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1个亲姐凑32万为弟弟娶亲买房,当事人说“不是重男轻女”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 2018-07-18

澎湃新闻记者 陈凯姿 实习生 任昱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719z231rz&width=500&height=375&auto=0
结婚典礼现场,一对新人和长辈站在台上。在司仪主持下,着同款并分别标注从1至11数字红色T恤的11个姐姐,按家中排行从大到小逐一上台,对结婚的弟弟说祝福语。


7月9日,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暖泉镇桥上村一农家娶亲。农户高海贵的11位闺女,凑了32万元为家里唯一的、年龄最小的弟弟高浩珍办婚礼。村民拍下结婚典礼视频,引发网友对“重男轻女”“彩礼高”等问题的质疑。


高浩珍的十姐高玉(化名)7月11日就网友质疑回应澎湃称,生男孩是因为父母一辈存在传统思想,但父母并非“重男轻女”。而当地彩礼其实并不高,姐姐们凑集的钱中有约20多万元是用来给弟弟买新房用的。


本文图片均来自大河报网


“生男孩非因父母重男轻女”


澎湃新闻获取的视频显示,结婚典礼现场,一对新人和长辈站在台上。在司仪主持下,着同款并分别标注从1至11数字红色T恤的11个姐姐,按家中排行从大到小逐一上台,对结婚的弟弟说祝福语。


7月11日,高浩珍的十姐高玉向澎湃新闻确认,网传的上述视频属实。高女士说,视频是婚礼现场村民拍摄的。视频中的两名长辈,是自己的父母。父亲高海贵今年已经72岁,母亲苏某68岁,大姐49岁,弟弟高浩珍今年才22岁,在九姐的理发店工作,弟媳则是他的初中同学。


高玉表示,网友质疑其父母“重男轻女”,其实并不存在。父亲23岁、母亲20岁时开始,前后27年,接连生了11个女儿才生出一个儿子来。那时因为老一辈有传统思想,想要个儿子。不过,兄弟姐妹12人关系一直十分要好,也从没觉得父母会多爱弟弟一点,他们对子女都是一样的,特别公平。


暖泉镇副镇长杨某向澎湃新闻介绍,据了解,目前像高家这样的多子女家庭,在当地基本属于个例,“重男轻女”思想观念也几乎不存在了。



按当时计生标准,可能要被罚1万元


高玉向澎湃新闻透露,因超生孩子多,家里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期间被罚了不少钱。她高考那年被北京某大学录取,但考虑到家境,仅看了一眼通知书,就去县城开始打工。


对此,暖泉镇原计生办主任武某表示,按上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处罚标准,高家那时可能会被处共计一万元的罚款。


桥上村村委会会计陈某说,高家孩子生得多,以前政府为了惩罚,有几个孩子没给上户口。不过,政策放开以后,最后都上了户口。


高玉说,因为家里一直比较穷,大部分孩子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高中毕业的她算是家里学历最高的了。其他姐姐基本上都是断断续续上学,有的三年级就不读了,只有两个姐姐念过初中。家里的五姐、三姐和大姐连学校都没进过,辍学之后大家都回家务农。因此,他们这一代人都没有“一定要生男孩”的老思想了。



当地彩礼不多,凑钱主要用于买房


为什么要凑钱给弟弟结婚?高玉解释,父亲以前一直靠在煤矿打工和种地为生,由于孩子多花销大,没攒下多少钱。弟弟这次结婚要花钱,只能由11个姐姐一起来帮衬。


暖泉镇桥上村党支部书记兰生平也向澎湃新闻证实,高家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条件特别困难,直到去年才脱了贫。


高玉强调,32万元是姐姐们自发为弟弟凑的,分别用在了置办婚礼、彩礼和在县城买房上,并不像网上传的那样全部用于彩礼和婚礼。当地彩礼钱并不多,这些钱主要还是准备在县城买房用,大概需要25到30万左右就能付全款,买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


此外,面对网上质疑和负面评论,高玉表示,目前家人心里都比较矛盾和迷茫,也拒绝让22岁的弟弟接受采访。“凑钱给弟弟办婚礼完全是我们自愿的,希望大家不要把关注点放在钱上。”高玉说。


澎湃评论

11个姐姐帮弟娶妻,也别污名“扶弟魔”

(澎湃特约评论员 张丰)


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一个小伙子结婚,意外成为了网络红人。他结婚花费的32万,是由11个亲姐姐凑的。11个姐姐和新郎新娘一起拍了合影,照片中11位身穿红色T恤的女性格外显眼。她们还拍了一段视频,她们挨个喊着自己的排行从镜头前走过,在短视频时代,这样的作品想不火都很难。



不过,这11个姐姐可能没想到的是,这样一段视频,在网上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不少网友质疑,姐姐们凑32万给弟弟结婚,不但有“重男轻女”的意思,也说明这个娇生惯养的弟弟多少有些无能、啃姐。甚至有人开玩笑,发明一个“扶弟魔”的称号送给这个家庭。


这样的想法,对中国农村的现实有相当大的误解。1980年代的农村,生好几个孩子确实是让人担忧的事,但是到了90年代中期,随着外出务工的流行,家里人口众多已经不算是劣势了。考虑到中国即将进入老年化社会,这样的大家庭甚至有几分让人羡慕的味道。


和当下城市中产者孤独的生活体验不同,农村的“大家庭”,大多都有共同抵抗风险的习惯。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靠一个人无法抵御自然灾害,家庭与亲友之间的互助,一直是传统社会的内在组织方式。对这样的大家庭来说,11个姐姐每人凑一点钱来帮助弟弟,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也见过类似的场景。一个家庭,前面是好几个男孩,最后一个是女孩,等到女孩出嫁,每个哥哥出一点点力,妹妹的婚礼就很有排场。


这里面当然有虚荣心的因素,对这个12个孩子的大家庭来说,父母把大家都拉扯大非常不容易,最终,那个最小的孩子结婚,就成为父母完成自己使命的仪式,对这个家庭来说,这是真正的大事件。事实上,11个姐姐凑的32万元,有20多万是用来帮弟弟在县城买房。在大城市,这个数目还不足以付首付,但是在小县城,却足以买上100平方米了。


“扶弟魔”这个说法,隐含了这样一种价值观: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命运负责,都应该自力更生——推导到极致,就是冷漠,甚至是对亲情的冷漠,不应该“剥削”他人(针对弟弟),也尽量不要帮助他人(针对姐姐)。这样的观念,在都市中相当普遍。我们已经被教会一个人面对残酷的竞争,并且要学会面对一切有可能到来的结果。


对都市中产来说,不管他所理解的成功意味着什么,在本质上都注定是属于个人意义的成功。这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准则,个人是法律意义上的最小单位,大多数法律纠纷,最终也会追溯到个人的责任。这样的观念,也会影响到家庭:婚前婚后财产的争议,伴侣的债务问题,会催生出很多“新闻”出来。


我们也要感谢吕梁这个家庭还不够现代。11个姐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体会到艰辛,她们最高学历只是高中,有一个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不敢读而是选择打工,最大的两个姐姐,甚至都没有进过学堂。这样的经历,足以让一个人恨自己的父母和家庭,恨那个最小的弟弟,但是从视频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开心。


实际上,这种开心的来源是生活的另一个维度:这样的家庭,孩子一定会非常团结。如果记者的采访足够深入,不是把焦点只针对那个弟弟,会有不同的发现:排名第10和第11的妹妹,一定也受过姐姐们和弟弟的帮助。相互体谅和帮助,是这个家庭过去生存的经验,早已深入到她们的骨髓之中。


她们体察到父母的不易,也体会到生命的不易,但是最终这种人生经验转变成了某种责任,让这个家庭充满了爱和团结。对习惯孤独和竞争的都市中产来说,爱和团结实在是一个新世界。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


死刑!米脂杀死9名学生的凶手说要上诉

“中山大学教授涉持续性骚扰师生”网文刷屏,校方回应

张学友,七杀超神!

_(´ཀ`」 ∠)_ 世界杯结束了!

被骗入传销窝点11天后,她遭一个半小时残忍虐待殴打致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