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代谢组学三大技术平台 | 代谢组学专题

L.C.metab 联川生物 2024-03-27

图1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代谢组学的样本前处理(代谢组学样本前处理和发展趋势 | 代谢组学专题),不同的样本前处理方法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数据。代谢组学的研究需要高灵敏度、高通量且稳定性好的方法,所以检测平台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比如我想检测菌体样本的胆汁酸,那优先推荐气相质谱联用;当我想检测血清样本的有机酸时,推荐液相质谱联用;当我想不破坏样本结果,那优先推荐NMR。图1 罗列了代谢组学常用的几种检测技术,下面小编将着重点介绍一下三种技术:核磁共振技术(NM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


1核磁共振波谱(NMR)
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基于具有自旋性质的原子核在核外磁场的作用下,吸收射频辐射而产生的能级跃迁谱学技术。其基本结构图如图2所示。根据NMR原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知乎或者百度),射频频率有60MHz、100 MHz和600 MHz等;磁体类型有永磁、电磁和超导磁体等;仪器工作时可分为连续波和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因为傅里叶变换检测的灵敏度更高,检测时间更短,所以已经替代了连续波波谱仪。
图2
NMR常被我们诟病的是它的灵敏度,低浓度的代谢物检测出来的概率较低。图2展示的是NMR和色谱质谱联用的灵敏度比较,从图3中可以看出,NMR最小检测浓度是uM级别,远低于色谱质谱联用的nM级别。
图3
NMR的优点非常适合无损采样,最小的样品制备以及同时检测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代谢物。通常用于研究生物样本的核磁共振的活性核包括1H、13C、15N和31P。由于一维(1D)1H-NMR谱(氢谱)的高天然丰度(99.98%)和高的灵敏度(高磁旋比),其在代谢组学研究中应用较多。图4展示的是尿液和血浆样本氢谱图(500MHz),图中的每一个数字表示鉴定的一个代谢物。
图4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气相色谱(GC)是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分析方法,适合于分离分析易气化、稳定、不易分解、不易反应的样品,特别适合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分离。质谱法(MS)即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带电荷的原子等)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样本进入质谱仪器,在质谱仪离子源中,化合物被电子轰击,电离成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这些离子在质量分析器中,按质荷比大小顺序分开,经过电子倍增器检测,即可得到化合物的质谱图。图5展示了气相的仪器组成。
图5
色谱的特点是将复杂混合物分离成单一组分,但是定性结构能力较差;质谱等技术对一个纯组分结构确定更为容易,GC和MS的协同耦合使得串联技术成为代谢组学分析的一大主力,GC/MS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应用于大量代谢组学的分离、检测和定量,图6列出来了其优点和局限性。
图6
GC-MS最让我们诟病的是需要对样本进行衍生化处理,这增加了样本制备的时间。GC-MS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在色谱的重复性、分辨率和电子轰击电离源得到的质谱碎片的重复性有明显优势,且受基体效应的影响较小。图7罗列了尿液样本的GC/TOFMS图。
图7

3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其基本原理是色谱过程中不同组分在相对运动,不相混溶的两相间进行交换,相对静止的一相为固定相,相对运动的相为固定相,利用吸附,分配,离子交换,亲和力或分子大小等性质的微小差别,经过连续多次在两相间进的质量交换,使不同组分得到分离。图8展示了LC-MS流程示意图。
图8
液相质谱联用技术面临的问题是液相流动对质谱工作条件的影响,同时质谱离子源的温度对液相色谱分析源的影响。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一点,不同参数,不同仪器的液相质谱得出的数据都不完全相同,现阶段使用的数据库,更多的是自己建库或者解析图谱。
液相质谱常用的分类类型是常规梯度反相色谱(RPLC),RPLC的局限之一是分析极性/离子型代谢物,因为这些物质的保留性差,很容易洗脱,因此,RPLC适合中等极性或者非极性代谢物的分离。分析这些不保留的代谢物需要不同的策略,例如亲水性相互作用(HILIC)、离子对(IPLC)和离子交换(IEC)等,图9列出LC-MS能够检测的代谢物类型。
图9
近期离子迁移谱(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IMS)结合LC-MS相关的代谢组学文章也多有发表,IMS的核心原理是电场驱动下离子在气体阻尼环境中的迁移速率差异。IMS的这种机制以及提供分离作用,还可以确定分子的“碰撞截面”(CCS)。增加离子迁移能力的质谱仪,通过提供正交的分离尺寸,在MS检测之前分离具有不同CCS值的共洗脱代谢物,提高了光谱质量并帮助代谢物表征/鉴定。图10罗列出IMS和DIA分析数据鉴定代谢物的比较。
图10
从图中可以看出结合了IMS的质谱,显示的色氨酸光谱更清晰。

4总结
本节罗列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三大检测技术,目前没有一个平台能够完全的对全谱代谢物进行鉴定,所以各位朋友在选择代谢组学之前,也要考虑选择哪种技术来测数据。
图11
下一节,小编将带来基于质谱分析法的代谢组学数据处理。

参考文献:
Proteomic and Metabolomic Approaches to Biomarker Discovery
Van, Q. N. (2008). Comparison of 1D and 2D NMR spectroscopy for metabolic profiling. J Proteome Res, 7(2), 630-639.
Rainville, P. D. (2017).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combined with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for metabolic phenotyping of urine: Effects of column length, gradient duration and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on metabolite detection. Anal Chim Acta, 982, 1-8.
Pasikanti, K. K.(2010). Noninvasive urinary metabonomic diagnosis of human bladder cancer. J Proteome Res, 9(6), 2988-2995.
许国旺. 代谢组学: 方法和应用[M]. 科学出版社, 2008.
相关阅读


代谢组学样本前处理和发展趋势 | 代谢组学专题
科普帖!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纯科普!关于代谢组学你必须要知道的点
代谢组学助力PNAS | 空间代谢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非靶向代谢组学服务数据和报告更新?仅仅就这么简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