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崔玉宝博士答读者问 | 专家访问

2016-09-22 mhhuang 联川生物
导语
前段时间我司平台编译的崔玉宝博士发表在《Allergy》上的文章——《盐城三院崔玉宝组:螨虫过敏原最新研究成果发表,文章一经发出,反响强烈,很多读者留言询问研究的具体情况,因此我们特邀崔老师分享和传授一些关于过敏反应领域研究的心得体会,以及论文撰写方面的经验。

1.    您当时选择这个课题,是基于什么原因呢?我本人一直从事尘螨与过敏性疾病研究。尘螨是一类生物,有许多种类,如常见的粉尘螨、屋尘螨等,每种螨含有上千种蛋白质,其中有30多种与人血清IgE发生结合,也就是说只有30多种蛋白质可能是过敏原。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将其粗提浸液用于诊断、治疗过敏性疾病患者,由于其粗提浸液含有过敏原和许多非过敏原,所以在临床发生了些副反应。我以往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重组过敏原,按照GenBank公布的序列调基因,表达、纯化、WB检测其IgE结合率。但是GenBank上报道的主要是粉尘螨、屋尘螨过敏原,而对其它螨种报道较少。腐食酪螨,以往见于储藏面粉、大米、小麦、奶酪等,属于storage mite,关注较少。我们自己培养了腐食酪螨,粗提其浸液后,以此为包被抗原检测结果显示,50%的受检者呈阳性。尤其开始关注此螨种的过敏原。但是GenBank、IUIS报道的过敏原序列少,我们只好采用组学解决这个问题。
2.    在实验过程中,您遇到过什么难题吗,您又是如何攻克的?转录组和蛋白质全谱实验完成后,一直没有拿到一个满意的数据分析结果。数据放了一年多,之后找到了联川公司,在联川的帮助下克服了难题,将两种组学数据整合,后续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事实上,我们当时鉴定出14种新的过敏原,但是其它几种纯化的效果不理想,所以没有发表。目前正在解决。
3.    关于实验设计,您有哪些心得可以分享吗? 关于课题设计,我个人认为内容要丰富,要解决以临床实践问题为导向。无论方法多么新,只是一种手段,必须以问题为导向。
4.    您在研究中使用了转录组和蛋白质组联合分析,您认为跨组学方案对您的研究起到了哪些帮助?多组学研究可以整合数据、缩小范围、相互验证、相互补充,使实验数据更加详尽、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5.    您的论文发表在了顶级专业期刊上,论文投稿有什么秘诀吗?投稿主要选择专业期刊,投多了,编辑也知道你一直在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崔玉宝主任简介
 

崔玉宝博士为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厅级课题6项,申请专利4项、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身份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32篇(其中4篇影响因子大于5)。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分会青年委员、《医学综述》杂志副主编、《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常务编委、《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编委、《重庆医学》杂志编委、《慢性病学杂志》编委,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arology (SCI收录)、Journal of Investigate Dermatitis (SCI收录)、Parasites & Vectors (SCI收录)、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SCI收录)、《中国免疫学》等10余本期刊的审稿人。

迎分享

尊敬的读者,尊敬的研究者,如果您像崔老师一样,也愿意分享您的研究心得给大家,特别是给新迈入科学殿堂的后辈,欢迎投稿给我们,讲述您的科研故事。稿件请发至market@lc-bio.com,让我们一起开启这个科技之旅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