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1件广电作品被撤销评奖资格 中国新闻奖对蓄意造假行为“零容忍”

赵新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21-01-13

1月30日,中国记协和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共同在京召开“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作品突出问题”新闻评议会。会议透露,从2016年至2017年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对329条举报线索的核查情况来看,撤销参评资格、获奖资格的92件问题作品中,71件是广播作品和电视作品,2016年31件、2017年40件,占撤销作品总数的77.17%。


与会者围绕近年来因造假被撤销参评、获奖资格作品,从撤销原因、处罚办法、治理举措等方面开展评议。中国记协主席张研农、党组书记胡孝汉参加会议并就相关问题和与会人员进行座谈。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会上获悉,近两年来,广播电视类参评中国新闻奖作品出现重新制作、和刊播不一致以及造假等突出问题。这些被撤销参评资格、获奖资格的广电类作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作品内容造假;重新制作参评作品音视频,比如,更换播出作品内容,删减内容、压缩时间;申报作品播出信息与实际不一致,参评作品指向不明确;报送作品为修改后的重播版本;无法提供作品播出原始依据。


会上,来自新闻业界、学界的专家学者及各中国新闻奖报送单位的相关负责人针对如何防范和杜绝广电类作品违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要对广电参评作品涉假问题进行分类,区别惩罚,对蓄意造假行为采取“零容忍”。此外,建议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评奖工作前移、设置评奖信用档案、鼓励实效等方式来维护评奖权威性。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副主任吴競提出了严把“六关”的建议:抓源头,压实推荐的第一责;抓举报,强化公示的核查关;抓审核,把住内容的关键点;抓处罚,从严惩治动真格;抓通报,公开亮剑,出重拳;抓节点,关键节点发出通报警示。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绚认为,要杜绝“造假”现象的发生,真正的根源在于新闻人的良知,要通过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实现对真实的坚守,重建公信力。


在听取了与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后,张研农提到,中国记协以及相关组织要加强对现有问题的分析,争取在新时代通过新作为展现新气象。希望各地区各单位能够集思广益,高度重视新闻评奖工作,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评议等方式,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推动评奖制度和机制建设更加合理化,营造新闻战线风清气正的评选环境。


( 责任编辑:徐平 )


独家|专业|原创|深度

微信ID:chinaxwcb长按二维码关注

请勿擅自转载,有意转载的公众号请联系QQ:8067069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