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沉浸媒介: 重新定义媒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017-11-07 李沁 国际新闻界
作者

李沁,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电邮:liqincn@ruc.edu.cn。邮编: 100872。


本论文属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社交媒体下主流话语权的社会阶层结构分析”的成果,项目编号(RMXY2016C008)。 


正文


媒介,正经历又一场由技术推动的大转型。已有媒体形态通过自我革新进化,或消失遁形,或凤凰涅槃。与此同时,新的媒介形态在技术、经济、文化等共同作用下,正迅速占领人类的生存时空,并不断冲破传统媒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沉浸技术催生的全新形态


(一)媒介与媒介技术


这些新兴“媒介”,比如由VR、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的媒介新形态,冲击了人们对媒介的传统认知。如何界定这些新出现的媒介?如何界定那些原先并不是媒介,如今却在传递信息的东西? 


新出现的媒介形态,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传播、接受和处理信息,不仅具有独特的技术本体、客体、过程、知识和意志等,而且也是媒介本身,是新生代的媒介,都具有使人进入沉浸感的特征,笔者将其统称为“沉浸媒介”。 

(二)媒介的内涵和外延在现实中被拓展 


沉浸媒介的出现,使媒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被扩展和迭代了。第三媒介时代是一切皆为媒介的时代,也可被认为是媒介彻底融合的时代。

 

第三媒介时代并不是“网络”媒介独尊的时代,因为所有媒介最终都将“上网”成为网络媒介,媒介和媒介之间将没有“是否在网”这样区分的必要,网络的概念因而将要消失,各种媒介都将重新在“泛在连接”的节点中找到新位置,或开发新功能,成了全新的自己。因此,沉浸传播的第三媒介时代,并不完全是传统媒体的悲歌,而是涅槃重生。


在传播模式和传播内容方面,沉浸传播的内容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开放格局,所有的新旧媒介都是它的内容。沉浸媒介是所有媒介形态和内容的集大成者。 


媒介概念的演变及多元定义模式


整个媒介史,研究者一直试图给媒介下定义,“媒介”和“媒体”这两个概念也常被混用。随着沉浸媒介的出现,即无形无象的媒介的出现,“媒介”的定义有必要重新界定,“媒介”与“媒体”也出现了明显区分。 


这里试图归纳已有媒介概念的主要定义方式:


(一)媒介被定义为技术性的存在 


媒介技术学派(也称媒介环境学派)将媒介定义为技术性存在。媒介也有被定义为传递信息的方式和通道,本质上,这还是一种科技视角的定义。


(二)以媒介本体与人的关系来定义媒介


技术作为人类存在方式和本质构成的哲学思想,构成了媒介本体论的一个源头和重要分支,技术、媒介、人这几个概念交织前行。媒介与人的关系,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体现。这是从媒介与人的关系视角,定义媒介的功能和特性。 

(三)以媒介时代来定义媒介群组


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2000:5,16)以媒介时代来定义媒介,这种方式界定的是一群媒介。媒介决定时代特征,时代也赋予媒介独特内涵和外延,决定媒介群的媒介形态。媒介形态也可分为可视形态和潜在形态。 


沉浸媒介作为新类别产生的原因及分类依据


沉浸媒介的出现,是创新扩散的结果。沉浸媒介,作为新的媒介类别的出现,在创新扩散规律、媒介形态变化演进规律的基础上,也呈现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人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沉浸媒介作为新类别的出现,正是在上述各种变化规律之上,遵循并体现了传播要素从量变到质变的形态和结果。

 

(一)从传播技术看:代表第三媒介时代的主流媒介


笔者曾提出“第三媒介时代”的概念,并定义第一媒介时代为单向的大众传播时代,第二媒介时代为互动的分众传播时代,第三媒介时代为沉浸的泛众传播时代(李沁,2013a:117)。进一步具体化,第三媒介时代是指以泛在网络和大数据为物理基础的、以沉浸传播为特征的泛众传播时代。


(二)从传播时空与路径看:时空均衡,网络状无边界


沉浸媒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体现了时空的均衡(李沁,2015),也将自己与以往的旧媒介区分开来。沉浸媒介作为各种有形或隐形终端,无声潜在周边环境中,通过泛在网络与人类紧紧相连,共同组成空间环境,也使得人类大环境本身也成为了媒介。每个媒介终端都是整个泛在网络的一个节点,人类可以在这个无边的网中穿越时空,在虚拟与物理两个世界自在漫游。 

 

(三)从传播方式及效果看:沉浸是过程,也是结果 


从传播方式看,是沉浸式的,代入式的。从传播的效果看,是让你沉浸,达到一种身心一体的愉悦体验。沉浸传播的无所不能,正体现在:娱乐、工作和生活边界消失,云计算和大数据整合人们生存的一切。 


(四)从人与媒介的关系看:泛众、体验、共享、共创


沉浸媒介以人为中心,一切皆为媒介,人也是媒介形态。在媒介与人的关系上,沉浸媒介体现出如下特征:1.泛众式——全体大数据连接之上,以每个个人为中心;2.体验式——传播过程也是体验过程,没有体验就没有完整的传播;3.共享式——媒介内容和形式为所有人共有,是共享经济的媒介形态;4.共创式——媒介内容及传播形态,都由泛众共同创造。 


“沉浸媒介”对“媒介”概念的再定义


综上,本研究因此定义“沉浸媒介”为所有具有沉浸传播特征的媒介形态的总称,具有以人为中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传播功能,传播者也是接受者,共同进入沉浸体验,是共创共享的泛众媒介。沉浸媒介中,人、媒介、环境互为彼此,互相交融。  


(一)一切都是媒介,人是媒介的延伸 


沉浸传播时代,媒介等于一切,一切都是媒介,人也是媒介。沉浸媒介是媒介技术系统性组合与进化的结果。媒介与机器越来越合为一体。当人与媒介的这种延伸进行下去,会有一个逆转,人会变成媒介的延伸。 


(二)不再有“媒介内”与“媒介外”


沉浸传播无处不在,“遥在”与“泛在”融合,固定、移动、虚拟并存,打通了传统意义上空间的界线,让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心理空间与情感空间、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真实空间与想象空间,所有空间融为一体,将媒介范围扩大到人类生存的整体大环境。原来所谓“媒介内”和“媒介外”的概念,将不再有存在的必要,因为不再有“内”和“外”区别,一切都是媒介。 


(三)不再有“社交媒介”,所有媒介都具有社交功能

 

人们通过微信社交、网络直播社交,虚拟现实游戏社交......所有媒介都成了社交平台。因此,无需再专门提出“社交媒介”的概念,因为所有媒介,都将具有社交功能,这也是沉浸媒介的一个基本特征。沉浸媒介具有沉浸社交功能,“沉浸人”从沉浸社交到沉浸生存。 


新概念的验证:沉浸媒介的主要代表及特征


(一)VR/AR:具有沉浸媒介的最明显表征 


 1.产业发展推动VR/AR媒介形态演进 


 2.VR+/AR+带来颠覆性媒介体验 


 (二)“浸媒体”:沉浸媒介的一种具象化


 1.“浸媒体”的定义 


“浸媒体”指有沉浸传播特质的具体媒体形态,是在沉浸媒介技术下出现的数字化全新媒介形态和传播现象,即具有以人为中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传播功能,信息由传播者与接受者共同创造,并共同进入沉浸的体验。 


“浸媒体”的主要代表有全息影像、网络直播平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如Face Live(脸书直播)、Twitter Periscope(推特直播)、GoogleConnect(谷歌连接)、360全景视频、VR新闻。 


2.浸媒体的本质:提供沉浸体验 


浸媒体是提供“沉浸体验”的媒体。大数据是“浸媒体”的本质。“浸媒体”是后内容时代的产物。人工智能是浸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3.“浸媒体”将整合传统媒体,进行组合进化


“浸媒体”的出现,起到了对传统媒体的整合作用。未来媒体工作者主要的工作是组织好人工智能、大数据、增强现实等技术“应用”,这是一门艺术。 


(三)泛在直播:未来沉浸人生的预演舞台


“泛在直播”包括抽象的传播模式和具象的平台实体,本质是web2.0时代社交网络SNS的视频升级版,让媒介内外打通,让台上台下打通,让媒介与人的生活打通。未来人类的生活,就是一场泛在直播。 


 1.前台与后台、虚拟与物理边界消失 


网络直播未来会进入4.0时代,即虚拟现实的直播时代,也是沉浸式的网络直播时代,视频的播出与人们的参与产生沉浸效应。沉浸式的泛在直播,将突破虚拟与物理的界线、前台与后台的界线。

 

2.泛在直播的沉浸社交娱乐功能


在技术形态与内容越来越融合的今天,直播不只是一种媒体形态,更是一种社交形式,泛在直播具有沉浸社交功能。随着大量资本介入,网络直播向以优质内容吸引同质用户的社交模式转化。 


3.一切都在直播,从沉浸社交到沉浸生存 


我们可以视“网络直播”为“沉浸人”生存中的一个关键点,是生存方式变化的起点。未来的世界,一切都在直播。 


(四)代入式媒介:“我”与“虚拟我”的沉浸


沉浸时代也是虚拟时代,是技术对物理世界的克隆,也是图像、声音等各种媒介的回归与升级。随着全息虚拟成像等沉浸技术的发展,可以为“我”打造虚拟替身Avatar(阿凡达),将“虚拟我”的全部声与形进行泛在传播。


 1.虚拟替身带来沉浸感


代入式媒介,如试衣App,用三围、脸型等数字建构“虚拟我”,形成“替身”代替你进入网络虚拟卖场。穿戴传感器、甚至植入芯片的人,也都是沉浸媒介。作为媒介的传感设备与人如影随行。 

2.全息影像的虚拟克隆


AR与面部检测的结合,让现实生活特定情境中轻松获取互联网信息、合成新信息成为可能。 


3.“我”的无限复制 


信息复制技术,可以将人作为信息的本体,来克隆人。 


(五)人工智能——“沉浸人”:人与媒介互为沉浸,人内传播终极回归


人工智能、人和媒介的关系中,人工智能是媒介,人工智能与人最终合二为一,将形成“超媒介”。


 1.人工智能:与人类心意最相通的媒介 

人工智能从模拟人开始,揣摩人的心智,帮助人类完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工作。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机器人写作、机器人扫地、无人驾驶车等,都是人工智能在隐身工作。 


2.人内传播的回归:人与自己智慧的对话与和解 


人工智能不只是兼容人类智慧,还能与人类的智慧对话,并产生新的思维创造。 


3.人机完全沉浸、合二为一形成“超媒介”

 

从人类赋予机器灵魂,到机器模仿人脑自动学习,到人与机器完全沉浸,形成人机合一的超媒介。人命令机器的时代正在远去,人与机器融合的时代即将到来。人工智能,将是人与自己的智慧取得的和解。 

结语


技术更新作为强大催化剂,已经给社会、文化和我们每个人带来深刻影响。“我们都可以通过学会认识变革的历史沿革和机制来开始观察未来的可能形态(罗杰·菲德勒,2000:1)。


每个媒介时代,都有其强势的传播模式和与之相对应的媒介。人与媒介的关系,第一媒介时代是人在“媒介外”,人受媒介影响。第二媒介时代是人在“媒介内”,人与媒介相互作用。第三媒介时代是人与媒介合二为一。 


沉浸媒介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开放媒介形态,包含所有可以生产、传播、展示和接收信息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媒介形态,是所有媒介的集大成者。人不仅是媒介的积极驾驭者,更是沉浸媒介的本体。人机合体的“沉浸人”,是沉浸媒介的最高状态,是真正的超媒介。


沉浸传播,关注的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传播。正是因为边界的消失,让很多以前司空见怪的东西变成了新的事物。因为边界的消失,改变了媒介传播的时空,沉浸媒介,正是在媒介与人类智能的融合中,拓展了媒介概念和媒介研究领域的外延和内涵。 


本文系简写版,参考文献从略,原文刊载于《国际新闻界》2017年第8期。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执编:库萝)


订阅信息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际新闻界》,国内邮发代号:82-849,欢迎您订阅!


您也可访问《国际新闻界》官方网站  http://cjjc.ruc.edu.cn/ ,免费获取往期pdf版本。


此外,编辑部还存有少量过刊,您若需要,可微信私信我们或发邮件至 gjxwj0@126.com 与我们联系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