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季票、转播、英国足球阶级

可爱巷 热刺节操巷 2020-10-15

季票、转播、英国足球阶级

作者:JC


2019年5月,热刺官方宣布,球队2019/20赛季的季票价格将不再上涨,维持在前一个赛季的水平。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原本应该在2018/19赛季就迁入新球场的热刺当时大幅提升了季票价格。一方面由于新球场在赛季末期才投入使用,一方面因为价格实在太过昂贵,这一决定招致了大量球迷的不满。


所以热刺的季票价格究竟有多高呢?我们统计了一下英超球队季票的最低档和最低档的价位水平。统计范围,是2018/19和2019/20赛季都在英超的17支球队。


可以看到热刺最低档的季票价格仅次于阿森纳,而最高档则是冠绝英超。


据统计,热刺不同价位季票的加权平均价格是1395英镑,同样力压阿森纳的1330英镑,排名英超第一。

如果考虑到热刺所在的北伦敦的收入水平,这个数字就更加惊人了。绝大多数英超球队的平均季票价格和所在地的中位线收入比的话,都相当于不到一周左右的工资。而热刺则鹤立鸡群,达两周之多。


不过毕竟托特纳姆热刺大球场也是世界上最好、最新的体育场之一。相对票价最低的埃弗顿所在的古迪逊公园球场,刚好也是英超球队中最“年久失修”的一座。古迪逊公园球场上一次翻新,还要追溯到1994年了。


所以尽管票价高昂,热刺仍然销售了大约4.2万张季票,预计将为球队带来近6000万英镑的收入。季票收入这一项,也是冠绝英超。

我们尽可能地统计了英超球队的季票持有者数量。可以看到,各球队基本都是将70%上下的座位留给了季票持有者,其他用作对外销售。除了比例低的反常的利物浦以外,几支中下游球队的季票座位比例也相对偏低。


不过如果再看看季票数量和上座人数比的话,可以发现,利物浦是刻意压低了季票的量,可能是为了把更多的票留给愿意出高价的游客,而这些中小球队更多是因为整体不好卖。


另一个有意思的球队是西汉姆,季票持有者数量和上赛季上座人数比达到了惊人的95.95%,说明来现场观赛的几乎全部是死忠球迷。

上赛季,由于临时租借温布利等原因,热刺的上座率下滑到了不到70%。但在迁入新球场后,热刺的球市相当火爆,在投入使用以来的比赛中维持了95%的上座率。


如果排除掉热刺的干扰项,英超上座率最低的则是以伦敦大球场为主场的西汉姆,只有85%。


如果只统计英超比赛的话,球市最火爆的是水晶宫,在上赛季保持了99.88%的上座率。

这张图所展示的,是英超生态的两个阶级。BIG 6不仅在比赛日收入规模上全面碾压了靠后的球队,而且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对季票收入的依赖程度更低。他们为游客留出的座位空间成为了重要的收入来源,让曼联得以实现了相当于20多个伯恩茅斯的比赛日收入。要知道,曼联的季票收入只是伯恩茅斯的8倍多,剩下的完全是由其他票务以及球场餐饮等业务所创造的差距。


这里因为所取数据时间点的差异,以及慈善赠票等差异,导致有几支球队的季票收入占比超过了100%,但整体的趋势还是非常鲜明的。


而这赛季,随着热刺新球场的餐饮业务发力,热刺对季票的依赖度也有望下降,达到和另外几强比肩的水平。

这张图讲的是另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尽管BIG 6的季票价格不都像热刺和阿森纳这样高昂,但是每场比赛平均在每个观众身上收取的收入仍然显著高于其他球队。而如果我们将季票的场均票价和整个盘子的人均收入做一个对比,同样可以看到鲜明的反差。


如果一个球队的场均季票价格要比人均比赛日收入高,就说明球队难以在外部球迷身上变现,只能去“薅”死忠球迷的羊毛。像利物浦、曼联这样的老牌豪门,可以一边维持相对合理的季票价格,一边在游客身上变现。但像伯恩利这样的小球队,季票持有者每场比赛付出的票价却要显著高过散客。


我们也可以看到BIG 6内部的阶级分层。利物浦和曼联基本处于第一梯队,切尔西和曼城这两个新贵则处于第二梯队。至于阿森纳和热刺,在这个“薅死忠羊毛指数”层面,还不如亚洲资本加持的莱斯特。


这就是品牌力的最佳体现,也是所谓豪门底蕴的价值所在。

最近,疫情对足球的影响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赛季停摆对球队门票收入的影响。在统计了各英超球队赛季剩余的主场英超和足总杯比赛后,这张表上列出了各球队预期的损失。


理所当然,BIG 6的绝对损失是最大的,远超过其他球队。而如果我们结合各个球队的整体收入水平来看,可以看到,这部分损失对中下游球队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门票收入的损失,对伯恩茅斯和伯恩利,只有不到1%的影响。


而受影响最大的,倒也不是BIG 6,而是纽卡斯尔和西汉姆这种有历史地位和死忠球迷群体,但近些年战绩不佳的球队。


而这个现象的背后,则是英超的转播合同带来的巨大利益。一方面,英超本身的巨大品牌号召力给整个联赛带来了世界第一的转播合同。另一方面,英超相对平等的分配机制,又给这些中小球队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例如伯恩茅斯,一座1.1万座位的球场,一年的比赛日收入只有500万英镑左右。但是通过转播分成,可以拿到超过1亿英镑。光是多一场转播,就能为球队带来将近120万英镑,相当于5个主场的比赛日收入。


哪怕是降级的球队,仍然可以在三年内得到来自英超近一亿英镑分成。上赛季降级的富勒姆、卡迪夫和哈镇,在这赛季依然可以分到超过4000万英镑。


相比较来看,尽管西超两强巴萨和皇马在西甲的转播分成也可以达到1.5亿欧元以上,和英超顶尖球队比肩,但整个西甲的转播合同只有英超的一半左右。西甲第三马竞的分成是1.19亿欧元,和谁差不多呢?


上赛季英超垫底的哈镇。


而西甲的榜尾,只有4400万欧元,还不如每支英超球队平分的海外转播收入多。


那既然连中下游球队在电视转播中分得的利益都如此之大,那为什么英国足球还要限制周六下午的比赛转播,我们又为什么看到很多球队对赛季中止甚至是空场比赛的强烈抵触呢?


因为这种美好的大锅饭模式,只存在于英超。


英超拥有世界最昂贵的转播合同,光是本土的部分每赛季就高达16亿英镑之多。


而英超之下的三级“英国足球联赛”的72支球队,打包的合同,每年只有1.2亿英镑左右,不到英超20支球队的1/10。


而光是英超每年补贴英足联的“团结金”,就有1.06亿英镑。次级联赛在经济层面,还不够塞英超牙缝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足联火爆的球市。

从现场观众的角度来说,英冠完全是五大联赛级别的,连第四级别的英乙,都能和其他国家的第二级别联赛相当。如果给一个足球小白来看这个数字的话,多半会以为英冠就是英格兰的顶级联赛。

再看看来自德转的球员身价数据。尽管英冠和五大联赛的差距开始显现,但仍然显著高于其他欧洲二级联赛。即使英足联72支球队整体的平均球员身价,依然高于意乙和法乙。如果不是因为德转根据疫情影响下调了球员身价的10-20%,英冠和其他乙级联赛的差距可能还会更大一些(其他联赛会有更多身价低于30万英镑从而免于调整的球员)。


这也是为什么英冠球队对英国足球联赛打包的转播合同如此不满。无论是从球市还是球员身价来看,英冠都和其他二级联赛不是一个世界,而更像是一个欧洲的1.5级联赛。然而,如果没有英超的“施舍”,他们到手的电视转播收入,还不如西乙。

但还有多大提升空间呢?一方面,英国足球联赛的场均转播收入尽管和五大联赛有差距,但除了五大联赛也仅次于土超,排名欧洲第7。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看场均转播收入和球员人均收入的比值的话,英冠甚至还高于西甲和意甲,并没有被明显低估。真正不合理的,是打包在一起的英国足球联赛,这个比值已经达到了1.13。


所以,虽然英国足球并不都是美好的大锅饭,但仍然存在着层层补贴的社会主义生活。英超补贴英冠、英冠又和英超一起补贴英甲、英乙。接下来,英冠在英足联转播合同中的分成比例预计会从71%下降到66-68%。


所以英冠一直希望能够摆脱英甲、英乙,像英超一样拥有自己独立的转播合同。一方面,单场比赛价值还有一定的挖掘空间。另一方面,英冠现有的每赛季118场常规赛+5场附加赛的转播场次远少于英超的200场。


但转播和门票收入,孰轻孰重呢?


据统计,英冠的平均票价大概是21英镑左右,相当于英超的2/3。这意味着平均下来,英冠球队每场主场比赛可以获得至少42万英镑的比赛日收入。


那一场比赛的转播收入有多少呢?除去平分的收入外,一场主场比赛的额外收入是10-14万英镑,客场则只有1万英镑。


即使把全部转播利益都算上,转播收入也没有太大的优势。除去获得英超补贴的降级球队,英冠球队的平均转播收入只有大概800万英镑,但他们的比赛日收入平均是650万左右。另外,英冠球队的平均商业收入也有650万左右,其中一部分也和现场比赛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再往下级联赛,更加明显。英甲、英乙合起来每赛季转播30场左右(含附加赛),再次一级的国家联赛每赛季也转播30场,这部分转播收入微乎其微。但他们的票务呢?

这里统计的,是前两年各个联赛球队最低档季票的价格区间。


一张英格兰第五级别联赛的季票,竟然有可能比英超的季票还要贵。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球队这么执着于电视转播对现场观赛的影响。一方面是电视转播的利益有限,一方面是球市实在太好了。


在英国独特的足球土壤下,也产生了这样一种球队和球迷微妙的共生关系。


说好听一点呢,是草根球迷输血养活草根球队。


说不好听一点呢,则是小球队薅着死忠球迷的羊毛——而这些球迷本身也是他们最大的倚重。


但未来呢?


英冠联赛的场均观赛人数已经连续三年下滑了。尽管这也和升降级带来的球队变动有关,但有很多球队的上座率已经到了50%左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宁可支持其他城市的英超球队,也不会继承父辈对当地球队的死忠情结。


尽管担心电视转播对现场观赛造成的影响(虽然欧盟法庭在2011年认为并不存在),英冠可能需要在自己的市场价值进一步下降前在转播上迈出艰难的一步。


毕竟,如果英冠不迈,英超很可能会抢先。


尽管英足总还反复强调不会改变禁播令的立场,但有人认为,英超和亚马逊开启的转播合作已经奠定了转播周六下午比赛的基础。


所以如果仔细想一下的话,英冠和英超也陷入了一个类似囚徒困境的微妙境地。


对于英冠来说,如果能在英超禁播时开放周六下午场的转播,那可能可以抢下一大块市场份额。


但反过来,如果英超先开禁,对英冠的打击也会是重大的。


如果两边一起呢?整体可能还是做大蛋糕,但是英超的份额一定会大得多。


但还等不到这天,疫情的影响就已经席卷而来了。很多人都谈到了赛季中止对低级别联赛的毁灭性打击,而英冠所受到的影响可能是最大的。


2017/18赛季,公布财务数据的23支英冠球队中有18支形成了总计3.56亿英镑的亏损,而盈利的5支球队总共只有4800万的利润。尽管英足联也有类似财政公平法案的限制,但似乎并没有太大效果。在疫情的冲击下,这一情形只可能更糟糕。


但要怪,也只能怪英超太成功了。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英冠的境地已经显著好于其他国家的二级联赛了。但面对升入英超的巨大诱惑,让很多球队大幅投入,引起了整个联赛的水涨船高,进而造成了大面积的亏损。


毕竟,升入英超意味着收入成倍的增长。德勤计算的世界足球金钱联赛榜的30支球队里,常年有十几只英国球队。这意味着,只要能跻身英超中游,就能成为全世界收入最高的球队之一。即使是第二个赛季打道回府,也能领取高额的补贴。


英冠的生活或许已经很好,但升级的诱惑却大得太多了。

而且这里又不像西班牙或德国那样有会员制和“50+1”的障碍,所以自然成为了资本的角力场。


当然,也不是每个投资者都能像复星一样幸运,能在第三年就见证球队的收入从2370万英镑变成1.72亿。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在英超自立门户的时候,为了补偿其他联赛,专门设立了每个赛季向英足联定额的补偿金和对降级球队的补贴,两者相加已经到了每赛季3.5亿英镑的水平。


但这对于联赛间的贫富差距来说,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而联赛间、联赛内的差距,还会进一步加大。


在未来,英超的海外转播收入将在维持平分存量不变的基础上,增量部分按成绩分配。随着海外转播收入的持续增长,豪门和中下游球队的收入差距会进一步拉开。


或许在不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看到英冠自立门户,甩掉英甲和英乙的包袱。他们或许会和当初的英超一样,对下维持一定的补贴,但这也同样不能阻止他们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开。


即使是活着度过疫情的低级别球队,仍然面临着未卜的前途。


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钱的地方,就有阶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