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光明日报》整版聚焦大连理工大学!
9月4日,《光明日报》整版报道了我校自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奋力前行的实践、成就和足迹。
下面请看详细内容:
导读
“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大连理工大学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启动红色基因主题教育,从办学历史中汲取精神滋养,培养又红又专的新型人才。
用红色基因凝聚力量
王寒松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连理工大学党委认真总结凝练学校在党亲手创办和领导下发展形成的红色基因,以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为特色载体,更好担负起“四个服务”神圣使命。
以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兴校强国的使命担当
作为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的红色基因与生俱来。
建校68年来,一代代大工人自觉传承,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红色基因的底色愈加鲜亮,其基本特质可概括为:担当兴校强国使命的历史自觉,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政治自觉,传承民族精神血脉的文化自觉,也内含着爱党兴党、为国为民的党性自觉。
这是学校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精神根基和力量源泉,也是学校继续前进的“初心”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面对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长征路,大连理工大学提出,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坚持“四个服务”办学使命,必须自觉传承大工红色基因,把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与我们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用红色基因激发自觉、强化使命、凝聚力量。
以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特色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连理工大学以“牢牢把握坚决贯彻中央要求,牢牢把握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为总原则,于2016年7月起在全校全面启动“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双一流’建设”主题教育。
针对青年学生,开展“树‘红色筑梦人’,做‘六有’大学生”专题教育。建设“学生社区临时党支部红色阵地”,组建“领飞计划”小导师项目,成立“奋斗者的足迹”事迹宣讲团,举办红色先锋座谈、“饮水思源爱校报国”毕业教育。
针对广大教师,开展“担当立德树人,争做‘四有’教师”专题教育。以抓好“苗子工程”“基础工程”“培育工程”“提高工程”为重点,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针对党员干部,开展“落实‘三个基本’,实现‘四个合格’”专题教育。
围绕传承红色基因举办专题党课、专题党日,启动“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专题轮训。通过一系列针对性强,有重点、分层次、全方位的专项教育,有力推动了各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大连理工大学师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以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双一流”建设强大动力
围绕学习挖掘、丰富创新、传承发扬红色基因,深入开展“红色记忆”“红色摇篮”“红色筑梦人”系列活动。通过建设校史馆,树立代表性雕塑,拍摄红色基因纪录片,编撰文化建设丛书,开展“学党史,忆校史,瞻未来”红色基因大讨论,丰富红色基因教育资源。选树了科教奉献、矢志创新、敬业爱生、爱心助学等一大批典型人物,引起师生广泛共鸣。
将传承红色基因教育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相结合,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教职工教育培训体系,纳入党校、团校培训和大学生课余理论学习体系。
深入挖掘、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用红色基因凝聚精神力量,在建设“双一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进,这是大连理工大学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庄重承诺;是大连理工大学发掘红色资源,涵育文化传统,加强党的建设,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的高度自觉;也是大连理工大学用红色基因凝聚发展力量,攻坚克难,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思想总动员。
目前,大连理工大学全校范围已形成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文化氛围,红色基因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渐汇聚起坚定不移跟党走、积极推动“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动力。学校也将继续秉承红色基因,坚持“四个服务”办学根本,不负使命立德树人,以落实思政会精神的实际成效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传承历史血脉 担当强国使命
——大连理工大学牢记总书记教诲培养新型人才
从办学历史中寻找精神血脉
“我将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尽我的毕生精力,使我们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早日实现,哪怕只缩短了一秒钟。”
“我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我们的伟大祖国创造财富,在祖国共产主义建设中贡献一切。”
在大连理工大学档案馆,首届毕业生的“毕业决心书”见证着大工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成立于1949年4月15日的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从建校之初起,大连理工大学就注重加强思想教育。首任院长屈伯川,曾是延安自然科学院教务长,他将延安的优良传统带到学校,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坚持办学的政治方向,建立了共产党的支部,组织师生员工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帮助师生认清形势,坚定革命信心。
68年来,大连理工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红色基因,表现为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担当兴校强国使命的历史自觉,传承民族精神血脉的文化自觉。
建校68年来,大连理工大学不断传承红色基因,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培养了25余万名优秀人才。
为了从办学历史中寻找大连理工大学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办学宗旨,并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大连理工大学启动了红色基因主题教育,用红色基因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不移跟党走,将兴校强国的使命扛在肩上。
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大连理工大学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命题作出解答。
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大连理工大学做了许多探索,如带头上“思政课”,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走上讲台,担任小班讨论指导教师,并将思政课“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改为“中班授课、小班讨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效果,课外与课内协同共振,夯实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大连理工大学已经连续27年开展大学生课余理论学习,由平均年龄高达77.8岁的“爷爷教授”指导青年学生学马列原著。
“这里不仅有琅琅的读书声,还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讨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连理工大学已然成为一种时尚。如今,在大学生课余理论学习基础上开设的青马培养工程“凌云班”已经正式开班。
为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大连理工大学开展了积极探索和尝试。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了大连校友会校友成长之路报告团,将广大校友扎根中国大地,在各行各业以优异成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事迹化成一部部生动的教材。
为了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大连理工大学制定了一揽子计划,建设了“学生社区临时党支部红色阵地”,组建了“领飞计划”小导师项目,成立了“奋斗者的足迹”事迹宣讲团,举办了红色先锋座谈、“饮水思源爱校报国”毕业教育等一批教育活动,真正将坚定不移跟党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祖国大地上书写灿烂人生
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教诲,成为大连理工大学青年学生践行红色基因的总方向。
这里有守卫边疆的故事。“我志愿到西藏新疆等艰苦边远地区工作,请组织批准。”2016年6月,一封“毕业决心书”送到了大连理工大学国防教育学院办公室。这名叫做梁宇的95后国防毕业生主动请缨,到西藏去驻守边疆。
“科学家能做到甘于寂寞,为国家国防事业默默奉献,作为一名军人更应该如此。”从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中汲取营养,梁宇将扎根边疆,为祖国戍边卫国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目前,梁宇已经在西藏保家卫国。
这里有服务国家需要的故事。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现代制造研究所激光制造组的三名毕业生吴冬冬、陈忱、郝云波,集体选择就业航空航天工业,先后签约航天三院、中国航发集团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研发部。“想为国家造火箭”成为他们共同的价值追求。他们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远大抱负落实到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作贡献的实际行动中。
这里还有服务社会的故事。从1996年的一次不经意的搀扶,大连理工大学“情暖夕阳”爱心团队连续21年守护空巢老人刘澍、张义燊;研究生李立成为大连市第26位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完成以生命挽救生命的壮举;物理学院博士生韩道满积极参与爱心劝募活动,先后募得近7000个包裹,价值74万余元,给近7000名贫困地区小学生送去温暖……
在大连理工大学,“为党、为国家、为人民”成为青年学生共同的价值选择。这样的故事,正不断上演。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寒松表示:“大连理工大学将牢牢把握坚决贯彻中央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在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突出传承大工红色基因这一主线和特色,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又红又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与国家建设的脉搏一起跳动
叶钟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大工这五年,为“科学发展”添砖加瓦。为服务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工建设了盘锦校区,将其作为学校改革试验区和示范区,形成“一校两地三区”的办学格局。同时,为响应国家能源政策,西部校区能源与动力大楼拔地而起,对促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支持中国能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大工这五年,为“一带一路”铺路架桥。大工发起成立了包括国内24所重点高校在内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全国高校产业创新联盟,加快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技术转移转化速度。
大工这五年,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升动力。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工牵头联合四所高校和七家装备制造企业组建辽宁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推动辽宁成为世界级装备制造基地,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化。
大工这五年,为实现“国际化”砥砺前行。为了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大工建设了三国国际学院,分别为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学院、大连理工大学莱斯特国际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同时推进与加州大学、宾州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等海外联合办学项目。
数读大连理工大学
内容来源 | 光明日报
编辑排版 | 朴许元梓
责任编辑 | 周学飞
近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