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大工喜获6项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

 头条新闻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我校贾振元教授团队科研成果喜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领导人为贾振元教授颁奖。在此次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我校斩获6项大奖,其中,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奖项有两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由贾振元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由建设工程学部贾金青教授主持完成的“超高层建筑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体系抗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全燮教授、杨凤林教授参加的“基于高能效纳晶薄膜电极的工业废水电催化深度处理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能源与动力学院贾明教授参加的“内燃机气流快速检测与评价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建设工程学部唐小微教授参加的“深水板桩码头新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机械工程学院王奉涛教授参加的“高铁列车用高可靠齿轮传动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贾振元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从源头上解决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加工中出现的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即加工中极易产生损伤、且随机不可控,构件性能难以精确计算,构件的高性能要求难以保证等问题,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加工基础理论的源头创新,将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加工技术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发明成果主要体现在: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切削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揭示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去除机理和加工损伤产生机制,建立了适合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的新切削理论体系。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损伤抑制原理上,实现多项原创性发明,并研制出制孔、铣削等系列加工工具。关于加工损伤抑制工艺,揭示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切削质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发明了负压逆向冷却和具有自风冷排屑功能的系列加工工艺。创建了典型构件加工工艺数据库。研发出13台套数控加工工艺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我国航空航天多个重点型号复合材料关键构件加工的唯一装备。


该科研成果在航天一院、三院、中航工业和商飞等企业被推广应用。为国家重大装备、重点型号研制、定型及批量生产作出重要贡献,对提升高端装备性能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贾金青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超高层建筑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体系抗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组率先在国内外开展了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取得了多项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科技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提出了超高层建筑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计算的理论体系。创立了全面考虑多因素对超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综合约束效果的评定方法;提出了钢骨高强混凝土柱、梁、节点的受力分析模型与方法;为超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下的受力计算、变形计算、强度计算、延性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构建了超高层建筑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的设计体系;提出了一整套超高层建筑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计算方法、抗震设计准则及抗震构造措施。保证了满足抗震延性要求的地震作用下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创建了超高层建筑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研发了超高层建筑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收缩开裂控制技术、节点施工及规模化施工等多项建造关键技术,保证了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顺利实施。


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型工程中,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设立的最高荣誉,自2000年设立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矢志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尚知识、鼓励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字作者 | 吕东光

图片设计 | 龙海波

编辑排版 | 周学飞


近期精彩内容

专属于大工人的2018日历来啦!

助力“双一流”!大工国家级平台建设又获新突破

爱大工 | 这是一篇由109210人共同完成的走心推送!

【权威发布】大连理工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8,梦想,在前方;大工人,追梦,在路上!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