系机制,及时处理相关事宜,每年召开2次实验区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专题研讨会。建立实验区联系人制度,双方各选派一人担任联系人,负责共同制定实验区的年度工作计划、总结,负责实验区有关工作的联系、沟通、协调与落实,负责有关工作的宣传与资料整理。各相关部门履行好职能,积极落实各项共建事宜,做好服务工作。


(3)丰富发展共建合作方式。双方围绕共建协议加强交流合作,采用系统指导与驻点研究结合、全面指导与案例研究结合、专项研究与区域联动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共建合作。


 (二)共建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的主要内容


1.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队伍,打造名校(园)长、名教师、名专家。省教育研究院帮助始兴县培育教育人才,全面提升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校长和校中层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培育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教研员和名校长(园长)。每年对全县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校长(园长)和校中层干部、教研人员进行一次专题培训。省教育研究院选派高水平专家组成导师组,同时发挥省督学作用,以课题研究为依托,采用理论学习、专家讲座、实践锻炼、走访考察等形式开展高端培训,提高始兴县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的教育政策法制水平、教育管理能力、业务工作素质和教研员的教研管理水平、学科建设能力、专业素质,以及名校(园)长的办学能力、教育理念、教学科研水平,推进优质化、多元化、特色化现代学校(幼儿园)建设。


(2)培育学科名师。省教育研究院成立学科教师导师团,对始兴县名师培养对象开展教学、教研指导,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并为培养对象提供展示平台,力争经过5年的培养,培育出思想先进、素质过硬、水平一流的名师团队,带动全体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2.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打造品牌课程、学科、教研组。


(1)支持始兴县参与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始兴县每学年安排20名以上的校长(园长)、100名以上的骨干教师参加课改专业培训,省教育研究院每学期派遣2批次以上省内外专家和名教师进入始兴县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始兴县建立县一级的教育技术网络中心,通过充分发挥视频网络作用,使教师培训覆盖全县,推动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力争5年内有效改善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现状。


(2)指导始兴县开展高素质学生群体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指导能力,探索高素质学生群体的有效培养机制;为始兴县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高中薄弱学科开设系列教学研究专题讲座,力争使学科教学研究水平得以提升,同时为始兴县高素质学生群体推荐名家主讲的特色拓展课程。


(3)打造品牌学科。省教育研究院各学科教研员借助多种形式学科展示、交流平台推动始兴县中小学学科建设。在5年内,使每学段有2-3个学科在韶关地区有较大影响力,有2-3个学科教研组成为韶关市示范性教研组;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形成一批在市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学科。


3.全面推进校本教研,提升教科研层次和质量。省教育研究院指导始兴县教育局及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教育科研项目研究,每年由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和教学教材研究室安排专家定点指导始兴县10所以上学校(幼儿园)申报省级、市级课题,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数量、层次和质量,指导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教科研层次。


4.全面改进教育质量监测机制,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支持始兴县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建立完善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全面实施发展性评价,逐步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各年级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科质量监控数据常模。指导始兴县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理念,按规定建立健全科学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


三、共建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的举措与主要办法


(一)出台教育政策,完善顶层设计


始兴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教育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优先谋划,教育投入在公共服务中得到优先保证,教育需求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得到优先考虑;把发展教育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精心制定实施《始兴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始兴县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切实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始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意见》(始发[2012]21号),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师资队伍整体优化,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出台了《始兴县“强师工程”实施方案》《始兴县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子计划及配套政策》《始兴县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实施方案》《始兴县高考奖励方案》等文件,为进一步巩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提升全县教育发展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抓住发展契机,深化硬件建设


抓住创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优先发展教育。近年来,始兴县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全县教育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11年的2.2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03亿元,增幅达81.53%;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从2011年的1.8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59亿元,增幅为89.95%。2011—2015年,基建工程投入达1.68亿元,新增校舍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新增校园面积11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加快推进信息装备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校校通”“班班通”已100%全覆盖,“人人通”覆盖率正不断提升。完小以上学校100%拥有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室,100%建成校园网;100%的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100%的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实现了城乡中小学教学条件的均衡配置。全县各类学校全部接入广东教育视频网。2016年,建设县教育技术网络中心和校园网络,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与应用,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鼓励中小学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利用网络资源、微课等多种方式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二是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结构。为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要求,始兴县政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投入6344万元新建九龄中学,投入3000多万扩建太平镇中心小学,2017年拟投入1.6亿元新建城西小学。增加城区优质学位,促进教育城镇化进程。


(三)系统设计谋划,促进内涵发展


在实现“创强”目标后,始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走内涵发展道路,办特色教育”的新目标。借助实验区大平台,引入强大的专家队伍,系统谋划,多方位、多层次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1.深入调研,找准问题症结。省教育研究院多次组织专家团队到始兴县开展教育教学现状深度调研。专家团队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全面了解始兴教育发展基本情况,形成翔实的《韶关市始兴县教学现状调研报告》,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始兴县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师资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培训力度不大;二是教师队伍不强,结构不合理,职业倦怠较明显;三是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水平有待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统筹能力亟需加强;四是教科研尚未全面扎实开展,能力水平有待提高。省教育研究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始兴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为“实验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明确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双方共同制定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始兴县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明确了5年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引领始兴教育向教育现代化建设迈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3.合理设计,多举措培育教育人才队伍。


(1)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县财政每年拨付人才资金100万元,奖励突出贡献的教育人才,拨付330万元作为教师绩效工资。鼓励各乡镇奖教教学,各乡镇每年拨付3万—10万元用于辖区内中小学奖教奖学资金。开辟各种渠道引进社会资金服务教育。2014年全县引进社会资金1085.25万元,2015年引进社会资金1324.72万元,2016年引进社会资金1376.8万元,所有筹措资金均用于资助学生、奖励教师和校园建设。关爱教师,大幅提高教师待遇,一是逐年提高全额发放农村教师津贴,全县农村教师年平均工资提高了9600元;二是大幅提高教师工资,2013年的教师年平均工资48539元,2014年提高到54977元,2015年再提高到66232元,平均每年增长近万元。


(2)举办“始兴县农村教师全员培训班”。全县共有1100多农村老师参加培训。邀请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志雅教授、东莞市教研室王健主任和省教研院魏恤民研究员做主题报告。刘志雅教授以“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态”为主题,具体阐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克服职业倦态的方法;王健主任做了“高效课堂实践研究”讲座,让全体受训人员深入了解开展高效课堂建设的有效措施和东莞市开展教学改革的最新情况;魏恤民研究员就“学科组建设”这个主题,介绍了学科组建设的方法和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性。这些培训为提升始兴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注入了新的动力,对促进始兴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举办“始兴县中小学教研队伍高级研修班”。全县学科组长以上的100多位教研人员参加培训。通过省教育研究院专家讲座、一线教研员实践案例剖析,提升始兴县教研队伍的教科研指导能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讲座的主题包括:省教育研究院原副院长黄崴的“怎样指导教师做教研课题研究”,正处级干部李文郁的“当前教研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魏恤民研究员的“如何撰写高水平教学论文”,朱美健研究员的“教学与评价改革现状分析”,黄志红研究员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研员”,吴有昌副研究员的“教育考试与成绩分析方法”。


(4)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改革研修培训”活动。全县有150多位学校领导和骨干老师参加培训。广州市体育东路小学孙颖副校长作了“以合作学习为切入口,促学习方式的改变”主题讲座,详细阐述了合作学习的要素和实施要点;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冷芬腾校长以“从讲课到导学,从灌输到探究,我们都是课程践行者”为题,阐述了自己对课程改革工作的思考与感悟,详细介绍“核心循环”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操作要点。这些研修培训活动为始兴县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用真实的案例说明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5)举办“中小学校长现代化学校建设培训”。2015年11月12—13日,基础教育教研室谢绍禧主任带领专家组一行5人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活动,全县所有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培训活动分为专家讲座和分组讨论两部分,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余奇老师做了《现代化学校建设指引》解读,广东省佛山市石门实验中学梁世安校长做了“现代化学校建设策略”讲座,华南师范大学附小陈武校长做了“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讲座;在分组讨论中,专家们听取了各位校长的意见并对提出的问题做了细致的解答,布置现代化学校建设课题研究工作。前沿的教育理论和广东省名校的办学经验为始兴县各中小学校长更新办学理念、拓宽教育视野、活跃教育教学思维提供了有高度的指导与真实案例,切实提高了始兴县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加快了始兴县现代化学校建设的推进步伐。在此次培训活动的引领下,始兴县教育局修订了《始兴县中小学校教学工作年度考核方案》,对考核排名最后两位的校长予以诫勉;推行校长、教导主任听评课制度,增强学校“内涵发展”的意识,激发全县中小学校长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6)建立培训基地,创新队伍培养模式。为借鉴名校的成功办学经验,省教育研究院领导与始兴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教育局长、教育局党委书记、教研室主任组团开展实地考察,选定了顺德区富安中学、南海区石门实验中学、肇庆市高要二中和广州市沙面小学作为实验区培训基地,建立长期跟岗培训机制。采取“派出去培训,请进来指导”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跟岗工作。以名校长工作室、名校考察、名教师结对帮扶等方式,从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教学教研等方面全面吸取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培训基地的引领作用。富安中学何兴球校长先后4次带领学校骨干教师团队到始兴县顿岗中学、城南中学进行课改培训和课堂指导,始兴县也派出6批次教师到富安中学跟岗学习,成功将富安中学的课程改革经验运用到始兴县初中课堂教学,并收到良好效果。石门实验中学梁世安校长精心设计跟岗培训计划,推广石门实验中学的“有为教育”办学思想和现代化特色学校建设经验,并将始兴县全部初中学校校长纳入“广东省梁世安名校长工作室”成员进行培训。肇庆市高要二中彭司先校长精心策划,将学校的德育管理、高中质量提升策略和校长的学校管理策略,无私传授给始兴县高中校长,并将始兴县高中学校校长纳入“广东省彭司先名校长工作室”成员进行培训。在广州沙面小学有关领导的精心组织下,始兴县6名小学校长跟岗学习了广州市沙面小学的小班制管理、精细化管理及“协同教育”的教育理念。四个实验区培训基地学校的办学特色、校园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等都对始兴县教育改革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为提升始兴县校长队伍的办学思想,提高始兴县教师教学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立足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1.实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落实课程改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始兴县教育局制定了《始兴县中小学教学督导评估制度》《始兴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估方案》,设置“课堂教学评价表”,每年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课堂教学评估,从贯彻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这些措施,促使学校逐步形成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民主平等、和谐融洽、达成目标、学有所得的高效课堂,同时,计算出每所学校课堂教学评估的优良率,将评估结果计入学校年度考核,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核心地位。


2.加强常规检查,提高教学管理实效。教育局每年组织常规工作检查,除了检查课程的开设、课堂教学改革、科组活动、教研教改外,重点了解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是否建立了备课组资源库及小课题研究成果。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现“减负增效”,加快信息化与教学融合,促进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3.点面结合,逐层提升推进课堂教学效能。以“课堂教学改革现场观摩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为抓手,倾力打造课程改革榜样学校,充分发挥榜样学校的辐射作用,带动全县整体推进。两年来,高峰小学、墨江中学、城南中学、顿岗中学、顿岗中心小学、沈所中心小学分别承办“课堂教学改革现场观摩活动”。城南中学的“一体六环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墨江中学“学案式导学案”教学模式、高峰小学的“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和顿岗中学的“三步六环”模式初见成效并在全县推广。同时,每年召开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全县各中小学围绕课程改革措施、模式构建、存在问题、改革设想等几个方面深入交流,达到学校之间交流思想和碰撞思维的目的。


4. 城乡联动,力促均衡优质发展。制定《始兴县中小学校教师支教交流工作实施方案》,选派优秀年青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支教,发挥优质学校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实施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一帮一”活动,建立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创新“送教下乡,同课异构”活动,使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同样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动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整体提高,推动均衡优质发展。


(五)深挖乡土特色,建设品牌学校


始兴县大力倡导实施特色学校建设,要求全县学校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现代化学校建设探索,推进特色品牌学校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始兴县墨江中学深挖墨家文化底蕴,植根本土地方文化,提出了“润墨教育”,打造“润墨课堂”,以培养有润品(高尚情怀)、润知(实践能力)、有润德(社会责任感)、有润行(创新精神)的学生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始兴县高峰小学提出的“生本课堂”,探索生命为本的教育,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突出学生学习合作、探究,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始兴县城南中学提出“礼乐教育”,以礼生善,快乐成长,涵盖了礼乐文化、礼乐管理、礼乐德育、礼乐课程和礼乐课堂,确立适合农村初中的礼乐教育目标、养成教育具体内容和礼乐教育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学校文明礼乐教育效果。



四、共建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


(一)共建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取得的主要成效


1.教育教学观念实现转变。实验区成立以来,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始兴县校长队伍的管理理念和教学思想得到了提升,学校管理由原来的粗放型、事务型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教学管理由传统的教育思想向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育人才制度向城乡均衡化发展,激励机制得到完善。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转变,新课程理念已在教师中根植,由传统的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素质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课堂教学改革已在全县学校铺开;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得到较大改观。学校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促使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显著提高。


2.教育科研质量显著提升。三年来始兴县一共有147项教改实验课题获得立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7项、市级52项,县级67项,在立项的等级和数量上都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有102篇教学论文获省级奖励,156篇获市级奖励;有21人次教学设计获国家级奖励,34人次获省级奖励,172人次获市级奖励;有23人次教学论文获国家级奖励,130人次省级奖励,156人次获市级奖励;始兴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写好规范字》地方教材已由广东省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地方课程《始兴生态教育读本》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已编印并使用。全县70%以上教师参加了小课题研究,4个小课题研究先进单位、24位小课题优秀教师受到县教育局表彰。各中小学教研组开展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更讲求实效。全县中小学已经形成以教育科研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与良性循环局面。


3.科研与教学形成良好互动。围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探索与实践在学校全面铺开。各中小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形成全县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很大转变,教师驾驭新教材、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也大幅度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得到很好贯彻,教学质量提升明显。各校的教学工作有了更加全息的视角和推进策略,教育走出强制灌输的瓶颈,回归了常态,并融入师生交往细节和学校生活点滴之中。


4.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硕果累累。通过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到培训基地跟岗学习,集中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实现教育理论的专业引领,使骨干教师能够真正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领全体中小学教师共同提高,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从而提高始兴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验区在建设过程中组建了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各学科指导小组,参与到各所学校的各类研讨活动之中,将他们的实践者身份提高到指导者身份。骨干教师在这样的指导实践中,慢慢成长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实验区成立以来始兴县培养了市级学科带头人23名,县级学科带头人58名,市名师3名,市教学能手5名,成立了13个名师工作室。2015—2016年,始兴县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比赛,不少教师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始兴县有8节展示课被评为“部级优课”,有13节展示课被评为“省级优课”,有36节展示课被评为“市级优课”。在学科教学技能比赛中,始兴县邓粤芳等3位教师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廖春龙等2位教师获得省二等奖,卢春霞等9位教师获得市一等奖。骨干团队的建设发挥了向全县辐射的作用,打破了校际人力资源单一使用的局限,创新性实现了区域内教师优质资源共享。


5.义务教育发展形势喜人。在曾经优秀生源流失严重和优秀师资短缺等的情况下,经过实验,始兴县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初中教学质量保持在全市上游水平,以中考为例,2015年总平均分在韶关市10县区中排名第三,化学、历史排名第二,物理、思品排名第三,语文排名第四;2016年总分全市排名第二,思品、历史排名第一,物理、化学排名第二,语文排名第三,数学、英语排名第四,全部学科排名进入全市前四名。始兴县义务教育学校深挖地域文化,大力推进“特色品牌学校”建设,有效落实素质教育,取得可喜成绩。墨江中学、顿岗中心小学和实验小学被评定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实验小学、墨江中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始兴中学等6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罗坝中心小学、沈所中心小学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始兴中学、沈所中学荣获“韶关市中小学校校园文化现场会优秀承办学校”的称号;实验小学、高峰小学、城南衍屏小学、沈所小学被评为“韶关市体育大课间精品学校”;城南衍屏中心小学等11所学校被授于“韶关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墨江中学健美操队连续7年蝉联“韶关市英东杯”健美操组冠军。


 6.高中教学质量快速提升。始兴县高中学校秉承面向全体、分层教学方针,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办学质量快速提升,多年无学生犯罪记录。始兴中学先后获得“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书香岭南’书香校园”“韶关市先进单位”“韶关市文明单位”“韶关市德育示范学校”“韶关市教育改革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三年来,高考成绩快速提升,不断创造始兴县高考历史新纪录。2014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实现翻倍完成韶关市预测指标,一本完成率达到190.90%,各批次上线情况也较往年有较大突破。2015年高考成功实现新突破,一本上线人数再次书写始兴县高考新篇章,创造了始兴高考历史新纪录。2016年,重点本科上线人数为96人又刷新纪录,对比2015年增幅为29.7%,超额300%完成了市重点本科预测目标。始兴中学连续三年被评为“韶关市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已跻身全市教学质量前三位。风度中学高考成绩也有新突破,2016年被评为“韶关市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单位”。


7.办“人民满意教育”成效显著。多年来,始兴县教育局走群众路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关爱教师和学生成长,增强家校紧密联系,努力践行办“人民满意教育”,在全县社会各界都取得良好反响。2013年底,在省教育研究院有关领导、专家指导下,反映始兴县教育教学改革状况的报告—《始兴县积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努力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获得时任主管教育工作副省长陈云贤同志的肯定,时任省政府副秘书长江海燕同志批示:始兴县教育发展经验值得借鉴推广。2016年,《关于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测评结果通报》(始常[2016]4号)显示,始兴县教育局接受168位市、县人大代表无记名投票,满意票有149张,满意率达88.7%;始兴县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工作测评调查结果显示,2014—2016年,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72.71%、74.69%和77.81%,呈现不断提升态势;2016年始兴县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示,发出的问卷共计1150张,满意度达79.33%,显示大多数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

  

(二)共建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积累的基本经验


为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力争在2018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如下。


1.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建设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的全过程,要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又要充分发挥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要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系列扎实的基础性工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2.牢固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科学发展观,自觉把握和尊重教育规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观,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个性发展;重视教育质量监测,建立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3.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教育领导力。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教育领导力。通过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不断提升教育治理水平;通过专业引领,促使县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转变观念,打开视野,形成教育改革发展强烈意识;借助外部智力支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人才素质,提升课程实施质量和水平。


4.全方位调研,精准寻找问题症结。组织专家队伍深入调研,对始兴县教育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现状等多方面研究分析、反复讨论,准确把握教育科学发展症结,形成翔实的调研报告,有针对性地开展全方位指导与专业引领,为快速实现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有效实现实验区建设拟定目标。


5.做好教育科学发展顶层设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教育方针、政策,围绕教育厅的中心工作,结合始兴县的实际情况,经专家组反复讨论,科学谋划,制定《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五年发展规划》,从整体上进一步明确实验区五年的目标、策略与措施,形成实验区的组织架构、基本制度和日常运行机制;结合实验区的有关工作,出台一系列保障性政策,为实验区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多方面支持。


 6.建立完善教育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明确教育科学发展的责任和任务,建立完善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在现有一些政策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借助实验区大平台保持一定的政策灵活度,有效盘活教育管理、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7.创新育人用人机制。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切实提升教育培训效益,建立人才队伍发展体系与发展机制,包括建立中小学校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发展体系与发展机制,提升教育管理效能;建立校级、县级、市级教学能手、学科教学带头人、名师培养制度与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能手、教学带头人、名师的带动作用与辐射效应。打破校际人力资源单一使用的局限,创新实现区域内教师优质资源共享。


8.以教育科研引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引导专家团队开展全方位教育教学专题培训,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形成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鼓励全体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鼓励骨干教师申报校级、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教育研究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年轻教师培养,提升教师素质,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积极应用教育研究的各项成果,发挥教育研究示范作用,让教师们体会到教育研究的效能与成就感,立志实现教育科学发展。


五、共建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前行方向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综合改革力度不大。以促进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的教育改革不多,实验区尚未深入探索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以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为目的的改革力度不大,实验区学校办学自主权有待进一步扩大和落实。


2.高水平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不多。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层次需要进一步提高。大部分教育教学改革尚停留在经验层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指导,不断积累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成功案例,打造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充分发挥教科研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引导作用和对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支撑作用。


3.管理统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始兴县作为韶关市首个省级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在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在各项工作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分工不明确、考虑不周全、落实不够到位等情况。


(二)前行的方向


1.深入开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试点工作,推行综合素质评价,借助“PISA”测试,探索建立现代教育评价体系;探索中小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激发校长队伍依法治校的积极性和提高校长治校能力;开展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提高学校办学自主用人的权力,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2.积极开展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现代化建设研究。围绕“构建高效课堂,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欠发达地区县(市、区)教学特色”工作重点,以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抓手,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引导各中小学凝练现代化教育教学思想,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思想指导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大力发展中小学生体育、艺术教育,实现欠发达地区教育新突破。结合县域实际情况、学校实际情况打造中小学校特色,创建中小学特色学校。


3.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立教育大数据,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争取获得国内外有关高校、教研机构支持,创新推进“互联网+”教研机制,充分发挥教研效益;开展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和教育管理效率、效益与教育教学质量;抓住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关键,认真探索在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出现的核心问题,积累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实践案例。


4.切实开展教育科学及教学研究。切实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政策研究,为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从每一个课例研究获得启示,逐步形成围绕教学难点问题开展课堂教学实证研究;认真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对一些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理论思考与探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化水平;切实开展大教研活动,从教学实际出发,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发展。


全面回顾实验区的建立、实施过程,对实验区的主要做法、成效、问题及反思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欠发达地区教育科学内涵优质发展,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预定目标做出贡献,将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与始兴县需要继续不懈努力的新任务。

             

执笔人|吴有昌、涂立龙

审稿人|汤贞敏、李海东

来  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感谢您关注广东省教育厅官方微信

微信号:gdsjyt

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记得点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把它分享给朋友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