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向立德树人的老师致敬!一起来听这些老师的教学故事(上)

2017-09-11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职业道德的意义范畴。虽然教师节已经过去,但对所有立德树人老师的敬意一丝不减。今天我们继续听听老师们感人的教学故事,你们是学生真正的引路人、筑梦人、守护人!


“这辈子,只当一座桥”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黄天骥

感言:当一个教师,首先必须爱学生,必须知道学生的成长必然有一个过程,他们会有很多缺点,要理解他们,要因材施教,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当好教师难吗?又难又易。做学问教书容易,做好人就难。要时时戴好“为人师表”这个“金箍”,经受各种考验,自律自重自爱,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8月30日,2017年中山大学中文系开学典礼上,83岁的黄天骥教授压轴出场。他送给新生两句话“聪明人要下笨功夫”,“做学问要靠长命而非拼命”。从教61载,黄天骥在三尺讲台这个“大舞台”上,浓墨重彩地诠释了一个师中楷模的胸襟与情怀。他言传身教,为人为学,深受学生爱戴。他曾说,“这辈子,只当一座桥”。某种程度上,这位在康乐园工作、生活了一甲子的睿智而宽厚的师者,已成为中大一种象征和符号,成为“老师中的老师”。


关于黄天骥老师的事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



做盲孩子生命中的梦想合伙人

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邓晓红

感言:在我心中,每个学生都是一棵努力生长的小树,而我愿意用太阳般温暖的情怀,春雨般深情的微笑,去滋养他们的生命,在平凡的工作中点亮学生的梦想。

她是一位语文教师,但所做的工作充满挑战,并非常人能胜任;从教23年,她的学生可能很少走向名校名企,却足以让家长和孩子为之幸福和感动。她,就是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邓晓红。

在邓晓红的引领下,一个个曾经迷茫无助的盲孩子重塑了信心,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书写美丽人生,更多的残疾孩子或上大学深造,或成为盲人IT工程师,或加入残疾人艺术团当歌唱明星,每个人都能勇敢追梦、努力圆梦。


关于邓晓红老师的事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



做学生的朋友 和学生一起考试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数学教师林伟

感言:首先要感谢团队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其次,从教27年来,我一直以项目来推动自己的专业发展,从研究到教学中收获很多,这次候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对我来说既是肯定,更是鼓励。希望借这个机会办好我的名师工作室,带领我的团队在教研中做出一番成绩,培养一些优秀的年轻教师。

“我之所以对教育工作这么上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父亲的缘故。”来自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的正高级数学名师林伟说。因为父亲是当地小学的校长,林伟从小耳濡目染,师范毕业后又被分配到父亲当年念书的中学教书,为了不给父亲“丢脸”,他对自己说:一定要做一个好老师。


关于林伟老师的事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




教书育人36载 他坚守并超越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初级中学教师刘志伟

感言:无论是作为一个人,还是作为一名教师,都要不断创新,不断进取。让工作更创新一点,让生活更充实一点。

“当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走上世界各地,走上各行各业,特别是成为行业精英或技术能手时,我觉得自己的劳动很值得,因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是对老师的最好回报。”说这句话的时候,刘志伟语调微微上扬,只见他双眼炯炯有神,咧开嘴角开心地笑着。今年已经是刘志伟成为一名教师的第36个年头,他是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初级中学一名平凡的生物学科技教育教师,也是“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的候选人。


关于刘志伟老师的事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




科技有疑难 用兴趣化解

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教师郑贤

感言:有时候我感觉到,学生给我的更多。我的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你不觉得孩子带给你的快乐更多,大于你的付出吗?

24年前,她“半路出家”,走上三尺讲坛,只因兴趣,如今,她已是广州仅有的8名“小学教授”之一。她还是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首批名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课程的平台,郑贤将学生们领进科技的神奇之门,并沉浸其中。从教以来,仅她培养参加各级计算机竞赛的获奖学生,已达1200人次。

一批青年教师也在她的培养下崭露头角。作为广东省首批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她在省内外带出徒弟80多人,一部分已成为当地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其中一人已是广东省小学特级教师。

关于郑贤老师的事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


既要关注学生当下 更要着眼学生未来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副校长叶译

感言:作为新时代的老师,一定要有专业的追求,不仅限于本身的专业,还要融合其他专业,做一名跨界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当下,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没有眼界的老师无法引导学生走向未来。

生于1970年的叶译,19岁出来教书,27年来一直都在教学一线,尽管已是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副校长,但他仍舍不得放弃自己的“专业”。他认为,在一线跟学生接触才能“教学相长”。他有一句话一直挂在嘴边:优秀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引导出来的。如果只是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则无法让学生“胜于蓝”。

关于叶译老师的事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


培养“音乐票友”让艺术教育生根

广东广雅中学艺术名师宋曼蕾

感言:很多东西都是学生教给我的,不是我自己去找的。

宋曼蕾是广东为数不多的艺术名师。当课业压力日益繁重,艺术教育开始在高中式微。她反其道而行之,让艺术回归课堂,并让学生热爱,以至于成为“音乐会的票友”。“票友”说法的背后,是让艺术无限贴近生活,从而提升学生修为。作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候选人、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及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她更注重艺术的普及,而不是特长生的“专利”。

关于宋曼蕾老师的事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


从中职生到“卓百万”的励志人生

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卓良福

感言:作为一名职教老师,不忘初心,以爱心育人,以匠心铸才,把每一个学生从“毛坯”培养成“精品”,这既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理想。

从中职生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低学历教师到获政府百万元住房补贴的高层次人才,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卓良福,可以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励志哥”。在他的鼓舞下,很多学生也开启了励志模式,成为技能型人才。有人认为他的成功只是幸运地抓住了机遇,但他说:“在机械行业和职业教育摸爬滚打的心酸,只有自己最清楚。

关于卓良福老师的事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



继续用热情和坚持去影响学生

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学院院长朱长江

感言: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在我的课堂上感受到思维的乐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那将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会继续用热情和坚持去影响学生。

每年教师节,朱长江至少要回复两三百条祝福短信。从武汉到广州,从华中师范大学到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学院院长,3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教学科研一线。学生评价他的《偏微分方程》课程,“把那么复杂的东西讲得这么简单,真是神人!”从教三十年,朱长江说对得住自己的选择,会继续用热情和坚持去影响学生。

关于朱长江老师的事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


老教授引入新理论让上课更“好玩”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设计学教授田少煦

感言:作为一个老师你教学没做好,那么科研做得再好也是美中不足的。所以我这三十年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教学上,放在培养学生,以及自己的教学研究上。

“不少大学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不看重教学,而是过分看重科研。这也导致了一部分老师只顾追求科研而忽略了教学。”在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设计学教授田少煦看来,教学是一个老师的天职,“如果作为一个老师你教学没做好,那么科研做得再好也是美中不足的。”所以田少煦从教三十年来,主要精力一直放在培养学生以及自己的教学研究上。

关于田少煦老师的事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



大学老师应该“身教”更胜于“言教”

暨南大学创业学院院长张耀辉

感言:好的老师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要教育的是能够为社会真正提供价值的人。因此大学老师应该“身教”更胜于“言教”。

在教育这件事情上,张耀辉是一个有“大胸怀”的人。作为暨南大学创业学院院长,张耀辉常常勉励学生要以“解放全人类”的心态来创新、以“以理服人”态度坚持、以创造财富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他所说的解放就是解放生产力,创造新的生活方式。这三条原则也成了他的个人标签。

关于张耀辉老师的事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



将“边缘专业”打造成全国标杆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杨则文

感言:从教31年,对职业学校来说,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师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是思维层面的,我们还要教他们技能。

31年前,辞去湖北省一间财政所副所长职务,进入学校教书,在杨则文看来,这是一个适合自己的选择。他刚刚入选2017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的初评名单,在这之前,他已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等称号,早已荣誉等身。他对职业教育改革充满豪情,不但引领了番禺职院金融专业从教学方法、教学场所、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到就业全方位的改革,还将自身经验积极向全国推进。这一专业也因此成为全国同类专业的标杆。

关于杨则文老师的事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



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深圳市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刘俊

感言:作为一个老师你教学没做好,那么科研做得再好也是美中不足的。所以我这三十年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教学上,放在培养学生,以及自己的教学研究上。

十四年前,刘俊离开计算机公司,成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老师。在企业做了十年,为什么要转行做老师?刘俊说,除了因为家里几乎全是大学老师的“家族情结”,更多地是出于对老师这份职业的向往,“学校的环境比较单纯,认认真真干,好好地对待你的学生,就是好好对待自己的人生了。”十四年来,刘俊把自己活成了一座“桥”,连接起学生和企业;又把自己活成了一位“保姆”,从学生招进来到走出校门,从头到尾操心。

关于刘俊老师的事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



盲童灰色世界的“光明使者”

广州市启明学校教师布文锋

感言:我愿用教育的智慧点亮一盏心灯,指引他们生命的航程,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一身整洁的蓝T恤,带着淡定的笑容,布文锋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操场上正在上体育课的孩子。这是一群动作有点笨拙的孩子,他们无法跟你用眼神交流,甚至伸出手去他们也无法准确地握住。这几乎是布文锋每天都要面对的场景,但他始终与这些盲童温柔相对,一晃便是28年。1989年,19岁的布文锋从师范院校毕业,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到普校当老师,一个是到特殊学校当老师。衡量良久,布文锋选择了后者。“我觉得特殊孩子更需要老师,所以我留下来了。”

关于布文锋老师的事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



唤醒孩子生命感、规则感和责任感

广州市执信中学教师洪少帆

感言:通过激思促行来唤醒孩子的生命感、规则感和责任感,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能力和公共参与能力。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心灵,做老师不能一味说教,给学生的未必全是知识性的东西,但必须是适合学生发展的目标路径。”在执信中学执教思想政治课的洪少帆,认为教师的工作是个“无底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政治老师,可以通过“激思促行”,唤醒学生的生命感、规则感和责任感,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公共参与能力。

关于洪少帆老师的事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


鼓励孩子玩要尽兴学要到位

广州市沙面小学校长姚丹

感言:真心的教育需要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和付出。

“以前孩子的口袋会放小人书,玩的是弹珠;现在孩子的口袋会装着什么?手机!玩的是游戏!你懂得这个,你就抓得住孩子的心。”28年来,尽管姚丹的身份在教师、教研员和校长间不断转换,但她心中排在第一位的永远是学生。“我鼓励孩子玩要尽兴,学要到位。”

“因为我所从事的职业,塑造的是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我在工作中出现偏差,塑造的灵魂也就有了偏差。”姚丹认为,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让自己成为样板,小至守时的习惯,大到为人处世的态度。

关于姚丹老师的事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



给“后进生”一片阳光

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小学副校长高小兰

感言:孩子更多需要鼓励,不要揪住他们的缺点不放。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多去表扬他们。

海珠区赤岗小学副校长高小兰选了一张面朝阳光的照片当作微信头像,倚栏而立,长发被风吹到脑后,她正享受着温暖的美好。这恰是她对待学生的心态写照———看得到每个学生的优点,而不是揪住缺点不放。采访这名广东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南粤优秀教师时,言谈当中,她提到的心灵震动和感动,往往来自于那些“后进”学生,而作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则在不经意间闪现。

关于高小兰老师的事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





(来源:南方都市报)


感谢您关注广东省教育厅官方微信

微信号:gdsjyt


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记得点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把它分享给朋友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