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点赞十堰!这项经验全国推广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半月谈 Author 李伟
近日
新华社点赞十堰乡村振兴“六件事”
和美乡村经验向全国推广
以下是全文
↓↓↓
临近饭点,十堰市房县门古寺镇狮子岩村的幸福食堂很是热闹,数十位老人边就餐边聊天。狮子岩村党支部书记饶飞说,该食堂可容纳70多人就餐,对特殊群体有专项优惠政策。
狮子岩村的幸福食堂是十堰推进乡村建设的缩影。以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为路径,自2022年开始,十堰市聚焦养老、托幼、卫生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农村公路建设这“六件事”,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
2023年初,连接起郧阳区城关镇堰河、响耳河、翻山堰、黄土梁、桃花沟5个行政村的泰堰路正式通车。这条由郧阳区城关镇投资9300余万元打造、全长17.5公里的双车道柏油马路,将沿路各村带入发展快车道。
“用自家的房子开农家乐,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和安居。”翻山堰村村民张大生说。路修通了,桃花园、农耕民俗文化馆、红色先锋馆等10余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了。
在推进“六件事”的过程中,十堰市邀请乡贤、老党员、群众代表等,通过召开会议、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方式,广泛搜集群众意见建议,围绕群众所急所盼所需,合理确定乡村“六件事”建设项目,做到“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
2023年,十堰市计划投资2.97亿元,推动乡村建设“六件事”项目共300个,目前已开工251个,开工率83.67%。相关做法引起上级部门关注,十堰市共同缔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做法获得推广。
村里的事情,大家“一起办”
“六件事”每一项都需要钱,单单靠政府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村里的事,发动大家一起办。”十堰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彭艳说,一方面向上级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发动乡贤能人捐赠,鼓励群众投工投劳、让地让利共建。
过去,郧阳区刘洞镇李家村三组村民外出要通过一条200多米的土路。这条路狭窄陡峭、凹凸不平,遇到下雨天更是难下脚。今年春节期间,李家村支部书记李玉红提议修路,立即得到大家响应。“修路时大家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男女老少齐上阵……”李玉红说。
竹山县擂鼓镇西河村通过“群众出点子、专家谋方子、两委商路子、代表定盘子”,谋定包括改屋改栏改厕、农户晒场硬化、入户道路翻修、花坛绿化带建设在内的4个小微工程项目,农户投工、投劳、投资占比近50%,参与度达90%以上。
发挥工作队帮扶效能
东浪村界垭小区水井年久失修,水质不达标,群众反映比较强烈。驻村工作队筹备3万余元资金,联合村两委寻找水源地,建设水窖。看到干部忙前忙后,村民也自发行动起来。“为了我们的事情,人家忙前忙后,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行动起来。”村民双金兵发挥长项,在工地上当起砌匠。
10余天后,一座容量15立方米的蓄水水窖修建完成,不仅解决东浪村界垭小区70户300余人吃水问题,还为村民种植蓄足水源。
据统计,今年位于十堰的各级工作队计划投入帮扶资金2亿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投资15亿元打通农村“断头路”89条,修建美丽农村路2461公里。
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表示,十堰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办好乡村建设“六件事”,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评、共享,确保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以小家美共促全村美。
往期推荐(戳下方标题) ★新华社“洋记者”问道武当
★时间定了!油价将调整
★这些单位正在招人!
★时间定了!油价将调整
★这些单位正在招人!
来源 | 半月谈
记者 | 李伟 (参与采写:李启东、段吉雄)
编辑 | 孟楠 责编 | 静静 终审 | 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