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甘南藏区:精神扶贫补齐文化小康短板

沿着国道213线方向,距离县城23公里、海拔3400多米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是甘南州第一批建成的游牧民定居点。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曾经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藏家民居和独具特色的藏式门楼、一间宽敞明亮的村民图书室、一个个干净整齐的书柜……4月10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跟随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全媒体采访团来到这里,一幅文化扮靓的民族团结美丽画卷呈现在眼前。


4月10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党支部书记拉毛加(左一)在农家书屋为牧民进行文化培训。

本报记者田野 摄


硬件改善了,软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彻底改善牧民精神文化生活,让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切实感受到科学文化知识带来的“红利”,当地将农家书屋的作用最大化,为发展绿色畜牧业,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服务,更为当地脱贫攻坚夯实了文化之基。


牧民有个四星级农家书屋


“一个地方不重视文化知识,是发展不起来的。我们邀请畜牧兽医防疫站的技术人员到农家书屋,通过藏汉双语为牧民群众培训动物防疫知识,也对他们进行政策宣讲和文化培训,群众非常喜欢。”尕海镇党委副书记王麟告诉记者。


“正是通过大量的宣讲培训,大部分牧民从最初的一字不识,变身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知识型牧民,也切实感受到了知识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尕秀村党支部书记拉毛加说,农家书屋已成为群众读书学习、科学致富和学法普法的重要阵地,有效推动了全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助力“生态旅游第一藏寨”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三区三州”和甘肃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针对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的问题,当地坚持在扶“志”、扶“智”中有的放矢激发内生动力,明确了甘南藏区精神扶贫的路径方向,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物质生活富裕起来的牧民,心中更是充满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今年5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贡保加一家8口在定居之前,过着马当步、牛驮垛、住帐篷、酥油灯的传统牧民生活。而今,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中学当老师,他深深地体会到学习文化知识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知识很好,学习文化知识是很好的事”。


思想脱贫才是真正脱贫。王麟介绍,作为“甘肃省四星级农家书屋”的尕秀村农牧民书屋,立足于使农牧民群众真正受益、长期收益的原则,针对农牧民群众对藏文类出版产品的需求,积极对接各大藏文图书、音像出版单位及多家期刊社,征订“汉藏双语版”党的最新理论、政策法规及畜牧养殖技能方面图书120余种、1000余册(盘),为农牧民素质教育、了解政策法规、掌握致富技能、促进脱贫攻坚提供了优质服务。



让文化阵地“火”起来


“治贫先治愚,甘南州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外部帮扶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自觉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村村响”广播、农牧村文化活动室、农(牧)民书屋、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马背宣讲团等各种载体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教育,贫困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对惠民政策的知晓率显著提高,脱贫摘帽的信心斗志明显增强。


围绕如何更好地推进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甘南州盘活各类基层文化阵地,利用农家书屋里政策法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类的图书,深入牧圈帐篷、农牧民家庭进行宣讲。王麟介绍,由于宣讲形式多样灵活、不拘一格,并在宣讲中为群众答疑释惑,解决了尕秀村群众许多实际困难,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理论武装与整改落实相结合、政策宣讲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移风易俗与典型带动相结合、文化浸润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这成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让基层宣传文化“火”起来的成功实践。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正是如此实践,引导贫困群众从骨子里挖掉懒惰“病根”,彻底摒弃“等靠要”消极思想,完善了脱贫新思路、增强了脱贫新动能、焕发出脱贫新气象、厚植了脱贫新潜力,极大地激发了全州上下决战脱贫攻坚的必胜信念。



(责任编辑:路滢月)

● 农家书屋拉起一支支战“疫”队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我!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我置顶起来——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