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新风尚 | “三点半书屋”定居在268个村庄
8月13日,志愿者在磐石市牛心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教授孩子书法。于洋 摄
金秋九月,又迎开学季。每天放学,四年级学生魏言从学校坐上班车,司机就把他送去村里的“三点半书屋”。
家住吉林省磐石市富太镇南长岗村的魏言说:“这里有很多我喜欢的书籍,还有老师辅导我的作业,不会的直接问他们就行。”
在磐石市,有些孩子的爸妈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辅导不了作业,还有一些家长忙不过来,不能在放学时间及时赶来接孩子。从去年8月份开始,磐石市委宣传部倡导打造“三点半书屋”,全市268个村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协调“五老”、乡贤和驻村工作队全力为孩子们打造“第二课堂”。
在“第二课堂”,志愿者辅导孩子们写作业,还教授绘画、手工制作等,村里的“五老”还会讲爱国爱家故事及当地红色历史文化。
比如,暑假期间,在明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演示物理的奥妙。“小朋友们可以大胆猜想一下橡皮泥、小石子、回形针等物品放入水中会上浮还是下沉呢?为什么?”
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刘书宏一边说着,一边把观察记录表发给孩子们,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起手中的操作材料,一一投到水杯中。“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物体密度不同,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时,物体会下沉;物体的密度小于水时,物体便会上浮。”孩子们认真听着讲解,连连点头。
许炎佳住在吉昌镇冰窖村,是吉昌小学二年级学生。自从有了“三点半书屋”,许炎佳每天放学后都会到书屋来。
吉昌镇的老支书王喜军定期到书屋辅导,给孩子们讲述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的事迹,讲述来自吉昌的英雄孟杰民的故事。许炎佳听完故事后,用稚嫩的声音坚定地说,要更加努力学习,不能辜负革命英雄的付出。
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也通过村里的“扫黄打非”基层服务站点,了解什么是“黄”和“非”,从思想和行动上拒绝非法出版物。
在磐石市,这样的“三点半书屋”,散落在一个个炊烟袅袅的村庄。
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的课题,“三点半书屋”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了家庭、农村、学校三者共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磐石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以“1+1+2+N”为工作思路,即“一个服务群体、一个活动空间、两个服务宗旨、N个组织力量”,全力推进志愿服务项目落地生根,并将其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年终重点考核内容之一。
完
新闻出版高质量发展大讲堂开播啦
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吧
(责任编辑:路滢月)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