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今天新添的世界遗产,凭什么是它?

澎湃新闻 2019-07-11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综合报道


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当地时间7月5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将地处江苏盐城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一新的世界遗产也因之成为我国首个滨海湿地类型的自然遗产。


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4处,自然遗产增至14处,自然遗产总数位列世界第一。


这一次,为什么会是地处江苏盐城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事实上,鹤舞鹿鸣,生态与保护,这是对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最好说明。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中的麋鹿


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现场  图片 清源文化遗产


7月5日的世界遗产大会现场  图片 清源文化遗产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提名地位于备受世界关注的黄海生态区。这是黄河、长江这两条世界排名前十的大河,和鸭绿江、辽河、滦河、海河等大小河流一道,持续向海洋输入巨量泥沙和营养物质堆积而成的肥沃海岸,也有独特的辐射状沙脊和沙洲。


据中新社此前报道,盐城地处中国江苏沿海中部,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翼,拥有中国最大的沿海滩涂面积,达到4553平方公里,拥有珍禽、麇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去年初,黄(渤)海湿地——盐城提名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文本正式上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去年4月,国务院正式同意盐城市黄海湿地项目作为2019年国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盐城黄海湿地作为我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同时也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唯一一处具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潜力的区域,这也有望成为我国首个滨海湿地类型的自然遗产。


YS-1及YS-2提名地地图,包含条子泥地区


由于沉积物性质、水文和地形条件在不同区域的独特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内也包括规模宏大的沙丘、潟湖、岩石海岸和有濒危鸟类集中繁殖的岛礁。时至今日,沉积物堆积、大陆架沉降这两项动态地质过程仍在持续塑造着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景观和生态过程,使之成为世界上最为多样、富饶的海岸之一;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这一世界上最为吸引人的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鸟类栖息地。


据了解,这一系列提名地是世界上一些最受关注的濒危物种的关键停歇地、越冬地或繁殖地。提名地区域内有17个物种被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1种极危物种(勺嘴鹬);5种濒危物种(黑脸琵鹭,东方白鹳,丹顶鹤,小青脚鹬,大滨鹬);5种易危物种(黄嘴白鹭,卷羽鹈鹕,鸿雁,寡妇鸥,黑嘴鸥)和一些近危物种(红腹滨鹬,半蹼鹬,黑尾塍鹬,白腰杓鹬,斑尾塍鹬,震旦鸦雀,弯嘴滨鹬,铁嘴沙鸻,蒙古沙鸻,翻石鹬)。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中的丹顶鹤     来源:《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文本》


根据文献和专家研究,其中3种鸟类的生存尤其依赖于提名地及其邻近地区,分别是勺嘴鹬、小青脚鹬、大滨鹬,此外还有大杓鹬。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也极度依赖当地的海岸海洋系统。虽然后一种物种的生存现状似乎并不依赖与当前的提名地,但二期系列提名地将会为其关键生境增加一层保护,以防止该物种在野外灭遭遇绝威胁。一期的两个提名地在所有的系列提名地中是面积最大的,而且在各种优先级设置中均被认定为关键地区。


2016年下半年,盐城正式启动黄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2018年4月,国务院正式同意盐城黄海湿地作为2019年国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去年10月,世界遗产保护联盟专家组和盐城市申遗技术团队先后到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麋鹿园盐城黄海湿地展示中心和东川湿地保护站,实地考察申遗项目的生态保护与湿地修复实验情况,详细了解保护参与人员的日常工作及野生麋鹿保护情况。据盐城当地媒体报道,当时陪同考察的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王荣平说,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在生态平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黄海湿地申遗工作,将该项工作列入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作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内容。


近年来,盐城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来盐过冬的候鸟数量逐年增加,麋鹿种群不断扩大,盐城独特的生态资源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专家学者认可,“我们致力于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就是希望与国际组织就湿地保护方面开展广泛交流,引入先进的国际理念,学习外地的成功做法,切实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增加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相信在国家部委和各位专家的关心支持下,盐城将通过申遗工作,成为经济发达、生态禀赋独特的地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表示,滨海湿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大自然对盐城的馈赠,“我们将倍加珍惜这份世界稀有的生态家园,始终把守护、保护作为第一责任,真正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盐城落地生根。进一步加强问题整改、深化湿地保护,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将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建立问题清单,逐一明确责任,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整改到位。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广泛开展湿地保护宣教活动。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加强保护管理和生态修复,努力将盐城黄海湿地建成一个集生态、科普、旅游为一体的世界性自然遗产地,为全人类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盐城贡献。”


IUCN对盐城湿地的评估文本


世界遗产大会现场

据地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的大丰中华麋鹿园此前发布的信息,中华麋鹿园作为盐城黄海湿地的重要景区,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完好保存了麋鹿赖以生存的南黄海湿地生态系统。麋鹿由1986年引进时的39头发展到现在的4556头,其繁殖率、存活率、年递增率均居世界之首,壮大了麋鹿种群数量,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麋鹿基因库,形成林、草、水、鹿、鸟共生的壮丽景象。景区作为盐城唯一一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直以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人格文明、生态文明、产业文明为发展方向,依托珍稀动物麋鹿及南黄海湿地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生态游、科普游和文化游,使景区成为周边景区发展的楷模。景区在发展旅游的同时非常重视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坚持“资源保护永续利用,保护开发有机去年结合”的原则,大力保护麋鹿种质资源、周边湿地资源和生态景观资源。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包含江苏盐城南部候鸟栖息地(YS-1)和江苏盐城北部候鸟栖息地(YS-2)。这两个区域一直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咽喉位置,每年都有大量的濒危鸟类选择在此停歇。这一遗产申报成功后,也正式成为我国首个滨海湿地类型的自然遗产。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自新华社、中新网、清源遗产公号、爱世界遗产公号等。




本期编辑 周玉华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