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年度人物丨56岁大工人,指挥建设世界第一大港!
点击上方“大连理工大学校友会”可订阅哦!
校友档案
归墨,原上海市深水港工程建设指挥港口部分指挥,洋山同盛港口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1963年—1968年本科就读于我校港工专业。1997年被聘为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顾问、上海市水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水运工程建设协会常务理事,获第二届“严凯教育科技基金奖”。2001年9月被聘为中国水运建设协会工程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被上海市科委批准聘为上海市注册咨询专家。2004年1月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06年1月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文丨李 萍
编辑丨宋云波
孙 晨
2020年,洋山港全年集装箱吞吐量逆势上扬,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350万标箱,连续第11年稳坐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宝座。开港至今,这里装卸的集装箱首尾相接,足可以绕地球三圈。这个矗立在长江口外、东海之滨的世界级大港,正如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向蔚蓝色的海洋展现着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每当站上洋山港观景台,登高俯瞰,归墨总是抑制不住激动和自豪,他仿佛又看到这个“东方大港”的前生,又走进了那段筚路蓝缕的岁月。
56岁再冲锋
归墨永远也忘不了那天。2002年3月13日,国务院第五十六次总理办公会议审议批准通过洋山港区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至此,历时近7年的深水港建设论证工作尘埃落定。当时的上海市领导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从今天起,你归墨就是洋山深水港港区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上海要有自己深水港的梦想,一定要在我们手中实现!”那一年,归墨56岁。
作为上海港务局的技术专家、副局长,归墨全程参加了洋山港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历经200余项专题研究形成的200多万字可行性报告,填满了一个标准集装箱。比纸更厚重的是梦想,归墨在脑海中无数次想象过这个“东方大港”的模样。面对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归墨说:“就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一定要把深水港建起来!”
深水港建设的第一枪在哪里打?开工前,“小洋山方案”得到各方一致认同,认为小洋山面积较大,建港难度小、成本低,适合在一期工程采用。而在由52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中,只有归墨提出了疑虑:拆迁征地对工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归墨在大工读书时的恩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岸和近海工程专家邱大洪也是专家组成员,他看出了归墨的担忧:“归墨,你大概是给征地征怕了吧?”归墨沉默了。在多年的工程建设实践中,他不知亲历过多少次因征地、动迁、安置工作延误工期乃至改变方案的案例。小洋山岛上当时有1000千多户、3000多名居民,动迁工作千头万绪,难度不小。最终,他以大量事实为依据,论证了原本二期工程“镬盖塘方案”的可行性,调整了一、二期工程的建设顺序,为深水港的建设争取了至少1年宝贵时间。
头顶001号安全帽,归墨再次出征!
大、小洋山由十几座不相连的小岛组成,“镬盖塘方案”要先在小洋山与镬盖塘之间深30多米的海面上抛石吹砂,施工难度前所未有。10个月300多天苦战,归墨带领建设者们用筑堤吹沙填海的方式,在这个曾经连挖掘机都无处安放的海洋深沟里,回填了2500万立方米的砂石,造出了150万平方米的陆地,洋山大港从这里扩展诞生。
2002年6月洋山港开建,2005年12月洋山港一期建成开港……这样的建港速度在国外几乎不可能实现,归墨带领三航设计院、航道局、上海港工、三航局、解放军工程兵等工程建设国家队的数千名建设者顶着风浪,缔造着中国的港口奇迹。
零的底线
洋山港的工程质量,归墨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2003年6月的一个晚上,海边突然传来一声巨响。临时辅助性工作船码头工程引桥部分坍塌,工程桥面塌陷约20多米,混凝土桥桩严重破损断裂。虽然只是临时的辅助性工程,但还是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一时间,洋山港深水码头能不能建的话题成为街头巷议。工程质量“零”事故,这是归墨要守的第一个底线。他立即组织全国专家评审,第一时间找到症结,决定采取一定密度的钢管桩内抽去黏土,换上挤实砂的加固岸坡方案,彻底消除了大码头滑移的隐患。
虽然深水港工程建设指挥部宣告成立,但到了这座荒岛,归墨愈发明白个人力量的单薄。他不定期邀请两院院士、港口建设专家、世界权威技术咨询公司的“大咖”们,相聚指挥部,光是专家评审会议就开了100多次。他说:“洋山港的建设有‘天下智者’为我分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建港,归墨底气满满。
2002年中秋节,一个供应商给指挥部送来一沓月饼券。平时风趣幽默的归墨瞬间变了脸:“我们指挥部的廉政工作,一要靠我们自己少伸手,二要拜托你们别递送。”
多年的工程建设经验,归墨看到也听到了不少干部经不住诱惑、受不住底线的例子。他很明白,工程建设体量大,涉及的人员机构多,特别容易滋生腐败问题。洋山深水港是一个投资额过百亿元的百年大计,工程要优质、队伍要优秀。腐败问题“零”发生,是他坚守的又一个底线。
为了坚守好这个底线,归墨带领指挥部,在岛上建了一层又一层成文和不成文的防腐关卡。在建设初期,他就请上海市检察院牵头,在小洋山组成检察监督体系,建立“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为指挥部党员干部的廉政问题把关。
拨付一笔工程款,归墨设置了“三关一剑”的制度。“三关”即资质审查关、招投标关、付款会签关;“一剑”是财务人员持有“尚方宝剑”,发现付款不合制度和要求可一票否决,就连归墨签字也不能支付。设置这个制度笼子的时候,他把自己也关了进去。
岛上还有个不成文的“四不准”规定,大家默默遵守,无人违规。 “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人员走太近,不利于单位之间的互相监督。”为此,归墨要求,岛上建设人员不准打牌、不准赌博、不准酗酒,监理人员不准到施工单位就餐。各单位之间各司其职,单位之间没有公关、没有人情,大家的目标就一个:保证工程质量。
归墨担任上海同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近4年时间,洋山港没有发生一笔坏账。1000多个日日夜夜,谈笑风生的归墨始终忧心忡忡,离开工程现场的那一刻,他很骄傲:“港口建设3年半,我们的干部没有一人‘落马’,没有一位同志在经济上出问题,对此,我深感欣慰。”
一辈子的幸运
2006年6月,在美国出差的归墨接到上海市委组织部领导的紧急电话,随后,他迅速赶往北京,迎接一项重要荣誉。从1968年踏出大工校门,归墨一直在上海的集装箱码头挥洒热血,先后主持承担了上港九区、上港十区件杂货泊位改建为集装箱码头、关港(龙吴)港区工程、外高桥码头、罗泾煤码头、洋山深水港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为上海,为长三角,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一年,归墨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全国仅50人当选。
“全国共产党员这样沉甸甸的荣誉,我受之有愧,这将是我一生最珍视的荣誉!”面对荣誉,归墨保持了一贯的谦逊。2020年11月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在上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作为代表,归墨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并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与合影留念。“时代的发展,让我有机遇连续不断地从事港口建设,并作出了得到国家认可的成绩,我是幸运的。”归墨说。
这一生,归墨获得的荣誉很多,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提到这些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幸运”。他说:“同行业里比我优秀的人很多,我能得到这些荣誉,因为我足够幸运。”归墨到底有多幸运?那得从他和大工的故事说起。
高考后,成绩优异的归墨本可以选择离家近的上海市的大学。“从小就在妈妈的照顾下长大,我想利用上大学的机会走出去,让自己真正独立起来。”因为喜欢大海,他选择了大连;因为喜欢港工专业,他选择了大工。于是,归墨沿着祖国的海岸线,从上海到了大连。自踏入大工,归墨这一生再也没有离开过港工专业。他口中的幸运,其实是他对专业真诚的选择和不懈的坚持。
在大工学习期间,归墨就执着于港工专业。在他的印象里,大工很多老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极强,都是国内一流的专家,在他们身上,归墨经常想象自己未来的样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大学时期归墨给自己的期许。
大工毕业后,归墨被分配到交通部三航局港口建设一线。在这里,他遇到了同为大工人的金东振师兄,彼时的师兄已是港口建设专家。这是独属于大工人的幸运。从此,归墨跟着金东振跑现场、做研究、做设计,六七年间,专业能力突飞猛进。“金东振师兄是专业上的实干家,如果没有他的指导,我在专业上不会有那么快的积累和成长。”从最早的上海集装箱建设,到在一片芦苇荡中建成外高桥码头,再到破解地基差异沉降等难题,建成罗泾煤码头……他参与了我国水运市场从杂货运输向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亲历了上海港从黄浦江向长江、向近海岛礁发展的过程。
对于上海港口事业的发展,他是见证者,也是参建者。直到56岁那一年,他遇到了洋山大港。他说:“能够在有生之年,参与这么大的工程,我非常幸运,它成就了我职业生涯的辉煌。”他会那么幸运,因为每一次机遇面前,他都会拼尽全力。
2018年9月,归墨从上海赶往大连,和那一年的新生一起,走进了大工校园。那是离校50年之后,他第二次参加班级聚会。当年的少年们已白发苍苍,一些人已永远离开。那些青春岁月仿佛就在眼前,但时光匆匆,早已是沧海桑田。
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归墨想起了最喜欢的那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近期精彩内容:
内容来源:《校友通讯》2021秋季刊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编辑排版:韩宇晴
责任编辑:宋云波 孙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