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刘伟:中国问题的研究要有长期性、深入性和系统性

2017-06-17 人大国发院

刘伟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

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和人大国发院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和我们一起分享讨论成果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想就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对于中国问题的研究要有长期性。中国的问题非常的吸引人,包括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要有长期性,我们知道吸引人的问题一旦问题频频发生,就会使大家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不断的转换,人们发现目不暇接,这不是一个真正的研究,尽管热点问题需要研究的问题变幻莫测,不断新生出理论的热点,但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还是需要长期性的关注。因此,特别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我们要倡导一种长期坚守式的研究,虽然我们面对的是非常现实的而且不断变化的并且生动的中国经济和世界大格局的变化,但是我们的研究还是要有一个持之以恒的态度,要有一个长期具体研究的态度。人民大学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已经举办11年了,今天发布的是第42期报告,我们都知道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研究十年以上,而且是持之以恒的研究,恐怕说不出让人家尊重的话,所以我们的论坛是能够获得尊重的,这个论坛本身在持之以恒的研究态度方面是很有体现的。

其次,对于中国问题的研究要有深入性,也就是对问题理解的准确性和理论分析的逻辑严密性。我们可能读到过很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否适合中国的实际那就另当别论。我们认为严肃的研究出发点不应该是这样的,要有对问题的深切体会,要准确的把握,深入的分析,要上升到理论逻辑层面,有一个严密的结构完整的逻辑,提高说服力而不是吸引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开展对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就要有这种建设性的态度,强调它的逻辑严密性,强调它的学理的完整性,强调它对问题理解的准确性,所以我们的研究要有一定的深入性。包括思想的深入,包括对现实问题把握的深入,我们的论坛也一直在追求这种深入性。

最后,对于中国问题的研究要有系统性。研究不仅要有长远性,还要有一定的系统性,不是就某一个时段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而是要从整个大格局出发,整个系统出发,把问题联系成一个历史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把握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增长当中的某一个节点的现象,对于节点这种现象本身的理解要有全面性。我们今天论坛的题目是时间节点——“反弹、分化与周期转换中的中国宏观经济”,好像时点性很强,但是我们把它放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当中和世界格局的比较当中考虑中国经济时点上的特点,这样对特点的把握就会更为深入。

总而言之,我们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讨论非常强调这三点,即研究的长期性、深入性和系统性,这体现了一个高等院校作为国家高端智库的责任,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开展政策性、现实性问题的研究有这个特点,这种特点又与我们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学校的教学工作能更好的契合,这种契合和支撑也使我们的智库研究更有自身的特点。目前各个单位都有智库,而且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大学智库的特点就是更多的政策智库式的研究要和大学的学科建设、基础研究和教育本身有更好的结合,相互促进中才有它的特点和可持续性。下面我们的团队会分享他们关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研究成果,在此之前我想把这三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大家给予建设性的讨论和严肃的学术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作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人大国发院坚守“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的目标,着眼于思想创新和全球未来,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进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