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人队列研究:肠道菌群是如何影响人类肥胖 | 微生物专题

运营部-LSH 联川生物 2022-05-21

肥胖(Obesity)

肥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要问题,因为其患病率正在迅速增加,并产生巨大的经济负担。伴随这个问题,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统称为心脏代谢疾病(CMDs))的患病率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研究报道肥胖和CMDs 患者的循环代谢物水平会发生改变,而肠道菌群失调和CMD之间也密切相关。


下文通过近千人队列研究,发现了与体重指数(BMI)相关的代谢物谱,并分析了这种代谢物谱是否和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的独特组成有关。其中思路值得想要开展大队列研究的老师参考。

发表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发表时间:2018

影响因子:5.605

研究内容:肠道菌群、血浆代谢物与人类肥胖的关系

实验方法:16S rRNA基因测序 + 靶向代谢组检测

样本数量与类型:674份粪便样本(16S测序),920份血浆样本(靶向代谢组)

受试者临床信息:

研究结果

1.血浆代谢物与BMI的关系

使用OPLS,在920例个体中分析了48种测量的血浆代谢物与BMI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了1个PCBMI(BMI的代谢物主成分预测模型)和2个与BMI无关的正交主成分。根据代谢组结果,使用OPLS分析48个血浆代谢物与BMI之间的相关性,PCBMI (BMI的代谢物主成分预测模型)可区分瘦,超重和肥胖的研究参与者(图1)。

图1 使用OPLS分析队列中48种代谢物与BMI之间的相关性

48例测定代谢物中25例对预测BMI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谷氨酸盐、BCAA和BCAA相关代谢产物在模型中发挥正性作用。丝氨酸、天冬酰胺、苏氨酸和柠檬酸具有显著的负性作用(图2)。

图2 OPLS预测负荷

继续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评价个体代谢物水平和BMI之间的相关性,总共找到19种代谢物与BMI相关(图3)。其中谷氨酸与BMI的正相关关系最强,其次是与BCAA代谢相关的8种代谢产物。与BMI 呈统计学显著负相关的个体代谢物包括丝氨酸、柠檬酸盐和天冬酰胺,这与它们在OPLS模型中负负荷的贡献一致。

图3 血浆代谢产物水平与 BMI 之间的相关性

2.BMI-相关代谢物和肠道菌群组成的关系

基于16S测序数据,通过评估8个肠道菌群门物种和PCBMI之间的关系,来研究BMI相关代谢产物和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变形杆菌门(Proteoba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螺旋体门(Spirochaetes) 与PCBMI呈显著正相关。此外,观察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CBMI之间呈显著负相关,Bray-Curtis 差异和PCBMI之间呈正相关。

接着,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62个肠道菌群属物种与PCBMI的相关性展开分析,发现PCBMI与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中的3个属(布劳蒂亚菌属(Blautia)、多雷亚菌属(Dorea)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显著正相关。而PCBMI与梭状芽胞杆菌科(Clostridiaceaeo)和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 中的SHA-98和未鉴定的菌属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图4)。

图4 血浆代谢产物水平与62个肠道菌群属物种之间的相关性

3.肠道菌群和BMI之间的联系依赖于血浆代谢物

既然血浆代谢物和肠道菌群都与BMI有关,那么这些关联是独立的还是协同作用?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作者使用PCBMI作为协变量,同时在BMI线性回归中使用与PCBMI显著相关的肠道细菌。经年龄、性别和代谢产物PCBMI调整后,与BMI相关的四种肠道细菌没有一种与BMI相关。在BMI线性回归模型中,比较加入四种细菌与不加入细菌的结果后发现,加入四种细菌并没有改善模型,表明肠道菌群对BMI的大部分贡献包含在PCBMI的信息中,肠道菌群和BMI的联系可能依赖于血浆代谢物作为媒介。

研究总结

本研究发现了4种肠道菌群(布劳蒂亚菌属、多雷亚菌属、瘤胃球菌属和SHA-98)与预测BMI的血浆代谢产物(包括谷氨酸、BCAAs和BCAAs相关代谢产物)之间的相关性。这表明这些代谢产物可能是肠道菌群和肥胖之间联系的媒介,并预示靶向肠道菌群在预防肥胖中的潜在机会。

编者说

本文属于临床研究论文,采用近千人的大队列人群,研究思路简洁,不涉及机制探讨。先分别找血浆代谢物与BMI的关系、BMI-相关代谢物和肠道菌群组成的关系,然后整合起来找到肠道菌群、血浆代谢物(主要是PCBMI)与BMI的关系。数据分析的难点在于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核心细菌和代谢物,并建立预测模型。我们专门针对微生物组与代谢组等多组学关联分析开发出——ACGT101_metaomics,采用多变量分析中的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大幅缩小数据筛选范围,帮助研究者快速找到核心菌群和核心代谢物,已成功应用于大样本量多临床因子,以及多组学数据关联分析的临床微生物组研究项目。欢迎有队列或是多组学肠道菌群课题的老师,与我们探讨课题设计与分析。


相关阅读
Nature子刊|土壤微生物已成为帮助减轻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潜在方法 | 微生物专题
肠道菌群研究:新手上路  | 微生物专题
肠道菌群+自闭症+16S测序+180个样本 = 6.6分文章 | 微生物专题
5500字带新手吃透一篇典型肠道菌群文章的做法 | 微生物专题
宏基因组研究怎么做,联川教你| 微生物专题
发微生物组16S测序高分文章,四招让你事半功倍 | 微生物专题
只做16S测序就发12分文章,怎么做到的?| 微生物专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