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十九大精神高端理论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7-11-02 人大国发院 人大国发院

11月1日下午,“十九大精神高端理论研讨会”在明德主楼第一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承办。研讨会共分两场,汇聚了中国人民大学近30位知名教授和学者,以解读领会十九大文本和系列重要精神,同时推动理论思想和理论体系的深度研究为目标,开展深入研讨和交流。

11月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主持了首场研讨会,他表示,当前十九大的宣传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地,也进行了专门部署,组织了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对十九大新思想、基本方略、基本思想体系等若干主题进行研究。此外,在学校宣传部的安排下,已有40多位专家教授,撰写了88篇深度解读十九大精神的文章刊发于各类主流媒体。刘元春副校长表示,本次研讨会也是一个研究落实会,落实学校前期的部署和计划,同时继续推动对十九大重要思想、理论、战略背后的历史逻辑、社会基础、未来实施战略、实施路径及一些重点难点进行专业的解读和梳理。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伟在致辞中首先表示,参与本次研讨会的学者来自多个学院,这也说明对于领会十九大精神、解读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样一个复杂、丰富、庞大的理论体系,中国人民大学有着很好的学科基础、学科群落来支撑。另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们有这样一种服务国家、服务政府,跟着党走、主动诠释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理论性。这种主动性、认同的自觉性,来自于我们学校红色基因的传承和深厚传统,相信我们在这方面能够做出领先一步的的成绩。其次,十九大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形成并系统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一步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理论基础、哲学方法的研究,恐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并不是短期的应急之举。这个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新时代的思想,有着更加长远的意义。第三,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的需要就是它的需要,所以我们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时代,需求空前的迫切,关键看能不能拿出高质量的符合需求的成果。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作为第一批国家高端智库,更需要乘势而上,产出更多真正的思想成果。最后,刘伟校长还表示,十九大之后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到教学指南上,学者们也要将相关的研究成果运用在课堂上和教学上。

长江学者、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在发言中表示,十九大报告中外交领域有一些新特点,如新定位、新理念、新方式、新战略和新实践等。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全球世界,而且有自己新的全球世界哲学,全球设计理念。这些都构成了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十九大提出的目标能够实现,我们的外交要站得更高,拿出多种对策。首先要稳定大国关系;其次,要想办法化解日本的四国集团计划;最后,要在全球治理、“一带一路”这些问题上寻求落地,行稳致远。此外,还应关注海外利益的保护。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蒲俜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是对以往外交理论的超越,在三个层面进行了创新:将中国的内政外交统筹起来,既要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同时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结合起来,将解决中国的自身问题,争求大国富强和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结合起来;凸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人类共同价值,强调处理当代国际关系问题时的中国智慧,参与全球治理时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等等。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伟认为,当前我国外交事业面临两种矛盾,一是国际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另一种则是我国外交的主要矛盾,即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与中国现在仍然相对边缘的国际地位之间的矛盾。宋伟还表示,相比之前的国家安全观,十九大提出开放、合作、综合、可持续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理念层次上,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综合性一体化的安全观,表现在国际安全和国内安全的一体化、各个领域安全问题的一体化、应对国家安全需要一体化的机构和手段这三个方面。新时代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和原则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关键在于预防性的、可持续的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这与我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也是一致的。

长江学者、经济学院一级教授杨瑞龙认为,十九大报告明确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而新时代的改革也进入新阶段,主要在两个方面表现其特征。首先,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赋予了改革一个新的历史使命,即不仅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回答。其次,十九大明确宣布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等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样一个基本矛盾,一方面要通过改革开放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同时还要把发展不平衡作为我们的目标,通过改革开放来加以解决。因此,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也将在继续关注生产力、生产效率的同时更多关注共同富裕等五个方面发生变化。

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林嘉在发言中表示,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围绕依法治国层面提出了众多新论断、新举措以及新要求,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性。首先,十九大报告把全面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指标。进一步深化了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这些年我国在依法行政层面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下一步要在法治中平衡公权力和私权力的关系,规范市场秩序,更好地保护各方权力。第三,新时代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重要的顶层设计,通过成立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实现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形成权威统一的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这是中国特色法治道路的重要体现。第四,这次报告提出新时代的法治建设更加注重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实现,强调法律制度本身就是要保障人民的权力,就是要保护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和权力的实现。

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张翔认为,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合宪性审查。合宪性审查的工作跟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所有的现代国家,所谓的现代国家制度里面都包含了合宪性审查这一机制,这种机制应该说在现代化国家是不可或缺的。如何把合宪性审查的工作在国家制度中落实下来,有人建议直接模仿建立美国式的司法审查制度和德国式的宪法法院制度,但是我们国家有非常独特的特点,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的探索。要建立这个机制,要考虑适应需要,符合中国的历史逻辑,还要在现行的人大制度之下建立这个制度。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云飞谈到,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同时提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覆盖领域的时候,也将生态文明纳入其中。总体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实践的话语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核心范畴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其产权基础是坚持自然资源的产权公有;其价值取向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与之适应,还要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其价值属性是生态文明的成果应该被全民共享;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领导力量是党的领导。第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具体命题在于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应从学理上进行深入分析。第三,习近平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目标是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文昭表示,十九大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在14个基本方略中排在第二位。而以人民为中心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理解。首先,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础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物为中心。其次,人民是一个变化又复杂的概念,以人民为中心要有重心有针对,如果抽象的讲可能抓不住重点。在时间上是当下的人民,在层级上应主要以下层民众为基础,在数量上是大多数人民,在需求上是困难的人民。最后,以人民为中心是为了人民,而不是把人民做依靠实现自己的目的。在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时候,也要以人民为中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什么,促进什么,通过改革增进人民的获得感。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祁凡骅认为,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际公认的治理现代化标准是国家治理过程中需要有法制、分权、治理主体的多样化这三大内容。十九大报告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明确提出了要增加省级以下地方政府的权力。另外,报告还提到在省级以下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要合署办公。合署办公后,运转机制是什么,党的领导跟业务的领导如何融合,都需要我们密切关注深入研究。此外,政府内设机构的规范化,构建国家的监督体系等都是十九大精神中需要我们持续关注的课题。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巍认为,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提出我们要做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这就需要动员大量的政治资源、经济力量、文化力量,而十九大的部署和安排适当提升了外交角色体系的权力地位,有利于树立一个更加强有力的外交体系。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左希迎、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邹静娴以及我校部分师生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在未来一段时期我校学者将在五个方面继续做出努力,第一,撰写一批系统性的理论文章;第二,召开一系列理论性的研讨会;第三,围绕研究文章和理论研讨会创办宣讲和学习十九大理论的培训班、教育阵地;第四,在今年年底对于前期所出版的习近平治国理政“三新”思想全面深化,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深度解读。第五,结合十九大以及双一流特别是重点学科的部署,人大国发院和科研处将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投放一批重大科研选题。

作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人大国发院坚守“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的目标,着眼于思想创新和全球未来,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