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摘掉“口罩”还得靠自己——来自实体书店的调查与思考

李婧璇 王坤宁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21-01-14

3月19日,晓风书屋创始人朱钰芳在浙报·晓风茶书馆做主题为“春日云游,杏花吹满头”的直播,分享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朱钰芳表示,直播是疫情之下书店的新尝试,接下来会在每个晓风书屋围绕该店特色做直播。

本报记者 黄琳 摄


“现在是很难的时候,但也得坚持,该扛还是要扛。只要活得下来,我们还要守在这儿!”说起今年疫情下的经营状况,杭州晓风书屋的老板朱钰芳透着些许苦涩、无奈,但更有坚持和倔强。


2020年年初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刚刚迎来“小阳春”的实体书店行业不得不想办法破解新的困境。


好在,政府及时有力的扶持和书店行业积极向前的态度,让经历大考的实体书店能够更客观、更精准解决问题,让他们想得更理性、走得更长远。


疫情来袭


书店业戴上厚厚的“口罩”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人戴上了口罩,似乎也给全国的书店业戴上厚厚的“口罩”,将书店与读者隔离开来。


从1月底至2月,全国绝大多数实体书店都处于关店状态。始终坚持营业的北京图书大厦和王府井书店等个别书店,也只有零星读者光顾。


“春节以来到现在,本应收获的店面销售收入,对于实体书店全行业而言,可以说损失殆尽。”北京新华连锁有限公司品牌顾问、北京智信化产业研究院理事长刘明清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番实体书店的营业损失包括图书销售收入,饮品、餐食、文创产品等非书产品收入,也包括活动收入、场租收入等。


“往年晓风书屋都是大年三十还上班,初三书店就恢复营业了。可今年从1月23日至2月26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几乎是颗粒无收。我们第一季度的营业额只有去年的20%左右!”朱钰芳表示。


疫情给书店业带来的影响不止于营业损失。“员工缺位以及流失、书店产业上下游中断、线上消费习惯的深化。”刘明清认为,资金链存在断裂的风险,是整个书店行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当然,目前多个省份陆续出台的针对包括实体书店在内的文化产业的救市政策,可以起到很好的帮扶作用。”


全国中小书店联盟书萌创始人孙谦十分忧虑地告诉记者:“此次疫情的影响虽不至于让实体书店‘再次入冬’,但过去阶段书店业的发展成果将在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接受来自于市场的真实检验。”


自救复工


戴“口罩”的书店想法透口气


厚厚的“口罩”让以读者为生的书店业感到闷闷的。为了透气,许多实体书店千方百计开展自救,开通网上商城、推出特价秒杀以及折扣力度极大的礼品卡、组建读者微信群、卖盲盒、视频直播……


“你看,这是我们体育场路的书店……”3月9日晚,朱钰芳在晓风书屋的视频直播中与网友互动,带领大家“云”逛店。笑称“直播菜鸟”的朱钰芳坦言:“一开始很拘谨,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你不知道你的读者在哪里,你无法判断他的阅读喜好进而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朱钰芳坦言,这是自己直播面临的最大挑战。有次直播,朱钰芳卖掉了230套盲盒,“虽然卖一套亏一套,但是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晓风也是好的”。


虽然有点“赶鸭子上架”,但总是勇敢的创新。


摘下“口罩”,透口气,或许当下的困境仍需时间来过渡,但留存下来的都是希望的火种。


3月2日,广州购书中心全天销售码洋30万元,约1500人次进场购书。


3月6日,随着纯真年代杨柳郡店的复工,杭州品牌书店都开了。朱钰芳告诉记者,晓风书屋在杭州有15家书店,截至3月中旬,已复工6家。


3月11日下午,南京市市长韩立明以身示范,其当日逛书店购书的照片,刷屏南京市民朋友圈。


3月12日上午,北京外卖点书首单“花落”钟书阁融科店,售价98元的畅销书《原则》是该店2月1日闭店以来售出的第一本图书。在北京市相关部门协调下,钟书阁、建投书局、三联韬奋书店等成为首批入驻美团平台的72家实体书店。


3月14日,新华文轩旗下101家书店恢复营业。


……


春已来,花已开,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各地书店也趁着春光明媚陆续开启复工模式。


疫情之后


摘“口罩”的书店该怎么走


疫情之后,摘掉“口罩”的书店是否还能搭上“开往春天的列车”?


北京、上海、天津、湖南、浙江等地行业主管部门纷纷推出相关扶持政策,涉及强化资金支持、推动协作配合、引导转型升级、加强服务保障等方面。这些救市政策,对于实体书店而言可谓是雪中送炭。


3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支持出版物发行企业抓好疫情防控有序恢复经营的通知》,从疫情防控、政策落地、加大宣传支持力度、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做好政府服务保障等方面,支持和推动出版物发行企业有序恢复经营。


3月13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特别提出要提振文化消费。


疫情之下,书店的确需要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扶持和帮助,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商业企业,单纯依靠政策支持绝非长久之计。


疫情之后,书店还需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体验式场景营销、“线上获客”能力等,让“赶鸭子”变成“养鸭子”。


“此次疫情是对实体书店行业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水平的一次大检验。”刘明清表示,运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水平高一些的实体书店,其抗风险能力明显高于一般书店。


除了商业模式,人才培养和建设也是实体书店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一个问题。此次疫情,让这个问题再次暴露并凸显。


“把人力当作成本看,还是当人力资源看,我觉得这是书店经营者需要去关注的问题。”凤凰传媒苏州凤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曾锋认为。


在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长、百道网董事长程三国看来,书店业读者流量大,但链接读者的工作特别薄弱,危机之下与读者失联,多数书店束手无策。“现在看来,零售三要素人、货、场中,人最重要,但书店最不重视,但愿这次能够有点警醒。”


北京外研书店总经理付帅也认为,实体书店在日后经营中要在维护读者群上下功夫。


有业内人士坦言,受疫情影响,实体书店重塑重构、成长的过程可能要延长,但这或许更利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精心打磨、培育核心竞争力,在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发挥文化辐射功能等方面狠下功夫,实体书店才能迎来自己的春天。



短评


疫情向后 书店向前

□李婧璇


疫情再次推动了线上购物对线下购物的替代速度;因为疫情导致的社交空窗期,实体书店原本建立的活动带动消费的方式可能会发生改变;“临时抱佛脚”的直播卖书并没有立竿见影;信息化平台建设、采购物流等供应链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全民阅读和专业阅读市场的深度开发,都需要强大的资本、人才优势作后盾,中小书店如何从中收获并成长……这些都是此番疫情带给书店从业者的思考题。


疫情让停摆、戴上“口罩”的书店,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有了更大的压力做转型尝试,在非入店情况下如何做生意,包括在线销售、在线活动、用户社群维系等,探索基于用户、内容、服务、线上线下结合的融合经营之路。过了这关考验,找到自己的商业逻辑和价值之路,书店才能走得长远、活得更好。


书店是产业链的下游,直接面对出版业的终端读者。疫情向后,书店向前,也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疫情之后出版业的整体向前。因此,推动书店向前,才能有效提振文化消费,满足疫情过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责任编辑:路滢月)

●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通知支持出版物发行业共克时艰创新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署支持出版物发行企业有序恢复经营● 天津发布促进实体书店发展措施● “云阅读”:实体书店的突围之举● 应对疫情|北京:为实体书店送来“续命钱”●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北京市四大举措助力实体书店健康发展● 疫情之下对实体书店困境与出路的调研及思考:生存隐忧 唯新唯变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我!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我置顶起来——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