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扎心了,90后

时代数据君 澎湃新闻 2020-01-21
澎湃新闻湃客 时代数据

2020来了,第一批90后也三十了。在而立之年,那些曾经考验着八零后的人生难题,如期而至。


一年一度的亲戚灵魂问答无法应对,钱包里的钱依旧不够花,银行卡的数额总是让人透心凉。


时代数据调查了大学毕业至30岁的90后单身青年,发现他们有些人也许刚入社会初尝艰辛,也许事业顺遂却“三高”不落,无论处于什么阶段,都缺乏对收入的安全感。

所谓的收入安全感,是指工作收入是否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支出而来带来的个体感受。

经济不断发展,消费水平不断升级,北京等部分城市的人均GDP甚至已经达到中上等富裕国家水平,为什么这些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还是对收入如此缺乏安全感?月薪多少才能满足他们呢?时代数据通过深入分析和调查当代年轻人的支出以及收入结构,找到了答案。


90后的钱都花哪去了?

这一届的年轻人和往届不大一样。“他们不是最会赚钱的一代,却是最会花钱的一代”。从天猫双11历年的数据来看,自2015年起,90后消费者占比就已经开始超过80后,成为消费的中坚力量,消费能力不容小觑。


据媒体调查显示,衣食住行仍是90后支出的主体架构。其中,相比70后、80后而言,90后的“恩格尔系数”普遍更高。紧随其后的是美妆服饰、房租房贷、社交应酬以及交通出行等。


但仔细探究,就会发现,作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新兴事物给他们带来了新的生活以及各种在老一辈看来略显疯狂和奇怪的消费方式和特征——“精致穷”“月光族”“啃老买奢侈品”“超前消费”“1000可以花,10块钱必须省”……

在已经到来的21世纪第三个十年,中国“90后”们正在用属于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方式,标记这一代人的独特性格。

恩格尔系数不能降

对于年轻人来说,“吃”是一件大事。宁可少买一件新衣服,也要大快朵颐饱餐一顿。据美团点评线上数据,中国餐饮消费者中,90世代(90后+95后)占比51.4%,远远超过90世代在总人口的占比。2016年,年轻人人均食品消费为45.9元/日,合算下来,每月在饮食方面的开销至少能达到1377元。

对咖啡、奶茶的追捧,也成了当代年轻人饮食消费的新趋势。据统计2019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约为500亿元,消费者中一半是“90后”。而他们也是目前国内咖啡消费的主要人群。


时代赋予了我们精彩的物质生活,也在我们的肩上施加越来越繁重的生活压力和工作负荷。加班似乎也成为了职场90后的“必修课”。在某招聘网站2019对2268位职场人士的调查分析中,90后和95后面临的加班情况最为严重。


数据证明,虽然90后、95后因为爱跳槽、裸辞、抱怨加班等给人留下“年轻人吃不了苦”的印象,但实际上加班最多、为工作投入最多的还是他们。

面对高速运转,强度极大的职场生活,咖啡奶茶成为大城市写字楼社畜们必要生存消耗。


在那些熬夜加班的凌晨和破晓,90后们开始逃离宏大,只想追求这种简单的、高效又确确实实的幸福。科学证明,糖份能够刺激人脑中的奖励机制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的感觉。工作时间长了,经常需要补充糖分让大脑重新回到备战状态。


咖啡因提供动力,糖份提供幸福感,在忙碌的工作间隙搭配组合,一杯灌下,品味着工作的辛苦和甘美。


租房人群主力军

目前,90后成为租房人群的主力军,租房人群中近七成为90后,计划买房与不考虑买房的人群比例基本持平。在最关键的租赁价格问题上,新一线城市租赁房源的价格在1001-2000元/月的占比为40.4%,而一线城市4001-6000元/月的租赁房源占比最高,为24.7%。

而对于初入社会的95后来说,大部分人关注租房的价格区间集中在5000元以下。月租金在2000元以下的占比达到7成以上。


公共交通花多少

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16上半年中国主要城市公共交通报告》,二线城市的公共交通平均票价花费基本在2元左右;新一线城市略高一些,最高为杭州的3.38元;而一线城市的公共交通平均票价花费基本是二线城市的两倍之多,均在4元以上。


如此一来,二线城市每月的公共交通费用大致为120元,新一线城市大概为180元;如果生活在一线城市,那么每月的公共交通费用能达到263元。(按照每月30天,每天乘坐两次公共交通计算)

而交通、租房和饮食仅仅只是年轻人开支结构中最基础的部分。作为网络原住民的“90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商品种类极大丰富,营销工具、各种形式的直播,无时无刻不在诱惑他们。

此外,受高房价、高房租、就业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90后普遍社会压力较大,但由于自尊心强,渴望被关注认可,非常在乎外界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故而更愿意提前追求有品质的生活,热衷于超前消费,在社交、美妆、旅游、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更倾向于提前享受和自我提升。


犒劳朋友,孝敬父母是刚需

在陌生城市上学、打拼,朋友的帮助必不可少,每月聚餐人情来往,不可以吗?工作之后,孝敬父母,关怀晚辈,每月定期转账,不应该吗?随手记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年轻人在人情方面的支出金额总共超过100亿,请客吃饭、孝敬父母和发红包是支出最多的前三个类目,这一年,人均发出2903元的红包,平均每月约为242元。

人不如狗?

一方面努力工作给年轻人带来了足够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以及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们疲于在人际关系中周旋,宠物的存在给了这群怕麻烦又怕孤独的青年们极大的精神慰藉。在养猫养狗的人群中,90后占比最高,达到43.0%和47.5%;其次是80后,占比也超三成。


2016年,年度宠物支出最高可达11.5万元。2018年,中国宠物市场人均单只年消费金额整体可达5016元,平均每月支出418元。对于养宠狂人来说,同样是理发,宁可省点钱牺牲自己的消费体验,也不能亏待了“主子”。

美即正义

“双十一买了什么?”

“大部分都花在化妆品上了”

“种草神器”,微信公众号、微博大V、小红书以及最为上头的李佳琦一句“买它!”……各式各样的营销手段刺激着年轻人的购买欲望,在颜值即正义的当下,作为一个精致的猪猪男/女孩,美妆产品必不可少。


从2015年开始,线上彩妆的整体销售额保持高速增长,其中90后女性是目前线上彩妆的核心消费群体, 2016年,女性在化妆品及服装上的花费人均为9701.5元,平均下来每月需要花费近809元。90后男性美妆市场规模也在无形中不断扩大。对比去年双十一,今年“男士彩妆”的搜索量同比增加了157%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美林美银的一份报告显示,比起买房,这届年轻人更愿意把钱花在喜好上,81%的人愿意把钱花在旅行上,“年轻不去开阔些眼界,难道要等老的走不动再去吗?”

截至2018年,90后已经超越80后,成为旅游市场的消费主体,并且消费人数仍在以十分乐观的增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将自身的收入用于旅游支出。


2016年年轻人人均旅游支出高达14738元/人,按照这个支出水平,平均下来年轻人每月至少需要攒下1228元,才能够实现较好的旅游体验。

养老储蓄

《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年轻一代对养老普遍持乐观态度,大部分年轻人认为自己可以在57岁退休,在不考虑通胀因素的情况下,至少有人民币163.4万元的储蓄以迎接舒适的养老生活。

然而,近半数的年轻人还未开始为退休做任何储蓄。如今的我们身处在流动性更大的社会中,不知道三年后在哪,不确定是否结婚生子,不知道能不能结束单身,面对更加不确定的未来,与其为难以捉摸的未来精打细算,不少年轻人更愿意抓住尚可掌握的现在,及时行乐。


但在养老规划这一问题上,如果没有投资增长,大部分中国人无法实现自己的养老储蓄目标。即使年轻人每个人每月存入21%的收入(人民币1339元),他们也需要近60年(*假设每月储蓄1339元,年利率1.75%)才能达成他们认为所需的养老储蓄目标。为了能够在退休前达成这个目标,这就要求年轻人每人每月存入高于1339元的收入。


年轻人月薪多少才有安全感?

饮食、住房、交通这些基本的生活开支,加上美妆、宠物、旅游、人情世故、养老储蓄各个方面的花费,再考虑水电、生活用品等生活必需细碎支出以及未来可能的医疗支出。如果还计划买房买车,为将来可能的医疗支出做准备……

20岁的人生,需要很多,但拥有的却很少,因此焦虑汹涌。

当我们把焦虑转化数字,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要有多少钱才够。”

按照年轻人的当前消费水平,时代数据算出当代年轻人的收入水平必须达到1万元以上,才能够真正有安全感。


这与许多未毕业的大学生内心的声音相近。时代数据调查显示,目前62.11%的大学生认为能够有安全感的月薪为1万元以上。


而对于第一批奔三的90后来说,人生开始承担上老下小的重担,结婚、房贷、车贷、父母养老费用以及孩子的成长费用,对钱的需求更凶,心理安全的月薪更是只多不少。



收入过万?睡吧,梦里都有

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收入过万的年轻人,远远没有你想的那么多。

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18届毕业本科生月收入是5135元,而收入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5485元),最低的是历史学(4348元)。


《2019国人工资报告》显示,目前月薪过万人数占比城市排名TOP3为上海、北京、深圳,即使是排名第一的上海,月薪过万人数占比也仅有35.09%。

另外,工作年限的增长月薪过万人数会有所增长,但调查显示,在受访者中工作10年月薪过万的人数不足三成,仅有22.44%。即使是“职场老油条”,薪资似乎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


到此当代年轻人,收入多少,花多少,能剩多少,也就一目了然了。

由于这种独特的消费方式,90后们自称是贫民窟的小公主/王子——追求精致的生活,但其实没有多少收入,更没有多少存款。自嘲的背后隐含着时下年轻人最流行的消费观——“对自己好一点”。

只是“应该为自己而买的”东西太多了,只要你想要“对自己好”,想要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你就会发现总有地方还没探索,总有物品还没买到。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花的远远比挣得多,每年存钱目标五万,年底结束一看还差八万,支付宝账单一打开晕厥,当然没有安全感。

不安和焦虑缠绕在年轻人的心中,不管是月入五千还是五万的,都在哭穷。

可若想在崭新的2020年摆脱焦虑,与其祈祷“2020对我好点”,不如用积极的行动,健康的消费观念来为自己赢得安心生活的底气和能力。



本期编辑  常琛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