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良:宏观经济数据变化处于合理范围

2017-05-18 人大国发院 人大国发院

宗良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

对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看到今年年初到现在整体宏观经济确实有一定的变动,但是我觉得今年的变动应该说总体上还是比较合理的。尤其是3月份到现在,3月份总的来讲比较好,到4月份略有一点下降,但是整体上来看还都在合理指标范围之内。

通过以下数据可以得到比较深刻的感受。比如从三大需求角度来讲,在投资方面,投资1—4月份是8.9%,这个速度还是可以的。同时民间投资能达到6.9%,虽然低于整体平均速度,但与过去2点几的速度相比还是比较高的。在出口方面,3月份太高,4月份又稍低一些,1—4月份8.1%左右的数据本身也还是挺不错的,因为前几年数据持续是负的,现在能达到8.1%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应该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有一个突出的状况值得注意,连续三个月把原来已下调至3万亿以下的外汇储备,现在又变成了30295亿美元,外汇储备连续三个月抬头这还是很特殊的。在消费方面,1—2月份只有9.5%,一季度大概是10%左右, 3月份跟4月份分别是10.9%、10.7%,数据很不错,1—4月份能达到10.2%,三个需求形势上来讲比较平衡。

从一些结构上的优化我们也能看出来,比如说消费指数在8%以上,消费整体量还比较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消费在我国拉动经济占的比例比较高,现在消费能保持一定规模就挺不错的。包括供给侧改革中间有一些方面也得到优化,CPI在1—4月份是1.4%,4月份PPI6.4%,收低了一点,从形势上看比3月份略回落一些,但还是保持在正常合理区间之内。有人会问为什么这样?我觉得要看金融政策和监管发生微妙的变化。

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我们知道确实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中国不是按照货币政策跟目标利率来操作的,是按照操作利率,这中间看着没怎么紧,因为抬高十个点、二十个点,但是一抬高立马在整个平面下,尤其是在市场又不是太大的背景下,一下子导致金融机构的紧张。另外一方面是金融监管,来自银行、证券、保险几个方面的监管在加强,从银行角度出台了若干个文件,加强监管来自两个方面,理财和同业业务。这两块业务大银行还可以,中小银行受的影响比较大。从过去的利差、息差来看,中小银行、股份制银行利差比较高,最近大概降到1.85%左右,成了各类银行中比较低的。从这个角度看对整个货币政策或者操作整个状况感受到有一点变化。

从形势上来看,我们面临着宏观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稳中求升的阶段,对外经济趋于平衡,国内去杠杆加速。在坚持供给侧改革的主线下,三大需求之间基本平衡,通过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合理调节,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持汇率稳定,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这样可能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又让外界感受到中国整体保持良好的预期。

如何看待未来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三个方面比较关键,第一个是怎么让中国潜在增长率不断提升。未来关于改革开放,应该将改革和开放两个因素展开,这是全要素生产率里面的两大因素,对中国整个政策的分析有很深刻的意义。对于改革,要强调市场化和制度,而开放是市场的扩大,它需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把这些因素再分解开,使我国政策连成一个有效的促进全要素增长的整体。

第二个是长期来讲区域如何平衡的问题。从最新的数据来看,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是长江经济带、重庆、江西、云南发展的都较快,但是东北近几年经济情况较差,按照今年1—4月份或者一季度准确的测算,东北把全国经济数据拉低了,投资拉低了0.8个点,GDP拉动0.11个点,如果能把东北的区域经济增长问题解决,我们经济的平稳增长将得到保障。

第三个是怎么样来实现平衡的问题。稳步推进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原来说开放,现在就得说经济全球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就是一种经济进入全球化的新的引领方式,我们不需要短期一定做到什么程度,但平稳的发展就会带来需求的扩张,需求的扩张会为产业升级提供良好的渠道。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中美关系。因为在中美经贸关系中,美国的经济的过好过坏都对我们有影响,中美的关系需要达到一个合理的状况,事实上,美国经济达到一般偏好对我们比较有利,这时候人民币压力也会有所减轻,能把这个处理好,对于我们未来几年经济增长很有意义。

因此,解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一个是解决开放的问题,另一个是解决区域经济结构优化问题,这些问题合在一起是未来经济发展中很重要的几个方面。


作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人大国发院坚守“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的目标,着眼于思想创新和全球未来,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