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项全部获奖,22项一等奖!均列第一!
日前,辽宁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0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的通知》(辽教发〔2020〕42号),我校推荐的41项教学成果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22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5项,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量均位列辽宁省各高校之首。
我校获得2020年辽宁省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名单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姓名 |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 奖项 |
1 | 创新“三结合”审核评估新模式 构建“全过程”质量保障新机制 | 李志义 刘志军 朱泓 吴迪 夏远景 刘文飞 宫文飞 何晓芳 张斌 周景雷 夏立新 汪滢 王淑梅 杨玉海 沈玉志 邹玉堂 牟光庆 段玉玺 姚江 尹剑 刘天华 | 大连理工大学等14家单位 | 一等 |
2 | 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导向的基础力学课程建设新范式与实践 | 王博 郑勇刚 马红艳 郝鹏 李锐 叶宏飞 毕祥军 季顺迎 阎军 阮诗伦 赵岩 李桐 周才华 马国军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等 |
3 | 构建区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 朱泓 刘志军 李志义 张佐刚 刘铸 郭权 夏立新 冯林 李青 杨玉海 张立志 罗玲玲 徐翠萍 汪滢 牟光庆 段玉玺 邹玉堂 欧凤荣 王学颖 邓珊 陈森 姜云鹭 胡剑锋 徐立昕 苗一迪 | 大连理工大学等2家单位 | 一等 |
4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全要素整体性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创新 | 洪晓楠 方玉梅 陈晓晖 杨慧民 葛丽君 王嘉 姜秉权 张新奎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等 |
5 | 基于计算的教、学、研、产协同一体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 | 魏小鹏 王宇新 张强 周东生 葛宏伟 王宾 任健康 赵宏伟 尹宝才 杨鑫 刘倩 冯林 卢湖川 金博 王丹虹 高菲 刘婵娟 侯亚庆 车超 王鹏飞 刘越 朱理 | 大连理工大学等2家单位 | 一等 |
6 | 扎根中国管理实践的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新渠道与新教学方法建设 | 苏敬勤 林海芬 黄海昕 洪勇 崔淼 邢蕊 乔坤 雷善玉 于惊涛 郭桂贤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等 |
7 | 经世致用、研教一体、虚实融合——研究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施 | 王永青 张红哲 王克欣 梁延德 鲍永杰 孙晶 丁天英 姜英 孙玉文 康仁科 高航 戴明华 唐勇超 耿兴华 李喆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等 |
8 | 应用化学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纪敏 姜文凤 孟长功 段春迎 吴硕 赵艳秋 王旭珍 于丽梅 胡涛 宋雪旦 赵亮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等 |
9 | “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广播电视学“全媒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 武文颖 王爱玲 王芳菲 胡晓娟 郑保章 柴玥 刘萍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等 |
10 | 以学为中心的经管专业多元协同学习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 | 朱方伟 李先能 叶鑫 于淼 苏敬勤 闵庆飞 陈奡册 张国峰 霍达 洪勇 任曙明 艾婧元 李慧 孙秀霞 曲刚 张令荣 周英男 倪子健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等 |
11 | “能力导向、科教协同、线上线下结合”的一流化工原理课程建设 | 都健 潘艳秋 肖武 王瑶 董宏光 吴雪梅 贺高红 李祥村 姜晓滨 刘琳琳 张磊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等 |
12 | 协同育人理念下能源动力“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实践 | 宋永臣 唐大伟 东明 杨明军 尚妍 巴雪冰 沈胜强 隆武强 姜东岳 吴曦 凌铮 王璐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等 |
13 | 以学科为引领、认证为导向的研究型大学一流专业集群建设 | 刘志军 段玉平 苗军 王春鹏 刘新 叶俊伟 李先能 盛贤君 李冬生 于辉 杨睿 沙建军 于红 刘勃 齐琦 郭亚茹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等 |
14 | “行赛研创”四位一体的金融学专业实践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应用 | 李延喜 兆文军 张悦玫 史金艳 高雅 李先能 刘井建 梁艳 安辉 谷宇 姚 宏 刘艳萍 李慧 张宇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等 |
15 | “创新导向 四位一体”的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 盛贤君 王开宇 商云晶 高庆华 崔承毅 赵权科 马驰 周晓丹 秦晓梅 王帅 孙智妍 郭艳卿 解永平 王宁 汪德刚 王宇新 刘蓉 龚晓峰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等 |
16 | “科教协同、虚实融合、教赛联通”的化工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 王维 潘艳秋 张述伟 叶俊伟 毛庆 王瑶 周颖 张守海 王世盛 张艳 何德民 唐萍 高志刚 徐威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等 |
17 | 创新“445”实验教学体系 提高基础化学实验的“两性一度” | 姜文凤 宿艳 王秀云 田福平 潘玉珍 张永策 杜欣 徐铁齐 谭大志 孟长功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等 |
18 | 虚实互联的流体传动及控制类课程资源与教学模式建设 | 张宏 苏东海 屈福政 孙晶 刘新 王殿龙 杨睿 刘建伟 韦磊 贾春强 | 大连理工大学等3家单位 | 一等 |
19 | 多维交互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 | 王国红 邢蕊 洪勇 叶鑫 郑皓 杨木 陈奡册 朱方伟 李先能 于惊涛 陈雪龙 郭桂贤 李慧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等 |
20 |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复合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李秀英 关晓薇 陶源 丁蔓 姜怡 姜欣 刘鑫 王世超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等 |
21 | 面向行业人工智能发展需求的建筑领域传统本科专业新工科改造探索与实践 | 张吉礼 马良栋 李忠富 李冬生 梁若冰 赵天怡 王津红 王言磊 马志先 姜韶华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等 |
22 | 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刘君 元文学 王晓玲 刘海斌 夏培玲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等 |
23 | 面向过程行为数据的教学设计和成效评价研究与实践 | 王德伦 董惠敏 高媛 钱峰 吴广磊 | 大连理工大学 | 二等 |
24 | 系统性、前沿性、开放性为导向 建设一流电气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 孙长海 王宁 盛贤君 孙建军 巴宇 张颖杰 章艳 王进君 刘娆 陈希有 张晓华 刘蕴红 李卫东 段雄英 董恩源 孙建忠 杨振强 | 大连理工大学 | 二等 |
25 | 新工科背景下港工专业产、教、研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王文渊 李冬生 彭云 宋向群 王子茹 勾莹 郭子坚 姜影 | 大连理工大学 | 二等 |
26 | 化工一流专业的国际化立体开放平台构建与人才培养实践 | 吴雪梅 潘艳秋 张述伟 王维 贺高红 郭新闻 王瑜 张秀娟 纪敏 叶俊伟 丁保君 周新锐 | 大连理工大学 | 二等 |
27 | 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导向的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 孟昭莉 李芃松 刘立清 高峰杉 元文学 曹玲 张晓萍 | 大连理工大学 | 二等 |
28 | “两融合、三模式、多举措”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 吴振宇 李航 卢湖川 冯林 李胜铭 王飞龙 刘胜蓝 杨璐嘉 梁冰 张崴 陈奡册 孙希明 东明 程春雨 钟绍鹏 耿兴华 | 大连理工大学 | 二等 |
29 | 设计类专业“协同育人、开放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 唐建 于辉 常亮 高德宏 陈岩 林墨飞 胡文荟 蔡军 范熙晅 路晓东 马琳 刘代云 | 大连理工大学 | 二等 |
30 | “三跨结合、多元协同”的化工环境生命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群建设 | 潘艳秋 张述伟 李杨 郭新闻 叶俊伟 孟长功 胡大鹏 汪晴 陈景文 贾凌云 | 大连理工大学 | 二等 |
31 | 典型案例贯穿、多源反馈改进的机械工程专业设计类课程群重构与实践 | 杨睿 高菲 刘新 王德伦 孙伟 崔岩 马雅丽 董惠敏 王丹虹 霍军周 牛斌 宋洪侠 高媛 | 大连理工大学 | 二等 |
32 | 基于“四个融合”的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汪晴 王世盛 高志刚 李广哲 孟庆伟 宋汪泽 郭修晗 程昉 赵伟杰 周宇涵 | 大连理工大学 | 二等 |
33 | 物理类创新型拔尖人才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王晓娜 徐立昕 于长水 张莹莹 邱宇 潘路军 王奇 宋远红 | 大连理工大学 | 二等 |
34 | 夯实基础、突出创新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 | 秦颖 王艳辉 李建东 刘升光 白洪亮 李会杏 庄娟 李雪春 | 大连理工大学 | 二等 |
35 | 产业数智化升级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i-Smart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 仲秋雁 裘江南 叶鑫 曲刚 王雪华 孙丽君 胡祥培 陈雪龙 王宁 杨光飞 金淳 李慧 | 大连理工大学 | 二等 |
36 | 课程思政引领下的《水力学》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 | 刘亚坤 金生 张帝 艾丛芳 张志强 | 大连理工大学 | 二等 |
37 | “变教为导、变学为悟”建环专业开放式自主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端木琳 王宗山 赵金玲 王树刚 张腾飞 李祥立 舒海文 王继红 | 大连理工大学 | 三等 |
38 | 无损检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林莉 陈军 赵杰 罗忠兵 雷明凯 李萍 段玉平 金士杰 李喜孟 谭家隆 | 大连理工大学 | 三等 |
39 | “价值观引领、项目驱动、学研融合”的社会调查类课程建设与实践 | 卢小君 王群 王丽丽 黄粹 | 大连理工大学 | 三等 |
40 | 关键问题导向的嵌入式专业方向精英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与成效 | 赖晓晨 吴国伟 周宽久 王洁 侯刚 林驰 迟宗正 徐子川 | 大连理工大学 | 三等 |
41 | 工业设计专业“智能+ 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 徐威 李禹臻 李丹 宋明亮 孙元 张路 刘建军 蒋燕 马兰 虞慧岚 贺晓琳 | 大连理工大学 | 三等 |
本次获奖的系列教学成果,是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优秀代表性教学成果。学校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突出改革引领、设立教改专项等措施,持续推进“三全育人”、实施“五育并举”,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系统实施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以及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优秀教材等全方位改革与建设,实现一流人才培养能力有效提升,形成可推广的优秀教学成果。
学校每年平均立项支持近300项国家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高度重视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评审、过程管理和绩效验收等工作,确保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取得实效。
学校将继续全面贯彻教育部一流本科建设相关会议精神和第十六次本科教育教学研讨会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早日建成一流本科和一流大学。
为我工点赞!
内容来源 | 教务处
编辑排版 | 赵国鑫
责任编辑 | 周学飞 任亭钰
👇 👇 👇